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9.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B. C. D.
10.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保定中考历史)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1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朝代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夏朝 B.西晋 C.西汉 D.隋朝
13.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14.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5.“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金城公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6.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B.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
C.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D.唐太宗创立了科举制
17.(保定中考历史)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8.《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19.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20.我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划分来源于哪朝的行省制度(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1.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 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2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①削弱了契丹势力 ②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
③辽宋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消除了民族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4.“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25.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 )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C.秦统一六国后 D.北宋建立时
26.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27.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隋朝,你可能看到和听到( )
①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④有武将黄袍加身成为皇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8.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0.(保定中考历史)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建筑设计师,准备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余杭
31.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32.“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传统的是( )
A.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 C.玄奘取经 D.安史之乱
33.我国唐朝创制了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白瓷 D.唐三彩
34.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是汉代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35.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36.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
37.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38.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39.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40.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保定中考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末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得唐前期生产关系发生一些变化。唐前期的统治者,看到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一般还有所畏惧,政治上不敢过度放纵,社会得以保持长时期的安宁状态,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比以往也有所提高。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还大量栽种早稻,农业产量比以往明显增大。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唐朝农业发展什么特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出现上述特点有哪些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对唐朝文化是什么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学习唐朝文化?
(3)结合上述材料,用一个词来概括唐朝的主要特征。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前朝的哪里?是今天的何处?
(2)材料二中的“苏湖”是指何处?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
(3)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富”,说明了什么?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针对我国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很的状况你有什么建议?
保定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适合题目要求,请将该选项前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相应表格中,书写在试题上无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七年级六班的张浩同学评论说:“它结束了自东汉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为隋唐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评论的是( )
A.三国鼎立 B.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D.唐朝建立
【考点】51: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七年级六班的张浩同学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建立和统一的相关知识.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所以题中评论的应是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故选C.
2.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有( )
①科举制 ②大运河 ③灵渠 ④都江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以“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科举制与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创立科举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秦朝时开凿的灵渠.战国时修建的都江堰.
故选A.
3.(保定中考历史)“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考点】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玄宗时期的情况.
【解答】“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A.
4.唐朝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似王、谢这些世家大族的没落,除与政治的动乱有关外,亦与下列哪一项制度的兴起有关( )
A.封建制度 B.郡县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度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以“唐朝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唐朝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故选D.
5.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考点】57: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考查弹体安装重用人才的相关知识.
【解答】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信息“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能够得出唐太宗重用贤才的结论.
故选C.
6.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
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5A: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解答】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女皇武则天高度重视科举考试,亲自面试考生,开创了殿试制度.
故选D.
7.(保定中考历史)史学家评价武则天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考点】5A: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所以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故选B.
8.如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题目图片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农具,前者是耕作工具曲辕犁,后者是灌溉工具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故选A.
9.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B. C. D.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查阅的书籍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件.
【解答】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期印度历史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D.
10.(保定中考历史)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7: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
【解答】唐太宗死后,即位的是唐高宗,高宗体弱多病,唐高宗后期,皇后武则天掌握大权,后来武则天称帝,登上皇位.故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不可能遇到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故选A.
11.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准确理解.
【解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唐玄宗时期完善科举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导致了唐诗繁盛辉煌.
故选B.
1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朝代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夏朝 B.西晋 C.西汉 D.隋朝
【考点】54:隋朝的灭亡;52:开皇之治.
【分析】本题以隋朝两代皇帝的不同统治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
【解答】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在位期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史称开皇之治.到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骄横奢侈,挥霍无度,实行暴政,最后导致隋朝灭亡,最能说明“成由勤俭败由奢”道理.
故选D.
13.(保定中考历史)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解答】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故选A.
14.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解答】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
故选D.
15.“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金城公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知道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属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
【解答】①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汉与吐蕃的关系,属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②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加强了中印文化的交流.③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国同日本的交流,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④唐中宗在位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密切了汉与吐蕃的关系,属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
故选D.
16.(保定中考历史)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B.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
C.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D.唐太宗创立了科举制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解答】据所学知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故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唐太宗创立了科举制.
故选D.
17.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考点】6J: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
【解答】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唐朝时期不会出现.
故选A.
18.《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考点】65:靖康之变和北宋的灭亡.
【分析】本题以《射雕英雄传》为切入点,考查靖康之变.
【解答】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中“靖”“康”取自“靖康之变”.因而“国耻”是指金灭北宋.
故选A.
19.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考点】3V: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交子的相关内容.
【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北宋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故选B.
20.我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划分来源于哪朝的行省制度(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省建制的来源.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故选D.
21.(保定中考历史)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 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36:文景之治;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解答】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不符合史实,也不是三个盛世出现的原因.
故选D.
22.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考点】5A: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了武则天的统治举措.
【解答】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的政令体现了武则天重视农业.
故选B.
2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①削弱了契丹势力 ②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
③辽宋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消除了民族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知道“澶渊之盟”的签订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使辽宋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澶渊之盟”既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它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它的签订使辽宋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C.
24.“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以“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筒车.
【解答】据“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可知,这反映了唐代筒车这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唐朝出现的新型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故选D.
25.(保定中考历史)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 )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C.秦统一六国后 D.北宋建立时
【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以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为依托,考查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解答】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更迭不断,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关中地区.
故选B.
26.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史实.
【解答】题文中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都属于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内容,D.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
故选D.
27.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隋朝,你可能看到和听到( )
①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④有武将黄袍加身成为皇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考点】53:隋朝大运河;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历史,掌握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和黄袍加身出现的朝代.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隋朝,隋炀帝时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科举考试在隋朝已经正式形成;所以穿越时空,回到隋朝,①②可能看到和听到.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是在唐太宗时期,出现在唐朝,排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④也排除.
故选B.
28.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5K: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的书法,识记唐代的主要书法家.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故选C.
29.“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民族交往的史实.
【解答】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唐太宗任用突厥贵族为官,体现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故选D.
30.(保定中考历史)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建筑设计师,准备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余杭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以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建立.
【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唐朝都城”,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选C.
31.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考点】54: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应重点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解答】唐太宗重视农民的作用,唐太宗经历了隋朝末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了隋朝在农民战争风暴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震撼,从隋朝因暴政灭亡中吸取教训,提出了民本的思想.
故选D.
32.“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传统的是( )
A.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 C.玄奘取经 D.安史之乱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不能体现“以和为贵”、“和平交往”这一传统为切入点,考查安史之乱.
【解答】安史之乱是一场武装叛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不能体现“以和为贵”、“和平交往”这一传统.
故选D.
33.我国唐朝创制了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白瓷 D.唐三彩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以我国唐朝创制了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唐三彩.
【解答】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
故选D.
34.(保定中考历史)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是汉代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鉴真和玄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解答】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有都是唐朝的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故选B.
35.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经济发展的知识点,应把握唐三彩的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结合所学知识:唐三彩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乐舞队成员的组成(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特征.
故选B.
36.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影响,属于识记内容.
【解答】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不符合科举制,科举制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不问出身.
B.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日盛;科举制度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不是积极影响.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不符合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故选B.
37(保定中考历史).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应把握陈桥兵变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960年;陈桥驿;以“宋”为政权名称.结合所学知识: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
故选A.
38.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解答】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B.
39.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解答】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故选A.
40.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唐朝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科举制的内容,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项促使文人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而不是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ABC都是宋朝科举发展的影响.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保定中考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末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得唐前期生产关系发生一些变化。唐前期的统治者,看到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一般还有所畏惧,政治上不敢过度放纵,社会得以保持长时期的安宁状态,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比以往也有所提高。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还大量栽种早稻,农业产量比以往明显增大。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唐朝农业发展什么特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出现上述特点有哪些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对唐朝文化是什么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学习唐朝文化?
(3)结合上述材料,用一个词来概括唐朝的主要特征。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FE:日本的大化改新.
【分析】(1)本题以唐朝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农业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本题以“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日本对唐朝文化的态度及为此采取的学习唐朝文化的具体措施.
(3)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主要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一“…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比以往也有所提高.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还大量栽种早稻,农业产量比以往明显增大.”可知,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唐朝农业发展特点是繁荣;据材料一“隋末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得唐前期生产关系发生一些变化.唐前期的统治者,看到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一般还有所畏惧,政治上不敢过度放纵,社会得以保持长时期的安宁状态,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比以往也有所提高.”可知,农业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隋末农民起义打击了地主阶级;唐前期的统治者政治上不敢过度放纵.
(2)要善于向他国(人)学习.唐朝时,日本政府派遣大批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带回日本,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有: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都城平城京与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铜钱的样式与唐朝铜钱相仿;学习改进饮茶方法,形成茶道;喜爱唐诗;热衷书法;重阳节登高习俗等.
(3)(保定中考历史)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唐朝的主要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故答案为:
(1)特点:繁荣;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打击了地主阶级;唐前期的统治者政治上不敢过度放纵.
(2)要善于向他国(人)学习.唐朝时,日本政府派遣大批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带回日本,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繁荣与开放.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前朝的哪里?是今天的何处?
(2)材料二中的“苏湖”是指何处?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
(3)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富”,说明了什么?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针对我国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很的状况你有什么建议?
【考点】(保定中考历史)PG:材料解析题;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PD:历史开放性问题;PJ: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北宋的都城.
(2)本题考查了“苏湖”及其主要粮食作物.
(3)本题考查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对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建议.
【解答】(1)陆游是南宋诗人,“前朝”指的是北宋,“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据所学知,北宋都城称东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2)据所学知,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的是苏州和湖州,当时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特别是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3)据所学知,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富”,这说明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据所学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等.南方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等.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缩小南北差距,加大对北方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
故答案为:
(1)北宋都城东京.河南开封.
(2)苏州,湖州,水稻.
(3)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等;南方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等.(答出2点即可)缩小南北差距,加大对北方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