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金属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铜和胆矾 B.白磷和氧化镁
C.铝和铝合金 D.硫和澄清石灰水
3.将密封良好的袋装食品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个数增多 B.间隔增大 C.质量增大 D.体积增大
4.镁带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5.维生素A有助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A1(C20H30O)和维生素A2(C20H28O)两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
C.1个维生素A1分子比1个维生素A2分子多2个原子
D.维生素A1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比维生素A2中氧元素质量分数高
6.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是( )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稀H2SO4溶液
C.Fe、Cu、ZnSO4溶液 D.Fe、Cu、AgNO3溶液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D.该反应中A和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铁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D.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9.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气体(CO) | 过量氧气 | 点燃 |
B | CaO固体(CaCO3) | 足量的水 | 过滤 |
C | FeSO4溶液(CuSO4) | 过量锌粉 | 过滤 |
D | NaCl固体(Na2CO3) | 过量稀盐酸 | 蒸发 |
A.A B.B C.C D.D
11.(保定中考化学)下列实验内容中,量的关系(“﹣﹣”前的量为横坐标,“﹣﹣”后的量为纵坐标)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A.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水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时,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
C.向一定质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
1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B |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 |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3.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
(2)实验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 .
(3)实验三观察到A中固体几乎不溶,B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14.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肥皂.固体酒精、纯净水,等物品.
(1)野炊时,小明点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如图).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2)同学们将速热食品打开,一包是生石灰,一包是水,写出放热反应方程式
(3)同学们选用了固体酒精的燃烧来加热,写出固体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一条性质).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使用的是山泉水,可用 比较山泉水的硬度.
(5)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
15.(保定中考化学)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2)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g/mL).
(4)经检测,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 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6.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D ,
(2)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是具有 性.
(4 ) B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你写出至少一种用途: .
17.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除了有红色固体生成外,还有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的依据是 .
查阅资料:
①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l=2I2+4KCl+2H2O,淀粉遇I2变蓝.
③H2、CO等气体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④浓硫酸有吸水性
实验验证:
(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用如图所示实验检验氢气和氧气:
B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
(3)若没有浓H2SO4,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 .
(4)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5)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三、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18.某发电厂用含硫元素1%的烟煤发电.为防止污染环境,用纯碱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SO2+H2O═2NaHSO3+CO2
(1)燃烧3200t这种烟煤,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t.(假设燃烧时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2)上述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保定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金属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铜和胆矾 B.白磷和氧化镁
C.铝和铝合金 D.硫和澄清石灰水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铜属于金属单质,胆矾属于化合物;白磷属于非金属单质,氧化镁属于化合物;铝属于金属单质,铝合金属于混合物;硫属于非金属单质,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胆矾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白磷属于非金属单质,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铝属于金属单质,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硫属于非金属单质,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保定中考化学)将密封良好的袋装食品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个数增多 B.间隔增大 C.质量增大 D.体积增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个数增加,故选项错误.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镁带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Mg+CO2═2MgO+C中,镁和碳是单质,二氧化碳和氧化镁是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2Mg+CO2═2MgO+C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2Mg+CO2═2MgO+C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Mg+CO2═2MgO+C不属于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Mg+CO2═2MgO+C中,镁和碳是单质,二氧化碳和氧化镁是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维生素A有助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A1(C20H30O)和维生素A2(C20H28O)两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
C.1个维生素A1分子比1个维生素A2分子多2个原子
D.维生素A1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比维生素A2中氧元素质量分数高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A.由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的化学式可知,这两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由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的化学式可知,二者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C.1个维生素A1分子中含有20+30+1=51个原子;1个维生素A2分子中含有20+28+1=49个原子,故正确;
D.1个维生素A1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维生素A2分子中也是含有1个氧原子,而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维生素A2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维生素A1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比维生素A2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低,故错误.
故选D.
6.(保定中考化学)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是( )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稀H2SO4溶液
C.Fe、Cu、ZnSO4溶液 D.Fe、Cu、AgNO3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A、将银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银位于铁和铜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不能达到目的;
B、将铁、铜加入硫酸溶液中,铁反应有气泡冒出,铜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铁位于氢的前面,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能达到目的;
C、将铁和铜加入硫酸锌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铜、铁位于锌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不能达到目的;
D、将铁和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均发生反应,证明铜、铁位于银的前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D.该反应中A和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计算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A为氨气,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故A错误;
B、A为氨气,氢元素的化学家为+1价,可推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32×3):(28×2)=12:7,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和D 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D错误.
故选C.
8.(保定中考化学)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铁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D.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能与盐酸反应,但并不是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a(OH)2,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加快了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即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选项推理正确.
D、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如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9.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解答】解: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选项错误;
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选项错误;
C、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指明在饱和溶液中,故选项错误;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气体(CO) | 过量氧气 | 点燃 |
B | CaO固体(CaCO3) | 足量的水 | 过滤 |
C | FeSO4溶液(CuSO4) | 过量锌粉 | 过滤 |
D | NaCl固体(Na2CO3) | 过量稀盐酸 | 蒸发 |
A.A B.B C.C D.D
【考点(保定中考化学)】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过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1.下列实验内容中,量的关系(“﹣﹣”前的量为横坐标,“﹣﹣”后的量为纵坐标)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A.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水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时,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
C.向一定质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进行解答;
B、根据加热KMnO4固体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当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再变化进行解答;
C、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进行解答;
D、根据向H2O2溶液中加入MnO2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完毕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而不是减少,故A错误;
B、加热KMnO4固体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当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再变化,为一定值,故B错误;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为一定值,故C错误;
D、向H2O2溶液中加入MnO2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溶质质量不断减少,反应完毕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故D正确.
故选:D.
12.(保定中考化学)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B |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 |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正确操作为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得出铝比铜活泼的结论;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碳酸钾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温度降低;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的操作为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
【解答】解:A、铝丝表面有铜析出,应该是结论,因此A答案不正确;
B、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能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因此B答案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温度降低,其它物质溶于水时无法判断,因此,C答案不正确;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的操作是错误的,因此D答案不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保定中考化学).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 .
(2)实验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 取用两种液体的量不同 .
(3)实验三观察到A中固体几乎不溶,B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氧气的浓度不同分析回答;
(2)根据液体的量不同分析;
(3)根据不同溶质的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一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2)实验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取用两种液体的量不同.
(3)实验三观察到A中固体几乎不溶,B中固体全部溶解,由于溶剂相同,溶质不同,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故答为:(1)氧气的浓度;(2)取用两种液体的量不同;(3)溶质的种类.
14.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肥皂.固体酒精、纯净水,等物品.
(1)野炊时,小明点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如图).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使用外焰加热 .
(2)同学们将速热食品打开,一包是生石灰,一包是水,写出放热反应方程式 CaO+H2O═Ca(OH)2
(3)同学们选用了固体酒精的燃烧来加热,写出固体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4)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均一性 (填一条性质).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使用的是山泉水,可用 肥皂水 比较山泉水的硬度.
(5)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 .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2)(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4)欲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的原因,须知溶液的特征;
(5)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和防锈措施回答.
【解答】解:(1)悬挂野炊铁锅时,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是为了使用外焰加热;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可用肥皂水比较山泉水的硬度;
(5)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要防止铁生锈就要隔绝氧气和水,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可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
故答案为:为了使用外焰加热;CaO+H2O═Ca(OH)2;C2H5OH+3O22CO2+3H2O.均一性;肥皂水;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
15.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②⑤①④③ .
(2)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率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165.6mL (水的密度为1g/mL).
(4)经检测,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①②③ (填 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操作③是溶解操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操作③是溶解操作,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每小格是0.2g,3.4g),则氯化钠的质量为10g+5g+3.4g=18.4g;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4g÷10%=184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84g﹣18.4g=165.6g(合165.6mL).
(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氯化钠和纸片的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②⑤①④③;(2)加快溶解速率;(3)165.6mL;(4)①②③.
16.(保定中考化学)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D O2 ,
(2)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
(3)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是具有 还原 性.
(4 ) B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你写出至少一种用途: 灭火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铜被还原为铜,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则可能是氧化铁被还原为铁,这两个反应都能生成B,则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化物,可能是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C是氧化物,则A可能是碳,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可能是氧化铁,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是氧气,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铜被还原为铜,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则可能是氧化铁被还原为铁,这两个反应都能生成B,则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化物,可能是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C是氧化物,则A可能是碳,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可能是氧化铁,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是氧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所以
(1)D是氧气,能够支持物质的燃烧或支持呼吸,化学式为:O2;
(2)变化①是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3)①②两个反应是和碳和一氧化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这里他们表现出的是还原性;
(4)通过推导可知,B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故答案为:(1)O2;
(2)C+2CuO2Cu+CO2↑;
(3)还原;
(4)灭火.
17.(保定中考化学)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除了有红色固体生成外,还有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猜想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查阅资料:
①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l=2I2+4KCl+2H2O,淀粉遇I2变蓝.
③H2、CO等气体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④浓硫酸有吸水性
实验验证:
(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中 无 SO2(填“有”或“无”).
(2)用如图所示实验检验氢气和氧气:
B中观察到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且管壁有水珠 ,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
(3)若没有浓H2SO4,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 不能确认使黑色固体逐渐变红的气体是氢气 .
(4)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 H2SO4、CuSO4 (填化学式).
(5)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H2SO4+Fe=FeSO4+H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2)根据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
(3)根据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进行分析;
(4)(5)根据显酸性的溶液能和铁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验证:(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中无SO2;
(2)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B中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且管壁有水珠,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3)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若没有浓H2SO4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不能确认使黑色固体逐渐变红的气体是氢气;
(4)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CuSO4;
(5)产生气体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H2SO4+Fe=FeSO4+H2↑.
故答案为: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1)无;
(2)黑色固体逐渐变红,且管壁有水珠;
实验反思:(3)不能确认使黑色固体逐渐变红的气体是氢气;
(4)H2SO4、CuSO4;
(5)H2SO4+Fe=FeSO4+H2↑.
三(保定中考化学)、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18.某发电厂用含硫元素1%的烟煤发电.为防止污染环境,用纯碱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SO2+H2O═2NaHSO3+CO2
(1)燃烧3200t这种烟煤,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64 t.(假设燃烧时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2)上述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题意,发电厂用含硫元素1%的烟煤发电,燃烧3200t这种烟煤,结合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某发电厂用含硫元素1%的烟煤发电,由反应前后硫元素的质量不变,燃烧3200t这种烟煤,则会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3200t×1%÷100%=64t;
(2)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x
Na2CO3+2SO2+H2O≜2NaHSO3+CO2
106 128
x×15% 64t
x=353.3t
答案:
(1)64
(2)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353.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