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江门中考 > 江门中考试题 > 江门语文试题 > 正文

2018广东省江门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

2017-11-30 16:52:33文/

2018广东省江门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基础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两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景的完美统一。

(2)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白居易《观刈麦》)

(3),,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4)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默写完整。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来了,雷电不xuān rǎng, 风也不拥挤。

(2)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3)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4)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4.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

二、阅读

6.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③猥自枉屈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7.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8.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3)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

9.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三、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六、附加题

11.

【甲】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乙】

    我也开始挣钱了。

    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

    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二十个戈比,料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十戈比或着八个戈比。

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每星期天去卖,一上子能得三十到五十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

    每次姥姥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真能干,好孩子!“我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五个戈比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尖儿上。

    比卖破烂更有出息的是到奥卡河岸的木材栈或是彼斯基岛去偷劈柴和木板。

    每逢集市,人们在岛上搭很多棚屋,集市以后拆下来的木板码成堆,一直放到春水泛滥的时候。

    一块好木板,小市民业主可以出十个戈比,我一天可以弄两三块儿!

(1)甲文中的“她”是,乙文中的“我”是。

(2)乙文中“我看见她拿着我的五十个戈比哭了”,她为什么哭?

(3)两文中的“她”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2018广东省江门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景的完美统一。

(2)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 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观刈麦》)

(3) 疑怪昨宵春梦好 ,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4)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默写完整。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 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的诗句均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

【解答】答案: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词:岭)

(2)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3)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重点词:赢)

(4)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重点词:槲、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来了,雷电不xuān rǎng, 风也不拥挤。 喧嚷(2)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旁骛(3)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恪尽职守(4)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 重蹈覆辙 。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解答】“喧嚷”不要写作“宣嚷”;“旁骛”不要写作“旁鹜”;“恪尽职守”不要写作“克尽职守”;“重蹈覆辙”不要写作“重蹈复辙”.

答案:喧嚷   旁骛   恪尽职守   重蹈覆辙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考点】26:正确使用词语;23: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解答】C.本句用词前后矛盾,“雪白的梨花”和“五彩缤纷”矛盾,“五彩缤纷”指各种颜色都有.

故选:C.

4.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解答】A.缺少主语,“随着”“使”二去一;

B.正确;

C.语义重复,“约”和“余”二去一;

D.语序混乱,“开展”“策划”互换.

故选:B.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 丰富你的知识 , 开阔你的眼界 , 陶冶你的情操 , 净化你的灵魂 。

【考点】75: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续写能力.解答此题,要细读句段找到句子在用词,句意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特点,辨析作答.

【解答】续写采用动宾句式,连写四句使其构成排比句,注意语意不能重复.

答案: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情操,净化你的灵魂,拓展你的视野,提升你的境界.

二、阅读

6.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③猥自枉屈 辱,降低身份(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论:判定;

②句意为: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痛恨: 痛心遗憾;

③句意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猥:辱,降低身份.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句意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②句重点词语有:于,在;从句为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句意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B项作者在这里是向后主推荐贤臣,为下文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做准备.故选:B

答案:

(1)①判定    ②痛心遗憾    ③辱,降低身份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②我在战事兵败的时候接受了委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奉命出使.

(3)B

7.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考点】DG:文言文阅读综合;D4:文言实词;DE:文言断句.

【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阐述自己看法的能力,一般有三种思路,可支持,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但关键是能阐述出自己的理由,做到言之有理.

【解答】(1)A.“期”的意思都是“约定”.

B.第一句中的“下”是“攻克”的意思;第二句中的“下”是“下达”的意思

C.第一句中的“尽”是“竭尽”;第二句中的“尽”是“吃光”的意思.

D.第一句中的“归”是投降的意思;第二句的“归”是“归宿”的意思.

故选:A.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的意思是: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不去”的意思是“如果不离开”,“是亡吾信也”意思是“是失掉我的信用”,这是判断句中间应停顿.“得原失信”的意思是“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吾不为也”的意思是“我是不干的”.根据意思可划分为: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对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我们可赞成,原因是他守信,可反对,原因是他墨守成规,更可辩证看待把前两者结合起来谈即可.

答案:

(1)A.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8.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3)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的争议引出论题,接着运用举例论证阐述了“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的体现,然后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并进一步阐述了“舌尖”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首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即可.结合文章题目、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结尾处总结出中心论点“‘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可以稍加修改,使其更符合论点的特点:我们应当珍惜‘舌尖’透露出的文人气质.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阅读①②段,根据第一段“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第二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概括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细读第三段,结尾处“因此”后得到的就是结论: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然后分析比喻论证的体现和作用解答即可.

答案:

(1)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2)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3)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

9.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小说记叙了青年搭我们的车回家,为了不让“我”的箱子受到损伤,用他的鬃绳把箱子固定在车上.而我却误认为他想偷我的东西,联合司机折磨他.

【解答】(1)考查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文中的青年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他的孝顺;为了不让“我”的箱子受到损伤,用他的鬃绳把箱子固定在车上.我们还误会他,表现了青年的淳朴善良、热心助人.

(2)①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先理解字词本义,再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概括故事情节,从表现的有关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节内容来分析字词表达的含义.

“翻浆”本义指的是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在文中指“我”的心理感受,发现真相后内心受到的震撼和不平静.

②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答题格式:用了xx(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写出了,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或感情.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表现了“我”对他的不屑.

(3)考查结尾的好处.

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结尾出人意料,本来以为青年是在偷东西,最后却发现是善举,是在做好事.

(4)考查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答案:

(1)“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

(2)①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意思相近即可)

(3)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4)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

看法: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三、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考点】L2:半命题作文.

【分析】此作文为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它由文字部分和空缺部分组成,一些题目前面还有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考生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审题立意】“我真想”从这一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是“我”,题眼是“想”,这里的“想”是希望、打算的意思.这样,考生就可以进行补题了.补题时应注意下几点:

在符合要求,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应该避俗求新,让标题先声夺人,吸引人的眼球.如果能避开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补题,写自己独有的体验,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我好想去大理”“我好想去北大”“我好想去书中”“我好想去唐朝”等.

【思路点拨】补入的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通常有一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题目的范围具体了,写作的难度系数就降低了.比如“我好想拥抱未来”,就容易造成文章大而空,或辞藻华丽、内容浮华.

【误区指南】不注重细节的考虑,补题部分涵盖范围过大,文题变虚,写起来难于把握,泛泛而谈,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文体选择】本题适合写抒情性记叙文,补题时就应该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考虑清楚,在行文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事,这样很容易写出感染人、打动人的好作文.

【解答】【例文】

我真想去草原

    有时,看着随风摇晃的绿草,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古人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有时,我也会无尽地瑕想草原风貌,好想自己能够早日去草原游玩噢;有时,我还会设想自己有一对翅膀,正飞翔在草原上.真的,大草原在我心中占了好重要的地位.

偶尔,恨自己为什么不是草原上的人,恨苍天为什么不让我出生在草原,生活在草原,繁衍在草原(当然,我并不是厌恶我自己现在所在的地方,只不过是对草原的爱罢了).爱草原的壮阔,爱草原的美丽,爱草原一切的一切,朋友,试想一下,在天与地似平相接的地方﹣﹣草原,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低头是无际的绿草,成群的牛羊,在风的陪伴下,骑着威风的马儿,驰骋在茫茫绿草之中,难道你不会动心吗?不会想去吗?不会期望它变成现实吗?

草原生活,也太令我爱慕了.住在随时可以移动的帐逢里,脚下是一片绿草,多么舒畅,噢!每天,只要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大草原喂养,多么自由噢!还可以骑在威风凛凛的马匹上,尽情驰骋,耳边是风的细雨,头顶是阳光的微笑,脚下是碧草的招摇,多么潇洒噢!

   更是草原的一望无际令我羡慕!放眼四望,找不到边缘,它的宽阔胸襟令我佩服,它容纳了好多好多的人民,它仅管总是被牛羊滥吃,但它总是牺牲自己,养大它们,总是死了再生,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好崇高的心灵噢!

草原,你是我日夜想着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会来到你的怀抱,在你温暖的怀里美美地享受你给予我的天伦之福!草原,你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等待着吧!总有一天,你会见到我这个女孩对你永恒的微笑!

六、附加题

11.

【甲】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乙】

    我也开始挣钱了。

    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

    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二十个戈比,料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十戈比或着八个戈比。

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每星期天去卖,一上子能得三十到五十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

    每次姥姥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真能干,好孩子!“我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五个戈比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尖儿上。

    比卖破烂更有出息的是到奥卡河岸的木材栈或是彼斯基岛去偷劈柴和木板。

    每逢集市,人们在岛上搭很多棚屋,集市以后拆下来的木板码成堆,一直放到春水泛滥的时候。

    一块好木板,小市民业主可以出十个戈比,我一天可以弄两三块儿!

(1)甲文中的“她”是 阿长 ,乙文中的“我”是 阿廖沙 。

(2)乙文中“我看见她拿着我的五十个戈比哭了”,她为什么哭?

(3)两文中的“她”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此题为名著比较阅读,第一段文字为《阿长与山海经》的片段,第二段文字为《童年》的片段.

【解答】(1)此题考查了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识记.

从甲文文章的词语“哥儿”和“阿妈”等词语分析,加上语言风格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文为鲁迅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的片段,文中的“她”是阿长;从乙文文章的词语“戈比”和“阿妈”等词语分析,加上语言风格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文为高尔基的作品《童年》的片段,文中的“我”是阿廖沙.

(2)此题考查了对名著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把握.

因为姥姥家庭困难,加上外祖父的残暴,姥姥和我的生活步履维艰,现在,我通过捡拾废品能够得到报酬,外婆拿着“我”给的钱哭了,一是为我能赚钱而高兴,更多的是因为心酸.

回答时,可从高兴和心酸两个方面来回答.

(3)此题考查了对名著人物的情感选择.

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同时也要说出理由,主要是从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说.

例如:示例一:喜欢阿长(人物),虽然她迷信粗俗,但心地善良,待人忠厚而忠诚(原因是性格特点).

示例二:喜欢外婆(人物),因为外婆待人仁慈宽厚,做事果断(原因是性格特点).

答案:

附加题

(1)阿长     阿廖沙

(2)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不得不挣钱生存下去,小小年纪开始挣钱,外婆拿着“我”给的钱哭了,一是为我能赚钱而高兴,更多的是因为心酸.

(3)示例一:喜欢阿长,虽然她迷信粗俗,但心地善良,待人忠厚而忠诚.

示例二:喜欢外婆,因为外婆待人仁慈宽厚,做事果断.

查看更多【江门语文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