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永州中考 > 永州中考试题 > 永州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永州中考化学模拟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12-20 14:41:52文/张平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8年永州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1-10题为化学试题,11-22题为物理试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铁水铸成铁锅              C.葡萄变美酒              D.碘升华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pH值              B.稀释浓硫酸

C.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D.称取食盐

3.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

A.3个氧原子   3O              B.氮化镁  Mg3N2

C.两个铵根离子  2NH4+              D.正三价的铝元素  Al3+

4.下列化肥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CO(NH2)2              B.NH4HCO3              C.K2SO4              D.Ca(H2PO4)2

5.下列做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D.实验室废物不经处理随意丢弃

6.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侯德榜制碱制得了烧碱

B.消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干冰、冰、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D.塑料、蛋白质、葡萄糖都属于高分子有机物

7.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下列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SO2              C.HCl              D.CO

8.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H2OCO+H2              B.2Na2O2+2CO2═2Na2CO2+O2

C.3CO+Fe2O32Fe+3CO2              D.2NaCl(熔融)2Na+Cl2↑

9.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只有甲表面有气泡,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 硝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铜析出,而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

A.丙>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乙>甲>丙

10.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23-32题为物理试题,33-37题为化学试题,共76分)

11.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Y=     

(3)写出铝在氧气中点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 某离子带一个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写出该离子的符号:     .

(5)氧元素存在几种单质,其中一种单质叫臭氧,请写出它的化学式     .

12.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12.6

15.3

20.0

25.0

42

(1)40℃时,150克水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是     g;

(2)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      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

(3)在2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能形成溶液       g,再将此溶液升温 到80℃,此时溶液成为     (填“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

13.(6分)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2)若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可用装置选用A、F、G,且各装置的管口连接顺序是:a﹣b﹣c﹣d,则F装置图内导管b和c的长短情况是      (填“b长c短”或“c长b短”).

(3)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则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

14.(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气体与水或盐的反应)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关闭活塞,震荡,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气球变大.然后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震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小明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加入试管内,向其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他得出结论:广口瓶中溶液的溶质组成为Na2CO3、NaCl、CaCl2.

大家一致认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后经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对广口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判断只有两种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一

是正确的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加     

     

15.(6分)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4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稀盐酸的质量

20g

40g

m(80<m<130)g

13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g

6g

2g

2g

然后,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编号 ③所得废液过滤,取滤液质量的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

(2)图象中5﹣25阶段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

(3)编号③所用稀盐酸的质量m为     g (要写计算过程)

 


2018年永州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1-10题为化学试题,11-22题为物理试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铁水铸成铁锅              C.葡萄变美酒              D.碘升华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水铸成锅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碘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pH值              B.稀释浓硫酸

C.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D.称取食盐

【考点】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43:称量器﹣托盘天平;48:固体药品的取用;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

A.3个氧原子   3O              B.氮化镁  Mg3N2

C.两个铵根离子  2NH4+              D.正三价的铝元素  Al3+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3O;故选项正确;

B、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故选项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故选项正确;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正三价的铝元素,故可表示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下列化肥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CO(NH2)2              B.NH4HCO3              C.K2SO4              D.Ca(H2PO4)2

【考点】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NH4HCO3中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K2SO4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D、Ca(H2PO4)2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抓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做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D.实验室废物不经处理随意丢弃

【考点】I6:白色污染与防治;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8K: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分析】根据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回收废旧金属能保护环境;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能造成环境污染;

C、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会造成环境污染;

D、实验室废物不经处理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侯德榜制碱制得了烧碱

B.消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干冰、冰、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D.塑料、蛋白质、葡萄糖都属于高分子有机物

【考点】AA: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94: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9P:纯碱的制取;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A.根据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法中制得的纯碱解答;

B.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法中的“碱”指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

B.消石灰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C.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冰(水的固体)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塑料、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属于高分子有机物,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葡萄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7.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下列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SO2              C.HCl              D.CO

【考点】9T: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分析】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C、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干燥剂知识的考查,掌握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H2OCO+H2              B.2Na2O2+2CO2═2Na2CO2+O2

C.3CO+Fe2O32Fe+3CO2              D.2NaCl(熔融)2Na+Cl2↑

【考点】F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H2OCO+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2Na2O2+2CO2═2Na2C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Cl(熔融)2Na+Cl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只有甲表面有气泡,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 硝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铜析出,而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

A.丙>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乙>甲>丙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三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只有甲表面有气泡,而乙、丙则不能,说明了甲的活泼性大于乙、丙;如果把乙和丙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了金属的活泼性是:乙>银>丙,由此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角度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考查总结问题的能力.

 

10.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A.A              B.B              C.C              D.D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进行解答;

B、根据定量的盐酸,加入碳酸钙,当碳酸钙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的不变;进行解答;

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

D、根据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A、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上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不符合题意;

B、开始时,溶液总质量就是盐酸的质量,随着加入大理石,溶液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大理石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因为盐酸已反应完,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的不变;不符合题意;

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D、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23-32题为物理试题,33-37题为化学试题,共76分)

11.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3 .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Y= 8 

(3)写出铝在氧气中点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l+3O22Al2O3 .

( 4 ) 某离子带一个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写出该离子的符号: Na+ .

(5)氧元素存在几种单质,其中一种单质叫臭氧,请写出它的化学式 O3 .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离子的形成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离子核外电子结构来分析;

(5)根据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填:13;   

(2)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而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填:8;

(3)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

(4)氧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某离子带一个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该离子是由其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其质子数为11,钠离子的符号为Na+;故填:Na+;

(5)每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O3;故填:O3.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信息、粒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离子符号的写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度不大.

 

12.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12.6

15.3

20.0

25.0

42

(1)40℃时,150克水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是 30 g;

(2)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 160  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60 ℃.

(3)在2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能形成溶液 115.3   g,再将此溶液升温 到80℃,此时溶液成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

【考点】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L: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2)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求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然后求出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求得溶解度,然后结合溶解度数据表找出温度.

(3)根据20℃时和80℃时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1)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0克,即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溶质,则150克水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 =30g;

故填:30g;

(2)20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0g×20%=40g

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40g=160g

设200g20%饱和溶液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为s

×100%=20%

s=25g

根据图表可知在60℃时的溶解度为25g

故答案为:160、60;

(3)2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因为此温度下溶解度为15.3g,能形成溶液为100g+15.3g=115.3g,将该溶液升高到80℃,可知此温度下,其溶解度为42克,则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115.3;不饱和.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观察溶解度表、关于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一些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若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可用装置选用A、F、G,且各装置的管口连接顺序是:a﹣b﹣c﹣d,则F装置图内导管b和c的长短情况是 c长b短  (填“b长c短”或“c长b短”).

(3)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则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A  (填字母)装置.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F装置图内导管b和c的长短情况是c长b短,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因此需要加热.

【解答】解:(1)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2)F装置图内导管b和c的长短情况是c长b短,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c长b短;

(3)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因此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气体与水或盐的反应)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关闭活塞,震荡,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气球变大.然后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震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产生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小明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加入试管内,向其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他得出结论:广口瓶中溶液的溶质组成为Na2CO3、NaCl、CaCl2.

大家一致认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

后经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对广口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判断只有两种结论.

结论一: Na2CO3、NaCl ,结论二: NaOH、NaCl、Na2CO3 .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氯化钙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一

是正确的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加 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物质间反应时存在物质过量的情况,要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可以采用加酸化气的方法或加入可溶性钙的化合物生成沉淀的方法.

【解答】解:(1)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本题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2)交流讨论: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碳酸钠和氯化钙不会同时存在,一定会有氯化钠存在,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时,可能是碳酸钠剩余,也可能是氯化钙剩余,所以本题答案为: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Na2CO3、NaCl;NaOH、NaCl、Na2CO3;

实验设计:要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可以使用加入可溶性钙的化合物的方法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也可以加入盐酸观察是否生成气体的方法,所以本题答案为: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氯化钙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一

是正确的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加 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答案:

(1)有白色沉淀产生

(2)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Na2CO3、NaCl;NaOH、NaCl、Na2CO3;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氯化钙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一

是正确的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加 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和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5.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4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稀盐酸的质量

20g

40g

m(80<m<130)g

13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g

6g

2g

2g

然后,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编号 ③所得废液过滤,取滤液质量的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80% .

(2)图象中5﹣25阶段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

(3)编号③所用稀盐酸的质量m为 85 g (要写计算过程)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和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2)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的反应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每消耗2gCaCO3需要20g稀盐酸,据此可求出与碳酸钙反应的稀盐酸质量分数和溶质的分数;根据碳酸钙的质量求出与碳酸钙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量的质量,再根据碳酸钠求出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最后求出m的质量.

【解答】解:(1)由最后两次数据知:最后剩余的2g固体为杂质,所以CaCO3的质量为8g,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80%;

(2)由图象可知,图象中5﹣25阶段是碳酸钠能与氯化钙的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

(3)由表格前两次数据知:每消耗2gCaCO3需要20g稀盐酸,所以8g CaCO3需要消耗盐酸的质量为80g,

设碳酸钙刚好反应完时,消耗HCl x g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8g          x 

x=5.84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7.3%

再结合图象可知:当加入5gNa2CO3溶液之前,一直没有沉淀产生,再次说明盐酸过量了

设剩余HCl y g

这个时候发生的反应为:

2HCl+Na2CO3=2NaCl+CO2↑+H2O

73    106

y    5g×10.6%     

解得:y=0.365g

所以编号③所用稀盐酸的质量m为:80g+=85g;

故答为:(1)80%;(2)CaCl2+Na2CO3═CaCO3↓+2NaCl;(3)85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在计算m的质量时要注意盐酸的质量要包括两部分,一份与碳酸钙发生了反应另一部分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

 

查看更多【永州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