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南昌中考 > 南昌中考试题 > 南昌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11-25 16:24:24文/王蕊

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开水沸腾              B.铁锅生锈              C.煤气爆炸              D.食物变质

2.为了使我省西部地区的农作物增强抗寒、抗旱的能力,专家建议最好增施磷肥.下列化肥适合在我省西部地区使用的是()

A.NH4HCO3              B.CO(NH2)2              C.K2SO4              D.Ca3(PO4)2

3.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Si              B.O              C.Al              D.Fe

4.目前部分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B.提倡居民公交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5.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那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2价              D.0价

6.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名称和化学式表示不正确的是()

A.食盐、氯化钠、NaCl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C.烧碱、氢氧化钠、NaOH              D.消石灰、氧化钙、CaO

7.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Ba2+、SO42﹣、K+、NO3﹣              B.Na+、C1﹣、NO3﹣、K+

C.Na+、CO32﹣、OH﹣、H+              D.Cu2+、C1﹣、OH﹣、Ag+

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C、D四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反应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17:22

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二、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杯         B.不锈钢锅          C.塑料袋         D.     .

12.把下列物质分别少量的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有色溶液是     

A.硫酸铜        B.食盐         C.面粉         D.     .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的火焰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     .

14.春季易诱发疾病,农户为预防禽流感时,要注意对禽兽生活的场所、饮用水源等进行消毒.三氯异氰尿酸(C3Cl3N3O3)就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下列与其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氯异氰尿酸是混合物

B.三氯异氰尿酸含12个原子

C.三氯异氰尿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D.三氯异氰尿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盐

B

探究Fe、Ag、Cu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C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氮分子     ;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

3个铁离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最小粒子     .

17.今年春节假期,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一股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强势关注.诗词中也蕴含着化学知识.

(1)晏几道的《浣溪沙》中有句“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说明粒子具有     的性质.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有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在古代只有火药才能产生只破天惊的效果,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2KNO3+3C═N2+3CO2+X,则X的化学式为     .

(3)唐代诗僧贯休的《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     好,“石炭煮茶迟”是因为石炭在火盆中     ,所以不能燃烧;“石炭”指的是煤炭,说明我国唐代就已经大量使用煤炭,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18.运用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图中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

(2)在t2℃时,40gA物质加入50g水可得到溶液质量     g.

(3)A、B两种物质分别形成的饱和溶液,温度都由t1℃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4)若欲提高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

19.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有科学家提出一种“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过化学反应后转变为甲醇(CH3OH)“绿色自由”构想技术简要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     

(2)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

(3)写出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步骤②中铬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     和     不变.

(5)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请推测甲醇的一个化学性质     .

20.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石灰石,D为蓝色沉淀,C和E为只含一种物质的溶液,I为生命之源.“→”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B     ,I     .

(2)写出合理的C和E反应的任一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

(3)已知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E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F中一定含有     ,滤液G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及分析

取1.6g氧化铜与1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B装置的玻璃管中.

不用填

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中.

①水应从     端注入(填“a”或“b”).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②目的是     .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③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

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④目的是     、     .(至少答2点)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B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g,称得C瓶中液体增重0.4g.

⑤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用计算式表示).

23.[发现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

[查阅资料]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铜盐.

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分析讨论](1)对于生成的蓝色溶液,小东认为可能是Cu(NO3)2溶液,小楠认为不可能是Cu(NO3)2溶液,而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小楠的理由是     .

(2)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3)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宜,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

[提出问题]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

[反思评价](1)有同学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用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你的回答是     .

(2)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容器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一同学想知道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纯碱样品/g

12

12

12

12

所加盐酸的质量/g

30

60

90

1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

4

4.4

m

请回答问题:

(1)上表中m的值是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四次反应得到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g.
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开水沸腾              B.铁锅生锈              C.煤气爆炸              D.食物变质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开水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煤气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为了使我省西部地区的农作物增强抗寒、抗旱的能力,专家建议最好增施磷肥.下列化肥适合在我省西部地区使用的是()

A.NH4HCO3              B.CO(NH2)2              C.K2SO4              D.Ca3(PO4)2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依据磷肥的概念、作用和各种化肥的元素组成,可以选出本题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磷肥是只含磷这一种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A、含氮、氢、碳、氧四种元素,不含磷元素,因此排除选项A.

B、含碳、氧、氮、氢四种元素,不含磷元素,因此排除选项B.

C、含钾、硫、氧三种元素,不含磷元素,因此排除选项C.

D、含钙、磷、氧三种元素,含有磷元素,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D.

3.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Si              B.O              C.Al              D.Fe

【考点】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C4: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铝合金.

故选C.

4.目前部分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B.提倡居民公交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根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会造成大气污染,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符合题意;

B、提倡居民公交车出行,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C、多种植花草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那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2价              D.0价

【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气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故选:D. 

6.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名称和化学式表示不正确的是()

A.食盐、氯化钠、NaCl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C.烧碱、氢氧化钠、NaOH              D.消石灰、氧化钙、CaO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B、盐酸就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其化学式可用HCl来表示.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D、消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此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不表示同一种物质.

故选D.

7.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Ba2+、SO42﹣、K+、NO3﹣              B.Na+、C1﹣、NO3﹣、K+

C.Na+、CO32﹣、OH﹣、H+              D.Cu2+、C1﹣、OH﹣、Ag+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OH﹣、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C1﹣、Ag+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C、D四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反应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17:22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E8:化学反应的实质;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其化学式并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A、氨气和尿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为:AB+CD═AD+CD,故B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反应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2×(14+1×3)】:(12+16×2)=17:22,故D正确.

故选D.

 

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A6: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显碱性,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8:酸碱溶液的稀释.

【分析】A、根据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同时镁溶解分析;

B、根据向酸性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PH升高,直到接近7分析;

C、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进行判断;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稀盐酸与镁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镁参加反应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停止时溶液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水,溶液的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接近7;故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的质量会逐渐减小直至为0,故错误.

故选A.

 

二、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B 

A.玻璃杯         B.不锈钢锅          C.塑料袋         D. 焊锡 .

【考点】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不锈钢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钢的一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C、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焊锡和锡和铅的合金,属于合金(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B;焊锡等.

 

12.把下列物质分别少量的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有色溶液是 A 

A.硫酸铜        B.食盐         C.面粉         D. 氯化铁 .

【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解答】解: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可蓝色溶液,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无色溶液,错误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

D、氯化溶于水形成可黄色溶液

故选A;可添加D为氯化铁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C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的火焰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铜片上留有划痕,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C;变浑浊.

 

14.春季易诱发疾病,农户为预防禽流感时,要注意对禽兽生活的场所、饮用水源等进行消毒.三氯异氰尿酸(C3Cl3N3O3)就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下列与其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三氯异氰尿酸是混合物

B.三氯异氰尿酸含12个原子

C.三氯异氰尿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D.三氯异氰尿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4 .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三氯异氰尿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故错误;

B.一个三氯异氰尿酸分子含3+3+3+3=12个原子,故错误;

C.三氯异氰尿酸(C3Cl3N3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35.5×3+14×3+16×3=232.5,故正确.

D.三氯异氰尿酸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3:4.

故选C;补充:3:4.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盐

B

探究Fe、Ag、Cu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C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X:证明碳酸盐;77:硬水与软水;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酸能与碳酸盐、活泼金属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结合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物质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将两根光亮的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铁丝与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铜、银,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无法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可采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

故答案为:C;分别加入肥皂水.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氮分子 2N2 ;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NH3.H2O .

3个铁离子 3Fe3+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最小粒子 H2O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氨水属于碱,不含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解答】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氨水属于碱,不含金属元素,化学式为NH3.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铁离子表示为 3Fe3+;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表示为H2O.

故答案为:2N2;NH3.H2O; 3Fe3+; H2O.

 

17.今年春节假期,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一股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强势关注.诗词中也蕴含着化学知识.

(1)晏几道的《浣溪沙》中有句“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说明粒子具有 不断运动 的性质.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有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在古代只有火药才能产生只破天惊的效果,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2KNO3+3C═N2+3CO2+X,则X的化学式为 K2S .

(3)唐代诗僧贯休的《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 导热性 好,“石炭煮茶迟”是因为石炭在火盆中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所以不能燃烧;“石炭”指的是煤炭,说明我国唐代就已经大量使用煤炭,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天然气 .

【考点】H7: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8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S+2KNO3+3C═N2+3CO2+X,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3)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1)“弄花熏得舞衣香”,是指花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衣服上时,衣服上有花香味;

(2)由化学方程式S+2KNO3+3C═N2+3CO2+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

N、O、C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

而反应物中有S、K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S、K元素,

则X中含有S、K元素,

反应前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

则Y中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

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X的化学式为K2S,

(3)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导热性好;“石炭煮茶迟”是因为石炭在火盆中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答案为:(1)不断运动;(2)K2S;(3)导热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天然气.

 

18.运用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图中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t1℃,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

(2)在t2℃时,40gA物质加入50g水可得到溶液质量 80 g.

(3)A、B两种物质分别形成的饱和溶液,温度都由t1℃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B ,溶液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 .

(4)若欲提高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降温,加溶质 .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的含义是:t1℃,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40gA物质加入50g水可得到溶液质量80g;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B两种物质分别形成的饱和溶液,温度都由t1℃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

(4)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欲提高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降温,加溶质.

故答案为:(1)t1℃,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80;

(3)B,A;

(4)降温,加溶质.

 

19.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有科学家提出一种“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过化学反应后转变为甲醇(CH3OH)“绿色自由”构想技术简要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 二氧化碳或者水 

(2)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 温室 效应.

(3)写出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3H2CH3OH+H2O 

(4)步骤②中铬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

(5)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请推测甲醇的一个化学性质 可燃性 .

【考点】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6S: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该流程中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氧化物.此处要求书写名称而非化学式.

(2)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气体,大气中CO2过多会家具温室效应.

(3)步骤②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铬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4)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步骤②中铬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由于乙醇具有可燃性,所以可推测甲醇的一个化学性质为可燃性.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或者水;

(2)温室效应;

(3)CO2+3H2CH3OH+H2O;

(4)质量和化学性质;

(5)可燃性.

 

20.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石灰石,D为蓝色沉淀,C和E为只含一种物质的溶液,I为生命之源.“→”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B CaO ,I H2O .

(2)写出合理的C和E反应的任一化学方程式: CuCl2+Ca(OH)2=Cu(OH)2↓+CaCl2 ,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3)已知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E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F中一定含有 Cu、Fe ,滤液G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Zn2+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A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I为生命之源,I是水,根据B与I反应能生成C是氢氧化钙;D为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是氢氧化钙和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产生的,因此可以是氯化铜等;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氯化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铜和氯化锌、氯化亚铁;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I为生命之源,I是水,根据B与I反应能生成C是氢氧化钙;D为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是氢氧化钙和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产生的,因此可以是氯化铜等;因此

(1)B是CaO;I是H2O;故填:CaO;H2O;

(2)C和E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铜等的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uCl2+Ca(OH)2=Cu(OH)2↓+CaCl2;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填:CuCl2+Ca(OH)2=Cu(OH)2↓+CaCl2;复分解反应;

(3)E为铜盐,锌粉和铁粉加入铜盐中发生了三个反应:锌与铜盐反应生成铜和锌盐,铁和铜盐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锌与亚铁盐反应生成铁和锌盐;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剩余,即铁或锌,如果锌有剩余,锌会把溶液中的铜、铁都置换出来,所以这时滤渣成分是锌、铁、铜,如果是铁,则铁会把排在它后面的铜全部置换出来,这时滤渣成分是铁、铜;所以这两种情况中一定存在的是铁和铜;如果锌有剩余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铜离子都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F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锌离子.

故填:Cu、Fe;   Zn2+.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D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F或G (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A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 长颈漏斗中水面下降,下端有气泡逸出 ,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是固体的加热反应选择实验的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取用KMnO4药品时,要用药匙;

(3)用注射器C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现象.

(4)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答】解:(1)图中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要选择装置D进行实验;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KMnO4是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取用.

故答案为:D; F或G; A;2KMnO4K2MnO4+MnO2+O2↑.

(3)用注射器C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下降,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浸没长颈漏斗下端;长颈漏斗中水面下降,下端有气泡逸出.

(4)注射器与长颈漏斗比较,注射器上有可以控制的活塞,可以根据实验时的需要添加药品,不用时可随时停止,所以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及分析

取1.6g氧化铜与1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B装置的玻璃管中.

不用填

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中.

①水应从 b 端注入(填“a”或“b”).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②目的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③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

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④目的是 防止炽热的铜被进入试管的氧气氧化 、 防止液体倒吸 .(至少答2点)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B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g,称得C瓶中液体增重0.4g.

⑤结论:原假设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1.6g+1g+48.2g>50.2g+0.4g (用计算式表示).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C7: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假设明确实验的目的:检验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根据设计方案理解实验的过程: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由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玻璃管及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进行判断气体的组成;根据操作步骤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最终运用所得实验数据完成气体组成的判断.

【解答】解:①b导管伸至贮气瓶底部,水若从a导管进入,b导管很快就会被液封而无法排出瓶内气体,因此水只能从b管注入;

②为防止炭粉与装置内的空气发生反应,需要先把装置内空气排尽,根据资料中氮气的性质,通入的氮气既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又不影响实验的测定结果;

③在加热条件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管内可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④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可使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吸收,同时可以防止石灰水的倒吸及高温下的铜、未反应的木炭粉被氧化成氧化铜、二氧化碳;

⑤C瓶澄清石灰水因吸收二氧化碳液体质量增大,因此C瓶中液体增重0.4 g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0.4g;玻璃管B内反应放出气体而质量减小,玻璃管B减小的质量=1.6g+1g+48.2g﹣50.2g=0.6g;由于减小的质量0.6g大于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0.4g,因此,可判断反应放出的气体并非全部为二氧化碳,还有其它的气体;

故答案为:

①b; 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④防止炽热的铜被进入试管的氧气氧化;防止液体倒吸;防止过量的炭被氧气氧化; 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送入石灰水中(答对2点可得分).

⑤成立;因为1.6g+1g+48.2g>50.2g+0.4g

 

23.[发现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

[查阅资料]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铜盐.

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分析讨论](1)对于生成的蓝色溶液,小东认为可能是Cu(NO3)2溶液,小楠认为不可能是Cu(NO3)2溶液,而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小楠的理由是 不能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2)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CuSO4+2H2O+SO2↑ .

(3)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宜,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 .

[提出问题]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只能说明存在SO42﹣,不能确认硫酸有剩余 .

[反思评价](1)有同学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用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你的回答是 硫酸铜溶液也是酸性的 .

(2)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容器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12:猜想与事实验证;4W: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分析讨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和酸反应,这里的酸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因为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1)根据所给的信息,铜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还有水.(2)发生的反应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不变;(3)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能污染空气.

[实验论证]:(1)检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时候要排除其他物质造成的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结论.(2)反应的速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解答】解:[知识回顾]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和酸反应,所以铜、银不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1)铜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生成硝酸铜,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写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时要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后再注明气体符号.

(3)因为生成物中有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所以不适宜用这个反应大量制取硫酸铜.

[实验论证]:检验硫酸铜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时,不能检验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铜中也有硫酸根.

(1)不能用石蕊试液,因为硫酸铜也显酸性.

(2)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容器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故答案:不能

(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合理得分)

(2)Cu+2H2SO4CuSO4+2H2O+SO2↑

(3)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合理答案均给分)

[实验论证]:只能说明存在SO42﹣,不能确认硫酸有剩余(合理答案均给分)

(1)硫酸铜溶液也是酸性的

(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一同学想知道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纯碱样品/g

12

12

12

12

所加盐酸的质量/g

30

60

90

1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

4

4.4

m

请回答问题:

(1)上表中m的值是 4.4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四次反应得到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5.15 g.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前两次加入每加入30g盐酸生成的气体为2g,而第三次却只剩了0.4g,可知此时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继续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气体,m=4.4g.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

根据前两次加入每加入30g盐酸生成的气体为2g,而第三次却只剩了0.4g,可知此时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继续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气体,m=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

x=10.6g

y=11.7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由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g﹣10.6g+11.7g=13.1g

所以所含钠元素的质量为13.1g××100%≈5.15g

答:(1)上表中m的值是 4.4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8.3%;

(3)第四次反应得到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5.15g.

 


2017年7月24日

查看更多【南昌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