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周口中考 > 周口中考试题 > 周口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周口中考化学冲刺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12-17 17:20:09文/张平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8年周口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

1.下列生成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安庆石油化工              B.亳州古井酿酒              C.铜陵有色金属              D.六安水力发电

2.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列食物中富含碘元素的是(  )

A.米饭              B.紫菜             

C.瘦肉              D.苹果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铁元素化合价为+6

C.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称量氢氧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5.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6.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玻璃

金属

纯净物

天然气

Y

金属材料

单质

化合物

化石燃料

A.A              B.B              C.C              D.D

7.联合国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以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不符合主旨的做法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以减少雾霾的形成

C.合理开采和利用稀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

D.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8.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A              B.B              C.C              D.D

10.如图是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B.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D.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化学方程式书写2分,其余每空1分,15题反思评价部分2分)

11.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移动充电宝应运而生.如图是一款移动充电宝的示意图:

(1)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移动充电宝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能.

(3)写出只用一步反应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

(4)电池从早期的干电池发展到现在的燃料电池、锂电池等,由此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做制取气体的实验.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请告诉小红同学,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  

(2)小雨同学打算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标号,下同)

(3)小丽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那她应该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若要制得干燥的CO2,还应该将气体通入  装置.

13.素有“铜都”之称的安徽铜陵有许多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黄铜矿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配平: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z的值为  .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  .

(3)操作a名称为  .实验室中操作a要用到玻璃棒、烧杯和  等玻璃仪器.

(4)不溶物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

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  (填“A”或“B”或“C”)相符合.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产生的气体是  ,剩余固体的成分若与C相符,则两步操作的实验现象与  (填“(1)”或“(2)”或“(1)(2)”)不同.写出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周末小瑾同学的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鰾.细心的小瑾发现:妈妈在洗鱼鳔时,鱼鳔是浮在水面上的,用手撕鱼鳔时,水中有气泡冒出.鱼鳔中会有哪些气体呢?周一,小瑾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展开了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鱼鳔中的气体作出如下猜想:甲认为CO2,乙认为有H2O.

【查阅资料】

(1)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原理: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化钴是粉色的.

(2)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收集各类数据,如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实验验证】

(1)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约60mL鱼鳔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  ,则甲的猜想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只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将蓝色的氯化钴试纸放入注射器内,发现世界变成粉红色,则乙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3)兴趣小组的小红同学又提问,气体内有有没有氧气?大家在讨论后,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验证鱼鳔内的气体是否有氧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

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抽取的气体.

③将  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

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深入验证】但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测得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如图: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评价】木条熄灭究竟是氧气含量少还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引起的?写出你的妙招:  .

(4)鱼鳔内CO2含量与空气中相比较,哪一个多?(写出你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

 

三.本大题6分.

16.向20g CaCO3中不断地加入稀盐酸,其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2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求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18年周口中考化学冲刺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

1.下列生成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安庆石油化工              B.亳州古井酿酒              C.铜陵有色金属              D.六安水力发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安庆石油化工,生成化工产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亳州古井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铜陵有色金属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六安水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列食物中富含碘元素的是(  )

A.米饭              B.紫菜             

C.瘦肉              D.苹果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食物中以海产品的含碘量最高,含碘最多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海参、苔菜、加碘食盐等;分析判断以上那些食物是海产品此题可解.

【解答】解:A.米饭中富含糖类;

B.紫菜中富含碘元素;

C.瘦肉富含蛋白质;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营养素的摄入来源,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铁元素化合价为+6

C.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简单分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利用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决此题.

【解答】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高铁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显+1价,氧显﹣2价,因此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正确;

C.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2):56:(16×4)=23:28:32,故错误;

D.高铁酸钠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式的意义及简单计算的考查,属基础性训练题是对化学式相关问题的强化与巩固.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称量氢氧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故说法错误;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故说法正确;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故说法正确;

D、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玻璃

金属

纯净物

天然气

Y

金属材料

单质

化合物

化石燃料

A.A              B.B              C.C              D.D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纯净物与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故正确;

C.纯净物包括单质与化合物,故错误;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各物质之间的关系,知道从图中看出X和Y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联合国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以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不符合主旨的做法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以减少雾霾的形成

C.合理开采和利用稀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

D.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资源的保护.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进行解答;

B、根据化石燃料的重要应用分析;

C、根据稀土资源是有限的分析进行解答;

D、根据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分析.

【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故A正确;

B、化石燃料具有重要的应用,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B错误;

C、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应大力开采,应合理开采,故C正确;

D、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8.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干水属于混合物;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可能是其他的碱性溶液,错误;

B、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石墨可以导电,错误;

C、某溶液的pH=3的溶液呈酸性,正确;

D、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能是含有氧气的量低,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如图是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B.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D.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

B、据溶液的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

D、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故错误;

B、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于不知溶液的状态,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多少,故无法判断其大小,错误;

C、40℃时,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38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饱和时达到最大,其水溶液中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8%,故错误;

D、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方式较新颖,考查了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并能结合选项灵活分析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化学方程式书写2分,其余每空1分,15题反思评价部分2分)

11.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移动充电宝应运而生.如图是一款移动充电宝的示意图:

(1)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铁或铜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移动充电宝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化学 能.

(3)写出只用一步反应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

(4)电池从早期的干电池发展到现在的燃料电池、锂电池等,由此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化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生活(合理即可) .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金属单质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1)铁、铜属于金属单质,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铁或铜;塑料;

(2)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填:化学;

(3)铁比铜活泼,可以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4)由此可见,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故填:化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生活(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充放电原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学与社会的关系,难度不大.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做制取气体的实验.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请告诉小红同学,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 分液漏斗 

(2)小雨同学打算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其发生装置应选 A .(填字母标号,下同)

(3)小丽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那她应该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D ;若要制得干燥的CO2,还应该将气体通入 F 装置.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解答】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A;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D;F;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3.素有“铜都”之称的安徽铜陵有许多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黄铜矿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配平: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z的值为 3 .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 铁锈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再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

(3)操作a名称为 过滤 .实验室中操作a要用到玻璃棒、烧杯和 漏斗 等玻璃仪器.

(4)不溶物的成分为 Cu、Fe (填化学式).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根据铁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3)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a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进行分析;

(4)根据所得“不溶物”中含两种金属,其成分是剩余的铁和置换出的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xFe2(SO4)3+yFe=zFeSO4可知,依据化合价的升降,将方程式配平,所以Fe2(SO4)3+2Fe=3FeSO4,z的值为3;

(2)溶液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和加入的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3)由流程图可知,操作a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所得“不溶物”中含两种金属,其成分是剩余的铁和置换出的铜.

故答案为:(1)3;

(2)Fe+CuSO4═FeSO4+Cu,铁锈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再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3)过滤,漏斗;

(4)Cu、Fe.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氧化钙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碳酸钙 

【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

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 B (填“A”或“B”或“C”)相符合.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产生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剩余固体的成分若与C相符,则两步操作的实验现象与 (2) (填“(1)”或“(2)”或“(1)(2)”)不同.写出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考虑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操作步骤和现象,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解答】解:

(1)【设计并完成实验】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震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故答案为:氧化钙(或CaO);碳酸钙(或CaCO3)

(2)【实验结论】剩余固体成分中有氧化钙和碳酸钙,与【猜想与假设】中的B相符合,故答案为:B

(3)【交流与反思】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或CO2);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故答案为:

【设计并完成实验】(1)氧化钙;(2)碳酸钙

【实验结论】B;

【交流与反思】二氧化碳;(2)CaO+H2O=Ca(OH)2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物质的鉴别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本题中有碳酸钙、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相互转化关系,生石灰转化成熟石灰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要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周末小瑾同学的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鰾.细心的小瑾发现:妈妈在洗鱼鳔时,鱼鳔是浮在水面上的,用手撕鱼鳔时,水中有气泡冒出.鱼鳔中会有哪些气体呢?周一,小瑾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展开了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鱼鳔中的气体作出如下猜想:甲认为CO2,乙认为有H2O.

【查阅资料】

(1)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原理: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化钴是粉色的.

(2)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收集各类数据,如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实验验证】

(1)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约60mL鱼鳔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则甲的猜想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2)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只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将蓝色的氯化钴试纸放入注射器内,发现世界变成粉红色,则乙的猜想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3)兴趣小组的小红同学又提问,气体内有有没有氧气?大家在讨论后,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验证鱼鳔内的气体是否有氧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

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抽取的气体.

③将 燃着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

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深入验证】但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测得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如图: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评价】木条熄灭究竟是氧气含量少还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引起的?写出你的妙招: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80%氧气和2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木条燃烧影响不大(说明:氧气含量大于或等于21%即可) .

(4)鱼鳔内CO2含量与空气中相比较,哪一个多?(写出你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大小的小试管中倒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鱼鳔内的气体,注入上述中的澄清石灰水;

现象:注入鱼鳔内气体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入空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结论:鱼鳔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验证】(1)考虑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资料“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氯化钴是粉色的”,进行推测乙的猜想是否成立.

【深入验证】考虑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结论】根据图中的数据,推测猜想一是否成立;

【反思评价】设计实验: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验证】(1)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根据资料“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氯化钴是粉色的”,进行推测乙的猜想成立;

【深入验证】在根据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如题目中图,可填: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用注射器抽取鱼鳔中的气体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内抽取的气

3.将 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

【反思评价】为了验证木条熄灭究竟是氧气含量少还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引起的,其方法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80%氧气和2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木条燃烧影响不大(说明:氧气含量大于或等于21%即可).

(4)附加题: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大小的小试管中倒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鱼鳔内的气体,注入上述中的澄清石灰水;

现象:注入鱼鳔内气体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入空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结论:鱼鳔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1)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成立;(3)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3. 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

 

【实验结论】不成立;

【反思评价】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80%氧气和2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木条燃烧影响不大(说明:氧气含量大于或等于21%即可);

(4)附加题: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大小的小试管中倒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鱼鳔内的气体,注入上述中的澄清石灰水;

现象:注入鱼鳔内气体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入空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结论:鱼鳔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做有关气体方面的题时,一定要想到气体的性质.在检验气体时要注意检验气体的先后顺序,防止出现差错.

 

三.本大题6分.

16.向20g CaCO3中不断地加入稀盐酸,其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2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40 g.

(2)求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2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40g;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消耗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2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40g;

故答案:40g;

(2)解:设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0g   x

X=14.6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答: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简单注重基础,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第2页(共24页)

 

查看更多【周口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