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石家庄市长安区七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分)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3.(2分)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环境优美
4.(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2分)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 )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6.(2分)创制“炮烙”等酷刑的是(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7.(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8.(2分)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
9.(2分)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0.(2分)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
A.韩国 B.宋国 C.赵国 D.魏国
11.(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12.(2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13.(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
14.(2分)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15.(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6.(2分)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7.(2分)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18.(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齐国经济富庶
19.(2分)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21.(2分)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中原市场的繁荣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
D.大兴水利工程
22.(2分)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23.(2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县制
24.(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有一天,小明同学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文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大篆 D.隶书
25.(2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国带入了极大的灾难之中,一切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人的心。一个学生也问道:“成都平原上的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幸存?”这项巨大工程是( )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26.(2分)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27.(2分)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的“黑砖窑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8.(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春秋无义战
29.(2分)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30.(2分)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石家庄中考历史)(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 泉城广场齐鲁文化长廊中有12尊山东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
(1)材料一中“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并说出其主张有哪些。
(3)墨翟(墨子)是哪一学派的著名思想家?
32.(石家庄中考历史)(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注:相:辅佐的意思)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桓公首次称霸原因?给你什么启示?
33.(石家庄中考历史)(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4)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给你什么启示?
石家庄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分)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考点】(石家庄中考历史)12: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分析】本题考查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
2.(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考点】11:人类的起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知识点.
【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人和动物的区别为背景,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环境优美
【考点】16: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石家庄中考历史)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依据所学,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进入农耕时代,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他们的遗址都在大河流域.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4.(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考点】18: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人文初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第华夏族形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 )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考点】19: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考查大禹.
【解答】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传说时代的文明起源.
6.(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创制“炮烙”等酷刑的是(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考点】24: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商纣.
【解答】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国家要长治久安应该施行仁政,勤政爱民,不能实行暴政的道理.
7.(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考点】26: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属于基础知识,学生应熟练掌握课本知识.
8.(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
【考点】2I: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了商代青铜文明.
【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但并非说青铜文明就单指青铜器的制造行业而言,夏、商、西周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青铜文明.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商代青铜铸造的地位.
9.(2分)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考点】28: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城濮之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菏泽市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军一开始就采用“退避三舍”之计,先避开楚军的锋芒,使其骄纵轻敌;后抓住彼竭我盈的机会,选择有利的战场,赢得主动权.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10.(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
A.韩国 B.宋国 C.赵国 D.魏国
【考点】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三家分晋.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不包括宋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初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11.(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考点】2O: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儒家思想.
【解答】材料信息“伤人乎?”可知孔子重视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仁”的思想观点.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12.(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考点】2P: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故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13.(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
【考点】2P: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百家争鸣思想主张的内容.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题时注意“不正确”,主要考查对百家争鸣思想主张的内容.
14.(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考点】2B: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解答】我国封建社会的逐步确立是通过各国的变法运动确立的,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15.(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考点】2F: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考点】2E: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D.
【点评】知道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2分)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考点】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争雄的知识点.
【解答】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为阻挡秦国的进攻,联合在一起,史称合纵.秦国为打败东方六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史称连横.而“朝秦暮楚”指的是战国“合纵”“连横”的时期,秦楚两大国对立,其他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故选D.
【点评】(石家庄中考历史)本题以“朝秦暮楚”的典故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合纵”“连横”的有关知识记忆、理解能力.
18.(2分)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齐国经济富庶
【考点】28: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首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齐桓公称霸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9.(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28: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解答】题目给出的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都属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影响.
故选A.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
20.(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考点】29: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2B: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社会特征.
【解答】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主要指这个时期处于新旧制度更替,是奴隶社会瓦的解时期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春秋战国的社会特征.
21.(2分)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中原市场的繁荣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
D.大兴水利工程
【考点】(石家庄中考历史)2J: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的意义.
【解答】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器和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22.(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考点】2F: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最终能够成功.
故选B.
【点评】(石家庄中考历史)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记忆、理解能力.
23.(2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县制
【考点】2F: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解答】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4.(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有一天,小明同学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文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大篆 D.隶书
【考点】2L: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金文和甲骨文都是商朝的文字,大篆是西周时期的文字,隶书出现于秦朝.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商朝出现的文字,尤其注意不要被甲骨文这一重要知识点迷惑,注意到金文也是这一时期的文字.
25.(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国带入了极大的灾难之中,一切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人的心。一个学生也问道:“成都平原上的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幸存?”这项巨大工程是( )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考点】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都江堰的修筑地点和作用.
26.(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考点】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6: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半坡人种植的粟,河姆渡人种植的水稻.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水稻和粟的有关内容.
27.(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的“黑砖窑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考点】2P: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以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的“黑砖窑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严肃查处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应该采用的处理思想.
【解答】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题干中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严肃查处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的“黑砖窑事件”,应该采用法家思想处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8.(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春秋无义战
【考点】2P: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A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C和D都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29.(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考点】12: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
【解答】元谋人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遗址是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
故选B.
【点评】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和顶洞人的相关知识.
30.(石家庄中考历史)(2分)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考点】21: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重点考查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解答】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夏朝的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二、(石家庄中考历史)非选择题(共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 泉城广场齐鲁文化长廊中有12尊山东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
(1)材料一中“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并说出其主张有哪些。
(3)墨翟(墨子)是哪一学派的著名思想家?
【考点】2D: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P:百家争鸣.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本题主要考查孟轲.
(3)本题主要考查墨家学派.
【解答】(1)据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材料一中“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石家庄中考历史)据材料二“孔丘、孙武、墨翟、孟轲.”可知,孔丘是春秋晚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孙武是春秋晚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墨翟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他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轻徭薄赋;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3)据所学知识可知,墨翟(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名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故答案为:
(1)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孟轲(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春秋无义战”、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墨家学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2.(石家庄中考历史)(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注:相:辅佐的意思)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桓公首次称霸原因?给你什么启示?
【考点】28:春秋五霸;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齐桓公称霸、识记管仲改革及齐桓公称霸的原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等史实.
(2)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的启示;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解答】(1)材料一、材料二中都特别强调“管仲”,根据这个人物可知材料中的“桓公”是齐桓公.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石家庄中考历史)桓公是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由此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社会才能继续向前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齐桓公称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4)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给你什么启示?
【考点】(石家庄中考历史)2F:商鞅变法;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2)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3)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
(4)本题以商鞅的言论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因此文中“卫鞅”指的是商鞅.公元前356年,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开始实行变法.
(2)公元前356年,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开始实行变法.
(3)商鞅变法中“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的措施,导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4)(石家庄中考历史)“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有一种办法,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不必非得采用古代的办法.商鞅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故答案为:
(1)“卫鞅”指商鞅.国家:秦国.目的: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4)正确.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