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湛江中考 > 湛江中考试题 > 湛江语文试题 > 正文

2017年湛江市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精编解析版】

2017-11-30 17:01:12文/王蕊

2017年湛江市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精编解析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基础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余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城阙辅三秦,。,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zhǐ chǐ之间而已。

(2)在cāng máng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3)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tuō ní dài shuǐ的雨!

(4)父亲拿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fān lái fù qù地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B.这句话传到了我的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疑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C.离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会黯然失色,就会使之空洞化,失去感召力.

D.雅安地震时,绿色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把“加快”改成“加强”)

B.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把“及时应对”与“随时发现”对调.)

C.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在“被”前面加上“是否”,或删除“有没有”.)

D.莫言之所以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

5.“中国式剩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为响应党中央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号召,阳光中学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厉行节约好风尚”的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本次活动,校学生会准备拟一幅宣传标语张贴在学校食堂。请你结合此次活动,拟写标语的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消除虚荣意识,反对舌尖浪费;

下句:。

二、阅读

6.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便扶向路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7.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节)

【注释】②郎:织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②虎贲(bēn):武士。③收:拘押。④语出《论语•子路》,意为:推举你所了解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许允为吏部郎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B.难以情求

不以疾也(《三峡》)

C.臣之乡人

无丝竹之劳形(《陋室铭》)

D.于是乃释

屠乃奔倚其下(《狼》)

(2)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陛 下 检 校 为 称 职 与 不 若 不 称 职 臣 受 其 罪

(3)这则记人文章要赞扬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8.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1)下面对镉大米的阐述与文段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新闻事件起笔,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镉大米和镉中毒的介绍。

B.全国约有10%的大米含镉量超标,镉大米是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

C.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高,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大。

D.镉大米形成原因主要有:开采矿业、滥施磷肥、污染水源。

(2)下面对选文的阐述与文段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楚,由新闻引入,介绍了镉大米形成的原因、镉对人体的伤害,最后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

B.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只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C.因为从肉眼上无法识别大米是否镉超标,所以选购大米时要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

D.要降低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除了选购大米要注意,还提倡膳食多样化,多吃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9.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③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④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⑤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 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⑥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⑦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 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 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⑧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⑨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⑩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有删改)

(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①处。。

②处。。

4)第⑤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⑧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

10.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写作。

题目:在你身边,我

要求:

①在横线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再进行写作。

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③文章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四、附加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题。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在他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大家又说笑起来,他觉得发乱,会了茶钱,又走了出来,把车拉到电影园门外去等候曹先生。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节选自《骆驼祥子》)

(1)选段中“一老一少”是(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2)语段中的老者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3)这一老一少出现使祥子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问祥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2017年湛江市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余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既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抓重点词多练写,多积累.

【解答】(1)出淤泥而不染,注意其中“淤”的写法.

(2)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注意其中“津”的写法.

(3)无言独上西楼,注意其中“西楼”一词的写法.

(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意其中“叟”的写法.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意其中“酥、遥”的写法.

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      (2)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3)无言独上西楼      (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zhǐ chǐ 咫尺 之间而已。

(2)在cāng máng 苍茫 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3)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tuō ní dài shuǐ 拖泥带水 的雨!

(4)父亲拿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fān lái fù qù 翻来覆去 地看。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解答】(1)咫尺(注意“咫”的写法)

(2)苍茫

(3)拖泥带水(注意“拖”的写法)

(4)翻来覆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B.这句话传到了我的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疑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C.离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会黯然失色,就会使之空洞化,失去感召力.

D.雅安地震时,绿色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①审明题意.看清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理解句意,辨明褒贬和语体色彩.②准确理解词语(熟语)的含义.要辨明词语的感情(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搭配习惯、敬称、谦称等,不能望文生义.③分析逻辑关系.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解答】A.琐事:繁杂零碎的事.符合语境“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

B.质疑:提出疑问.句中应该是“质问”,意为“询问以正其是非”,更符合句子情境.

C.黯然失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这里采用比喻义;

D.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句中形容人民解放军的作用,使用正确.

故选:B.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把“加快”改成“加强”)

B.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把“及时应对”与“随时发现”对调.)

C.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在“被”前面加上“是否”,或删除“有没有”.)

D.莫言之所以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正确的修改应是在“经济区”后面加上“发展速度”;

B.语序颠倒,修改正确;

C.前后不一致,修改正确;

D.句式杂糅,修改正确.

故选:A.

5.“中国式剩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为响应党中央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号召,阳光中学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厉行节约好风尚”的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本次活动,校学生会准备拟一幅宣传标语张贴在学校食堂。请你结合此次活动,拟写标语的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消除虚荣意识,反对舌尖浪费;

下句: 参与光盘行动,落实节约措施 。

【考点】新闻 广告 标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宣传标语的拟写,注意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解答】经分析,下句内容是提倡光盘行动,“消除”对“参与”,“虚荣意识”对“光盘行动”;“反对”对“落实”;“舌尖浪费”对“节约措施”.所以下句可以是:

示例一:参与光盘行动,落实节约措施.示例二:树立节约理念,发扬中华美德.

示例三:倡导光盘行动,提倡勤俭节约.示例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

示例五:贯彻中央精神,厉行勤俭节约.示例六:增强节俭观念,推动文明进步.

答案:

参与光盘行动,落实节约措施.

二、阅读

6.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②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③便扶向路

 沿,顺着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土地平坦宽旷,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 其他人又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做客,都摆出美酒佳肴招待渔人.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同.

②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通“邀”,邀请.

③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扶:沿,顺着.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句子翻译为:土地平坦宽旷,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②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句子翻译为:其他人又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做客,都摆出美酒佳肴招待渔人.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文中没有对“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的叹惋.

故选:B.

答案:

(1)①交错相同②通“邀”,邀请③沿,顺着

(2)①土地平坦宽旷,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②其他人又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做客,都摆出美酒佳肴招待渔人.

(3)B

7.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节)

【注释】②郎:织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②虎贲(bēn):武士。③收:拘押。④语出《论语•子路》,意为:推举你所了解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许允为吏部郎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B.难以情求

不以疾也(《三峡》)

C.臣之乡人

无丝竹之劳形(《陋室铭》)

D.于是乃释

屠乃奔倚其下(《狼》)

(2)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陛 下 检 校 为 称 职 与 不 若 不 称 职 臣 受 其 罪

(3)这则记人文章要赞扬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一词多义;文言断句.

【分析】参考译文: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许允回答说:“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看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许允担任吏部郎.为:担任/自农历16日到农历18日这几天最为盛大.为:是;

B.很难用感情去求告.以:用/不如它快.以:如,比得上;

C.我的同乡.之:结构助词,的/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于是就释放了他.乃:于是,就/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乃:于是,就.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陛下检校”句意完整,其后断句;“若”为假设连词,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句;“臣”在这里是主语,其前断句.句子断句为: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句子翻译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看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对象的能力.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许允的妻子.理由是: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贤媛》,表示这一则记人故事是要表扬贤良的女子,文中出场的女子仅有许允的妻子一位.②本文记叙许允获罪又被释放的经过,主要是许允有理有据的为自己辩解,而许允采用这种方法是妻子所教导,从侧面展现了许允妻子机智聪明、洞察人心.

答案:

(1)D(A.担任/是;B用/认为;C.结构助词,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于是,就)

(2)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3)许允的妻子.理由是: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贤媛》,表示这一则记人故事是要表扬贤良的女子,文中出场的女子仅有许允的妻子一位.②本文记叙许允获罪又被释放的经过,主要是许允有理有据的为自己辩解,而许允采用这种方法是妻子所教导,从侧面展现了许允妻子机智聪明、洞察人心.

8.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1)下面对镉大米的阐述与文段不相符的一项是 CA.文章从新闻事件起笔,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镉大米和镉中毒的介绍。

B.全国约有10%的大米含镉量超标,镉大米是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

C.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高,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大。

D.镉大米形成原因主要有:开采矿业、滥施磷肥、污染水源。

(2)下面对选文的阐述与文段不相符的一项是 BA.文章条理清楚,由新闻引入,介绍了镉大米形成的原因、镉对人体的伤害,最后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

B.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只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C.因为从肉眼上无法识别大米是否镉超标,所以选购大米时要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

D.要降低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除了选购大米要注意,还提倡膳食多样化,多吃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概括说明内容.

【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段介绍“镉大米”及其产生的原因,第③段说明镉对人体的危害,第④段说明如何选购大米好降低铬对人体的危害.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C.第②段…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低,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错误,所以选C.

(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B.“只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是错误.所以窜B.

(3)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对策: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C

(2)B

(3)不能,“根据科学家披露”表明“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一判断具有权威依据,真实可信.如果去掉,不能体现权威性.

9.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③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④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⑤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 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⑥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⑦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 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 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⑧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⑨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⑩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有删改)

(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① A 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关紧窗户来喻指母亲即将失明,作者心中有许多无奈、内疚和痛苦. 。

② B 处。 “梦的波浪”、“卷”这些词句形象地描绘出我在母亲的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的场景.母亲对我的爱是自始至终,从不改变的.“波浪”和“卷”相互呼应,描写细腻. 。

4)第⑤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⑧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以风景为线索,通过记叙母亲即将失明,我带母亲去看风景,希望弥补母亲的遗憾,最终发现我就是母亲最好的风景,表现了母亲为孩子无私奉献,浓得化不开的爱让孩子一生温暖.

【解答】(1)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分析表面含义即是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题目的表层含义从与题目一致的句子来体会;深层含义从总结性的议论句“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来体会.风景表明指带母亲在旅游时看到的景致,深层含义是指母亲心中永远牵挂的孩子.

(2)本题是对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寻找与母亲对孩子的爱的行为有:母亲不顾自己的病,一直安慰孩子.母亲虽然想和我一起去旅行,但又担心影响我的工作;母亲旅游途中,怕我照顾辛苦,不喝水少上厕所;④从儿时起,母亲就爱痴痴看我,永远看不够;⑤母亲的心中永远只有孩子,孩子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为了孩子,她可以付出一切.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A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关紧窗户来喻指母亲即将失明,作者心中有许多无奈、内疚和痛苦.

【B句】“总是…总是…”两个“总是”反复诉说,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梦的波浪”、“卷”这些词句形象地描绘出我在母亲的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的场景.母亲对我的爱是自始至终,从不改变的.“波浪”和“卷”相互呼应,描写细腻.

【C句】用“沟壑丛生”、“粗糙干硬”与“柔暖光滑”形成鲜明对比,更强调了母亲为孩子无私奉献,浓得化不开的爱让孩子一生温暖.用感叹句表达作者对母亲无私的爱的赞美.母亲用自己的苦换来孩子生活的温暖和平顺.

(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是母亲有感而发,自然风光很美,孩子陪伴左右,孝心可嘉,所以母亲说满足了.“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表明在母亲的心中儿女是最棒的,天下的风景都不如孩子的爱和陪伴.因此两者并不矛盾,都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忘我无私的爱,母亲爱孩子深入骨髓,容易满足但又永远渴望孩子的陪伴.

答案

(1)①风景是指带母亲在旅游时看到的景致.②风景是指母亲心中永远牵挂的孩子.

(2)母亲对我的爱:①母亲不顾自己的病,一直安慰孩子;②母亲虽然想和我一起去旅行,但又担心影响我的工作;③母亲旅游途中,怕我照顾辛苦,不喝水少上厕所;④从儿时起,母亲就爱痴痴看我,永远看不够;⑤母亲的心中永远只有孩子,孩子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为了孩子,她可以付出一切.

(3)示例【A句】: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关紧窗户来喻指母亲即将失明,作者心中有许多无奈、内疚和痛苦.②“母亲累了”,是因为母亲总是为孩子操心,即使是去旅游的时候也是时时为孩子着想.③虽然母亲即将失明,但是母亲的心中永远有孩子,这为下文引出孩子是母亲眼中永远的风景做铺垫.

【B句】:①“总是…总是…”两个“总是”反复诉说,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②“梦的波浪”、“卷”这些词句形象地描绘出我在母亲的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的场景.母亲对我的爱是自始至终,从不改变的.“波浪”和“卷”相互呼应,描写细腻.

(4)两者并不矛盾,都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忘我无私的爱,母亲爱孩子深入骨髓,容易满足但又永远渴望孩子的陪伴.

三、写作

10.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写作。

题目:在你身边,我

要求:

①在横线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再进行写作。

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③文章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考查考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富有内涵的思考.

【审题立意】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在”,也就是说一种事物或者情感还在,暗含着需要填写的事物是一种美好的事物,如何从过去的生活中提炼出富有“美意”的瞬间,是本作文的关键,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但是要写好却有一定难度.可以把你当作具体的人,也可以比喻成生命、希望、明天等词语.

【文体】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

【表达方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细节描写】因为所写的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美好东西,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解答】【例文】

在你身边,我感到温暖

眼前的父亲睡熟了,我轻轻地把他露在外面的胳膊放回被窝,又把窗户关小了些,然后静静地坐在床沿,用手指慢慢刮过他短而硬的胡子,此刻我心中充满了一份柔情,一如他轻抚我孩提时细柔的头发.

洁白的墙壁上流动着细碎的月光,我忽然喟叹回忆如流沙,抓一把盈满,却无法阻挡粒粒撒下,而当我以为它们已弃我而去时,张开手掌却发现有几粒对我不离不弃.

散碎的月光下是回忆的沙,带着阳光的温暖奔涌而来.

我想起十年前的盛夏,刚从军队转业的你飒爽英姿,常常伸手揽过小小的我,轻轻地把我抛过你的头顶,你总是能让我稳稳地落在你的胸膛.还记得你用短短的胡茬挠我粉嫩的脸庞,我用我的小手用力地锤打你宽厚的胸膛,你丝毫不在意,笑着吻我的耳际,又小心地把我放下,牵起我的手,我们一起走向那温暖的家.

人生路上充满欢声笑语,总有一双大手牵我的小手,十几年间伴我成长.

我想起六年前的那个寒冬,我在外面打雪仗归来,冻得手脚冰凉,跑进你的卧室取暖,窗外雪花飘飞,屋内温暖如春,我一下子钻进你暖暖的被窝,已许久不锻炼的你有了圆圆的“啤酒肚”,你放下手中的书,一边笑着一边怜爱地叫着“臭小子”,然后慢慢把我举过肩头,我分明感觉到你的动作不如以前那样轻盈,你吃力地放我坐在你圆滚的肚皮上,我用头拱你温暖的胸膛,像是一头小牛,在爱抚今生要陪伴它的土地.

人生路上充满酸甜苦辣,总有你的胸膛,给我足以融化冰川的温暖.

小小的我渐渐长大,而健壮的你却被时光染白了头发,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知道你用最好的青春,无悔地滋养着我的幸福时光.

思绪纷飞,月光依然如水.我不禁再贴近你的胸膛,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涌出眼眶,直到你动了动,手臂很自然地绕在我肩上,温暖瞬间流淌在我心房.

父亲,你还在我身边,只要你的胸膛还在,让我温暖地依偎,重回孩提时光!

    在你身边,我感到温暖.

四、附加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题。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在他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大家又说笑起来,他觉得发乱,会了茶钱,又走了出来,把车拉到电影园门外去等候曹先生。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节选自《骆驼祥子》)

(1)选段中“一老一少”是 老马和小马 (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 。

(2)语段中的老者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3)这一老一少出现使祥子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问祥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骆驼祥子》选段赏析,涉及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解答】(1)本段文字中的“一老一少”指的是拉车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 祥子之所以难过是因在他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

(2)选段中的老马处于极度落魄困窘的局面,天冷,拉不上座儿,饥寒交迫;儿子当兵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也跑了.

(3)祥子一直认为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就能过上好日子,可是有车的老马同样穷困,把祥子的希望彻底打破了,此后的祥子开始变得消极起来.

答案:(1)老马和小马,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祥子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祥子在小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或祥子在小马的身上看到自己儿子的将来).

(2)天冷,拉不上座儿,饥寒交迫;儿子当兵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也跑了.

(3)祥子来到北京城是想靠自己的劳力过上好日子,他以为只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有车的老马和小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这一切把祥子希望打破了,他对生活、对工作开始变得消极.

查看更多【湛江语文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