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信阳中考 > 信阳中考试题 > 信阳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信阳中考化学冲刺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12-13 16:44:17文/张平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8年信阳中考化学冲刺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糖类              D.维生素

2.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 CO3、AgN03              D.K2SO4、NaN03、NH4Cl

3.近年来雾霾频现,大气质量堪忧.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  )

A.城市街道洒水降尘              B.发展水力、风力发电

C.倡导乘公交车或地铁出行              D.露天焚烧秸秆、树叶

4.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NH4)2HPO4              C.K2SO4              D.Ca3(PO4)2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金、水银              B.氮气、一氧化碳

C.铜、氢气              D.氯化铜、硫酸钠

6.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收集H2              B.验满O2

C.配制20%的溶液              D.除去CO2

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钛合金、石灰石              B.干冰、液态氧、空气

C.纯碱、氮气、冰水共存物              D.水银、熟石灰、不锈钢

8.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表示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C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

9.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尼古丁中,碳、氢和氮三种元素的质是比为60:7:14

B.尼古丁由碳、氢和氮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

D.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体缺氧

10.下列实验方法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O2中的H2:H2+O2H2O

B.用纯碱和石灰乳制取少量的烧碱:Na2C03+Ca(OH)2═CaC03↓+2NaOH

C.用盐酸除去Na2SO4中的Na2 CO3:2HCl+Na2C03═2NaCl+H2 O+C02↑

D.用铁粉除去FeSO4中的CuSO4:2Fe+3CuSO4═Fe2(S04)3+3Cu

11.在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2g              B.3.2g              C.8.4g              D.17g

12.如图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Ⅱ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人与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可能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B.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C.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一定没剩余

D.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

14.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23.8g,其与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2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46%              C.50%              D.55%

 

二、填空题

15.请从氮气、氢气、干冰、氯化钠和硫酸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以防腐的气体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3)可用作制氯气的原料是     .

16.据图回答:氟、硒和碘元素中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已知氟元素、碘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五周期,则硒元素位于第     周期.

17.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在稀硫酸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微粒是     ,它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微粒是     .

20.(4分)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2)能实现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3)E的用途是     .

 

三、简答题(共10分)

21.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依据反应伴随的现象为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写出有两种氧化物生成的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22.近日,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中指出,在光热化学流体反应器中,180℃到200℃和6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一步转化为液态烃(只含有碳、氢元素)和氧气.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叙述此研究的意义.(写一点即可)

(2)若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22:9,且生成的液态烃中每个分子含6个碳原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5分)某化学小组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有哪些?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

(3)在实验时,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现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他猜想该气体可能为H2、CO2或SO2.请分别说明不可能是CO2和SO2的原因.

24.(4分)某种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镁杂质,现通过下列方法除去杂质:

(l)写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2)写出②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

(3)在③处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蒸发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为什么蒸发后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四、综合运用(10分)

25.(7分)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Cl、HCl;

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OH;

猜想4:NaCl、NaOH、Na2CO3.

【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不正确.

实验2:(填写如表)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

     

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

26.实验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不可溶性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样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过滤得到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5

 15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23.3

 23.3

 2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018年信阳中考化学冲刺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糖类              D.维生素

【考点】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根据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淀粉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淀粉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2.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 CO3、AgN03              D.K2SO4、NaN03、NH4Cl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A、虽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FeCl3在水中为黄色,CuSO4在水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因BaCl2、Na2SO4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H+与Na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因CaCl2、AgNO3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H+与Na2CO3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且在水中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3.近年来雾霾频现,大气质量堪忧.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  )

A.城市街道洒水降尘              B.发展水力、风力发电

C.倡导乘公交车或地铁出行              D.露天焚烧秸秆、树叶

【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城市街道洒水降尘、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如发展水力、风力发电)、倡导乘公交车或地铁出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城市街道洒水降尘,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故选项错误;

B、合理开发新能源,如发展水力、风力发电,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故选项错误;

C、倡导乘公交车或地铁出行,是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故选项错误;

D、露天焚烧秸秆、树叶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NH4)2HPO4              C.K2SO4              D.Ca3(PO4)2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B、(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

C、K2SO4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并能灵活进行判断.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金、水银              B.氮气、一氧化碳

C.铜、氢气              D.氯化铜、硫酸钠

【考点】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水银均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金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铜、硫酸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分别是由铜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

收集H2              B.

验满O2

C.

配制20%的溶液              D.

除去CO2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P: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6F:氧气的检验和验满;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根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不到0.2g,进行分析判断.

D、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解答】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按图中装置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按图中装置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溶解度不到0.2g,将20g氢氧化钙放入8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的质量不到0.2g,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远远小于20%,按图中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

D、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除去CO中的CO2,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图中所示装置除杂试剂、进气与出气方向均正确,按图中装置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操作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钛合金、石灰石              B.干冰、液态氧、空气

C.纯碱、氮气、冰水共存物              D.水银、熟石灰、不锈钢

【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烧碱属于化合物,钛合金属于混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纯碱属于纯净物,氮气属于单质,冰水共存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水银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化合物,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表示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C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M点表示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t2℃时、将5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是=40g+50g=90g,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C正确;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A、M点表示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将5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是=40g+50g=90g,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故选项正确;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尼古丁中,碳、氢和氮三种元素的质是比为60:7:14

B.尼古丁由碳、氢和氮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

D.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体缺氧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6V:一氧化碳的毒性;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尼古丁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尼古丁化学式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尼古丁是由碳、氢和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1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体缺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实验方法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O2中的H2:H2+O2H2O

B.用纯碱和石灰乳制取少量的烧碱:Na2C03+Ca(OH)2═CaC03↓+2NaOH

C.用盐酸除去Na2SO4中的Na2 CO3:2HCl+Na2C03═2NaCl+H2 O+C02↑

D.用铁粉除去FeSO4中的CuSO4:2Fe+3CuSO4═Fe2(S04)3+3Cu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容易引起爆炸,故方法不正确;

B、实验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都正确;

C、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方法不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04+Cu;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1.在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2g              B.3.2g              C.8.4g              D.17g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B: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过氧化氢溶液有H2O和H2O2,根据氢氧元素质量比可以算出过氧化氢的含量,然后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就可以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则38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38g×=4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4g÷=36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8g﹣36g=2g.

故选A.

【点评】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有时候如果能正确的运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答相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如图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Ⅱ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

A、碳酸钠与水混合,不是将把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不是将把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故选项错误.

C、硫酸与水混合,不是将把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故选项错误.

D、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是将把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人与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可能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B.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C.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一定没剩余

D.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铝和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铝和镁的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天平平衡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可得:

Mg+2HCl=MgCl2+H2↑

24     73                 2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6

18     73                   2

A、天平保持平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右边烧杯中,酸一定没有剩余,铝一定有剩余,故A错误;

B、天平保持平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右边烧杯中,酸一定没有剩余,铝一定有剩余,故B错误;

C、天平保持平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左边烧杯中,酸一定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故C错误;

D、天平保持平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左边烧杯中,酸一定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4.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23.8g,其与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2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46%              C.50%              D.55%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DB: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23.8g,与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反应,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用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解: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反应后,生成氯化钙和氯化钾,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氯化钙和氯化钾中氯元素的质量即为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即:200g×7.3%×=14.24g,故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26g﹣14.24g=11.76g,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5.请从氮气、氢气、干冰、氯化钠和硫酸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以防腐的气体是 N2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CO2 .

(3)可用作制氯气的原料是 NaCl .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以防腐.

(2)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氯化钠可用作制氯气.

故答案为:(1)N2;(2)CO2;(3)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据图回答:氟、硒和碘元素中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氟和碘 ;已知氟元素、碘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五周期,则硒元素位于第 四 周期.

【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电子层数=周期数.

【解答】解:由所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和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化学性质相似;氟原子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碘原子有5个电子层,属于第五周期,可知:电子层数=周期数,而硒原子有4个电子层,所以属于第四周期;

故答案为:氟和碘;四.

【点评】明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电子层数=周期数,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7.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G5:书写化学方程式;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其中的缺少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在“使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这句话中所含的信息有:煤﹣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有氧气;所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使火焰与氧气隔绝.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氢气燃烧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2H2+O22H2O.

故答案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2H2+O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不是很难.

 

1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H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4NO+6H2O .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氮元素显﹣3价,生成物中氮元素显+2价,反应物中氧元素显0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都显+1价..

答案:H;  4NH3+5O24NO+6H2O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9.(2017•浉河区校级三模)在稀硫酸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微粒是 H+、SO42﹣、H2O ,它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微粒是 H+和OH﹣ .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稀硫酸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微粒是H+、SO42﹣、H2O.

它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微粒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H+、SO42﹣、H2O;H+和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2)能实现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

(3)E的用途是 作燃料;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A、B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D,所以D是铜,二氧化碳和A会生成E,所以A是碳,B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会生成G,所以F是氧化铁,G是铁,铁和硫酸铜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A、B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D,所以D是铜,二氧化碳和A会生成E,所以A是碳,B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会生成G,所以F是氧化铁,G是铁,铁和硫酸铜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该反应为“二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2)反应④为铁置换出可溶性铜盐中的铜,常见的为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E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及还原性,因此可以作燃料或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故答案为:(1)C+2CuO2Cu+CO2↑;   化合反应;

(2)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3)作燃料;  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共10分)

21.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依据反应伴随的现象为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写出有两种氧化物生成的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答案为:H2CO3=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2.近日,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中指出,在光热化学流体反应器中,180℃到200℃和6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一步转化为液态烃(只含有碳、氢元素)和氧气.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叙述此研究的意义.(写一点即可)

(2)若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22:9,且生成的液态烃中每个分子含6个碳原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从能源和环保角度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该反应在光热化学流体反应器中,180℃到200℃和6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一步转化为液态烃(只含有碳、氢元素)和氧气.该液态烃可以作燃料,这样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减轻环境污染;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减缓温室效应或减少环境污染);

(2)若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22:9,则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1:1;若生成的液态烃中每个分子含6个碳原子,则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均为6,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9O2;故填:6CO2+6H2OC6H12+9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23.某化学小组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SO4+2Al═3Cu+Al2(SO4)3 .

(2)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有哪些?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

(3)在实验时,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现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他猜想该气体可能为H2、CO2或SO2.请分别说明不可能是CO2和SO2的原因.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2)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铝会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然后再置换出铁,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铝;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和铝,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3CuSO4+2Al═3Cu+Al2(SO4)3;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铝会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然后再置换出铁,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铝;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和铝,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中均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O2;SO2有刺激性气味,而该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故也不可能是SO2.

故答案为:(1)3CuSO4+2Al═3Cu+Al2(SO4)3;

(2)铜和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铝;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均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O2;SO2有刺激性气味,而该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故也不可能是SO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24.某种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镁杂质,现通过下列方法除去杂质:

(l)写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Ba(OH)2 .

(2)写出②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

(3)在③处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蒸发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为什么蒸发后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考点】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除去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镁,应先用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镁,然后用足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据此分析.

(2)②处发生的反应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据此分析.

(3)在③处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反应后生成的NaOH;盐酸易挥发,在蒸发过程中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解答】解:(1)除去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镁,应先用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镁,然后用足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因此X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钡.

(2)②处发生的反应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

(3)在③处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反应后生成的NaOH;盐酸易挥发,在蒸发过程中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因此蒸发后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故答案为:(1)Ba(OH)2;(2)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OH)2=BaCO3↓+2NaOH;(3)除去过量的Na2CO3和反应后生成的NaOH;盐酸易挥发,在蒸发过程中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以及分离提纯,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提纯方法的选择,难度不大.

 

四、综合运用(10分)

2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CaCO3 .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Cl、HCl;

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OH;

猜想4:NaCl、NaOH、Na2CO3.

【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1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如果含有HCl,则不能产生碳酸钙沉淀 .

【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2 不正确.

实验2:(填写如表)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

 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3:酸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大理石中的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B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A中的液体进入B中,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O3.

故填:CaCO3.

【交流讨论】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1一定不合理,理由是如果含有HCl,则不能产生碳酸钙沉淀.

故填:1;如果含有HCl,则不能产生碳酸钙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则猜想2不正确.

故填:2.

实验2:先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猜想4正确,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

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实验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不可溶性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样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过滤得到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5

 15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23.3

 23.3

 2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二组数据恰好完全反应,即15g样品加入氯化钡恰好生成23.3g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二组数据恰好完全反应,即15g样品加入氯化钡恰好生成23.3g沉淀.

设样品中Na2SO4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

            x           23.3g

=

x=14.2g

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4.7%

答: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94.7%.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查看更多【信阳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