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储量之丰、品质之优,首推瓷土.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H4Al2Si2O9,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A.+2 B.+3 C.+4 D.+5
5.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负极产生氧气
B.经过蒸馏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可用肥皂水将硬水净化处理为软水
D.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构成的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粉末状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7.“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绿茶自古闻名,绿茶中含有的单为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单为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46
8.向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银生成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Fe2+
C.一定有铜生成 D.所得溶液中可能有Cu2+、Ag+
9.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②核外有2层电子;③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下列粒子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Na+ B.Ne C.O2﹣ D.S2﹣
1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向石灰水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
向盛有氢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 关系
C.
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二、选择填充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氢气、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B.煤、石油、煤气都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发生煤气泄露一定先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D.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作用.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气
D..
1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氧和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核外电子数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个数不同
C.CO和C0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组成不同
D.石灰水和火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离子.
14.在化学反应:X+H2SO4→Fe2(SO4)3+H2O,则X可能是
A.Fe B.FeO
C.Fe2O3 D..
1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 通过过量灼热的氧化铜 |
B | 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插入燃着的小木条,小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 |
三、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0分)
16.正确写出化学用语(1)两个氢原子;(2)氧分子;(3)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17. 乐平灯笼辣椒是景德镇十大特产之一,乐平灯笼辣椒种子曾带入神舟一号进行试验.有果面光滑,味微辣带甜,脆爽,果肉厚等特色.具有开胃消食、暖胃驱寒、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肌肤、止痛散热等特殊的保健功能.辣椒中维生素C含量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
(1)炒辣椒,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粒子具有的性质;
(2)辣椒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
(3)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老年人人体缺钙通常会患症状;
(4)辣椒中铁元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铁会患贫血.铁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铁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26B.铁离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铁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四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18.小明在室温20℃时探究硝酸钾溶于水情况,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烧杯盛有20mL水
相关资料: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 10℃ | 20℃ | 60℃ | 100℃ |
溶解度/g | 20.9 | 31.6 | 110 | 246 |
整个过程溶剂量不变,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A→B、B→C操作中需要用(填一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3)在B、C、D、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是(填字母);
(4)现在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必须控制在范围中;
(5)在农业生产中硝酸钾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19.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衣,制作衣服的原料有①羽绒、②蚕丝、③棉线、④羊毛、⑤涤纶、⑥锦纶;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填序号);
(2)食,烹饪中食醋能作调味剂,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是一种酸,有关食醋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比水的大 B.食醋可以用来清洗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C.醋酸是溶液中有H+ D.能与铁、铜等金属反应
(3)住,现在建造住房的材料离不开钢铁,钢铁常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制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行,私家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但会污染环境,为此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20. 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
(3)写出B、D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可以用试剂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21.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有装置是(从A~H中选择),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实验中待时收集氧气比较适宜;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A~H中选择),实验中需要控制产生二氧化碳速率,改进的方法是把E装置中的改为(从A~H中选择).
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硫酸钡、碳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
【实验探究】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加水的有固体不溶解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中可能有 或可能有;
(2)步骤②中溶解与过滤都需要用的仪器有;
(3)由步骤③现象白色沉淀Ⅰ全部溶解可以确定样品中一定有;
(4)写出步骤④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所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5)假设步骤④中恰好完全反应,滤液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6)通过实验可知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23.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 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 III的现象是:;写出实验 I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现象比较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
(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g;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
2017年景德镇乐平五中中考化学一模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中)
1.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下列有关铁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是()
A.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B.铁易生锈反应
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 D.铁硬度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铁能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B、铁生锈生成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铁易生锈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C、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铁能与硝酸银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铁的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在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燃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这一条件的实验事实必须保证通空气与氧气接触,只允许有一个变量:温度不同;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分析.
【解答】解:运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法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在其他条件相同,有氧气与没有氧气情况进行对比实验: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
故③④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故选D.
【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
4.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储量之丰、品质之优,首推瓷土.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H4Al2Si2O9,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A.+2 B.+3 C.+4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H4Al2Si2O9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氢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4+(+3)×2+2x+(﹣2)×9=0,则x=+4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负极产生氧气
B.经过蒸馏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可用肥皂水将硬水净化处理为软水
D.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经过蒸馏净化后得到的水是蒸馏水,进行分析判断.
C、肥皂水可以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有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电解水时在负极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经过蒸馏净化后得到的水是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肥皂水可以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不能将硬水净化处理为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与检验方法、水分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粉末状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酒精灯点燃时可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绿茶自古闻名,绿茶中含有的单为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单为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46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该物质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单为宁酸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单为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中碳、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46,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题的能力.
8.向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银生成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Fe2+
C.一定有铜生成 D.所得溶液中可能有Cu2+、Ag+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硝酸银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硝酸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A、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一定生成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B、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一定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但是硝酸铜是否和铁反应则无法确定,因此不一定生成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银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D.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②核外有2层电子;③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下列粒子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Na+ B.Ne C.O2﹣ D.S2﹣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而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Na+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Na+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Ne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O2﹣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O2﹣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S2﹣是氧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但是S2﹣核外有3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向石灰水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
向盛有氢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 关系
C.
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分析;
B、根据氢氧化铜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得到氯化铜和水分析;
C、根据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铜分析;
D、根据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发生中和反应,而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解答】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不能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铜,所以氯化铜的量从零开始,直至氢氧化铜反应完,不再增长,故B错误;
C、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铜,56份铁参加反应,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使溶液质量减少,直至反应结束,不再变化,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后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要求学生要熟练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学会运用.
二、选择填充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碳、氢气、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B.煤、石油、煤气都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发生煤气泄露一定先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D.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乳化 作用.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石燃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煤气泄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洁精清洗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置换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单质与化合物,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煤气不是化石燃料;
C、发生煤气泄露一定先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D、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C 乳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气
D. 一氧化碳 .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物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未列入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D、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
【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1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A.氧和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核外电子数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个数不同
C.CO和C0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组成不同
D.石灰水和火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 氢氧根 离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分析;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分析;
C、根据CO和C02的分子构成分析;
D、根据石灰水和火碱的构成分析.
【解答】解:A、氧和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错误;
C、CO和C0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组成不同,故C正确;
D、石灰水和火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选C,D补充:氢氧根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4.在化学反应:X+H2SO4→Fe2(SO4)3+H2O,则X可能是 C
A.Fe B.FeO
C.Fe2O3 D. Fe(OH)3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由于生成的是硫酸铁,而且金属铁和稀酸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盐,因此只能选择正三价的铁元素参与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由于铁、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都是硫酸亚铁,而Fe2O3+3H2SO4=Fe2(SO4)3+3H2O,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故选B,可添加D为:Fe(OH)3
【点评】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及特殊的物质地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 通过过量灼热的氧化铜 |
B | 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插入燃着的小木条,小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 紫色石蕊试纸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通过过量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能达到实验目的;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与盐酸反应;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灭火;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通过过量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B、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灭火,故选项错误;
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故选A;
D中的答案是:紫色石蕊试液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0分)
16.正确写出化学用语(1)两个氢原子 2H ;(2)氧分子 O2 ;(3)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 Cl3 ;(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2H2O22H2O+O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氧分子可表示为O2;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Cl3;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反应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H2O2 2H2O+O2↑;
故答案为:(1)2H;(2)O2;(3)Cl3;(4)2H2O2 2H2O+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 乐平灯笼辣椒是景德镇十大特产之一,乐平灯笼辣椒种子曾带入神舟一号进行试验.有果面光滑,味微辣带甜,脆爽,果肉厚等特色.具有开胃消食、暖胃驱寒、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肌肤、止痛散热等特殊的保健功能.辣椒中维生素C含量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
(1)炒辣椒,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粒子具有 不断运动 的性质;
(2)辣椒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 维生素 ;
(3)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老年人人体缺钙通常会患 骨质疏松 症状;
(4)辣椒中铁元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铁会患贫血.铁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铁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26B.铁离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铁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四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3)缺钙中老年人得骨质疏松症;
(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辣椒属于蔬菜,其中富含维生素;
(3)缺钙中老年人得骨质疏松症;
(4)A、铁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26;
B、铁离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铁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四;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85.
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
(2)维生素或无机盐;
(3)骨质疏松;
(4)A、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18.小明在室温20℃时探究硝酸钾溶于水情况,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烧杯盛有20mL水
相关资料: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 10℃ | 20℃ | 60℃ | 100℃ |
溶解度/g | 20.9 | 31.6 | 110 | 246 |
整个过程溶剂量不变,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A→B、B→C操作中需要用 玻璃棒 (填一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CE ;
(3)在B、C、D、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是 B (填字母);
(4)现在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必须控制在 大于60℃ 范围中;
(5)在农业生产中硝酸钾属于 D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物质溶解都需玻璃棒进行解答;
(2)根据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
(5)根据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钾元素进行解答.
【解答】解:(1)A→B、B→C的操作是溶解.所以溶解中需要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20mL水中最多溶解6.32g硝酸钾,所以B形成的不饱和溶液,而C、E属于饱和溶液,D则是100℃的不饱和溶液;故填:CE;
(3)B、C、D、E中,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而溶质质量只有B最小,为5g,所以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填:B;
(4)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设溶解度最小为sg,则=60%,s=150,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应该大于150g,故温度必须控制在大于60℃范围中;故填:大于60℃;
(5)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钾元素,所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故填: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19.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衣,制作衣服的原料有①羽绒、②蚕丝、③棉线、④羊毛、⑤涤纶、⑥锦纶;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 ⑤⑥ (填序号);
(2)食,烹饪中食醋能作调味剂,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是一种酸,有关食醋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PH比水的大 B.食醋可以用来清洗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C.醋酸是溶液中有H+ D.能与铁、铜等金属反应
(3)住,现在建造住房的材料离不开钢铁,钢铁常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制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4)行,私家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但会污染环境,为此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外出多乘坐公交车 .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铁的冶炼;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食醋的有关性质进而用途解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保护环境的做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1)①羽绒、②蚕丝、③棉线、④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⑤涤纶、⑥锦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⑤⑥;
(2)A.醋酸呈酸性,pH小于7,水呈中性,pH等于7,醋酸的pH比水小,错误;
B.食醋呈酸性,能与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氧氧化镁反应,可以用来淸洗水垢,正确;
C.食醋呈酸性,溶液中有H+,正确;
D.食醋呈酸性,能与铁反应,但是不与铜反应,错误;
故填:BC;
(3)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
(4)外出时多乘坐公交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外出多乘坐公交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 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属于 酸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 干燥剂 ;
(3)写出B、D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4)可以用 水 试剂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E是氢氧化钙,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A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A是氧化钙,B会转化成氧化钙,所以B是碳酸钙,C可以是盐酸,D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D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E是氢氧化钙,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A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A是氧化钙,B会转化成氧化钙,所以B是碳酸钙,C可以是盐酸,D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属于酸;
(2)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作干燥剂;
(3)B、D之间转化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 CO3↓+H2O;
(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以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故答案为:(1)酸;
(2)干燥剂;
(3)Ca(OH)2+CO2=Ca CO3↓+H2O;
(4)水.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21.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有装置是 D、F (从A~H中选择),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中待 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 时收集氧气比较适宜;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E、G (从A~H中选择),实验中需要控制产生二氧化碳速率,改进的方法是把E装置中的 长颈漏斗 改为 C (从A~H中选择).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认识常规仪器熟悉其基本用途和注意事项;
(2)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制备气体,要得到较为纯净的气体则应该选用排水法收集,若要制备干燥的则采用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的最佳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的时候,前期的气体可能是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而溢出,或者是生成的气体混合着装置内的空气而溢出;
(3)二氧化碳制取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只有E可选.控制反应速率,一是改变颗粒大小,二是改变液体滴加速率,控制速率可以采用注射器或者是分液漏斗.
【解答】解:(1)仪器①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加热固体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有装置是D、F,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MnO4 K2MnO4+MnO2+O2↑,实验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收集氧气比较适宜;
(3)实验室常温下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用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G,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E、G,实验中需要控制产生二氧化碳速率,可以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剂加入稀盐酸,改进的方法是把E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为C.
故答案为:(1)酒精灯;(2)D、F 2KMnO4 K2MnO4+MnO2+O2↑,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3)E、G,长颈漏斗 C
【点评】反应速率的控制可以从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浓度高度),也可以考虑控制滴加的速率来实现.
22.(10分)(2017•乐平市校级一模)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硫酸钡、碳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
【实验探究】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加水的有固体不溶解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中可能有 碳酸钙 或可能有 硫酸钠、氯化钡 ;
(2)步骤②中溶解与过滤都需要用的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
(3)由步骤③现象白色沉淀Ⅰ全部溶解可以确定样品中一定有 碳酸钙 ;
(4)写出步骤④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所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CO2=Na2CO3+2H2O;Na2CO3+BaCl2=BaCO3↓+NaCl ;
(5)假设步骤④中恰好完全反应,滤液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NaCl ;
(6)通过实验可知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所以
(1)根据步骤①加水的有固体不溶解的现象,沉淀可能是碳酸钙或硫酸钡,因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步骤①,可以确定样品中可能有碳酸钙或可能有硫酸钠与氯化钡;
(2)步骤②中溶解与过滤都需要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碳酸钙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硫酸钡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由步骤③现象白色沉淀Ⅰ全部溶解可以确定沉淀一定是碳酸钙,从而确定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
(4)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Ⅱ,白色沉淀Ⅱ可能是BaCO3或CaCO3,由于题中没有氢氧化钙,所以白色沉淀Ⅱ一定是BaCO3,CO2和NaOH会生成Na2CO3和H2O,Na2CO3和BaCl2会生成BaCO3沉淀和NaCl.步骤④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所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2H2O;Na2CO3+BaCl2=BaCO3↓+NaCl;
(5)在恰好完全反应条件下滤液Ⅱ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NaCl;
(6)通过实验可知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一定有CaCO3、NaOH、BaCl2,不可能存在K2SO4.
故答案为:(1)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钡;
(2)烧杯、玻璃棒;
(3)碳酸钙;
(4)2NaOH+CO2=Na2CO3+2H2O;Na2CO3+BaCl2=BaCO3↓+NaCl;
(5)NaCl;
(6)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3.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 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 III的现象是: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写出实验 I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 将铜片浸入硝酸银中 (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现象:铜片表面有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氯化铜溶液 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现象比较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铁、铜、银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分析,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比较铜和银活泼性,所以只要设计的实验能比较出二者的活泼性就行;
(3)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
【解答】解:(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现象为: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说明银排在氢的后面;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但铜和银不能比较,所以将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
(3)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与盐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后面,所以加入的盐溶液应该位于两种金属之间;由于铜在中间,所以两种金属放到氯化铜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中即可;
故答案为:(1)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H2SO4═FeSO4+H2↑;
(2)将铜片浸入硝酸银中,现象:铜片表面有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或者将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现象:没有明显现象;
(3)氯化铜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铁、铜、银.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方程式的写法,尤其是要知道铁与硫酸反应升成硫酸亚铁;根据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与盐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后面,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2017•乐平市校级一模)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
(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g;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为氧气的质量;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氧气的质量可以求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即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从而求出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质量分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等于反应前的氯酸钾中钾元素质量,进一步计算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8g﹣20.0g=4.8g;故填:4.8;
(2)解:设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 96
X 4.8g
X=7.45g
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0%=37.25%
答: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质量分数为37.25%
(3)氯酸钾的质量为24.8g﹣0.3g=24.5g
氯酸钾中钾元素质量为24.5g×=7.8g,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为×100%=3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