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烧杯中液体
B.
放置洗净的试管
C.
锌粒放入试管
D.
嗅闻气体气味
3.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新余)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或化学式读法正确的是(新余)
A.氯化钙:CaCl B.硝酸钠:NaNO3
C.KClO3;氯化钾 D.Cu(OH)2;氢氧化铜
5.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新余)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新余)
A. B. C. D.
7.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新余)
A.+1 B.+2 C.+3 D.+4
8.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新余)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保持的
C.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验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9.如表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新余)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不断地运动 |
C | 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 水分子很小 |
D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A.A B.B C.C D.D
10.如表图形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新余)
A | B | C | D |
在密闭容器中,双氧水的分解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 碳在 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 电解水 |
A.A B.B C.C D.D
二、选择填充题(共15分)
11.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新余
A.N2 B.O C.Fe D.新余.
12.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操作是新余
A.加热前未擦干试管外壁上的水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D.新余.
13.“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类似概念的还有“硫化物、氯化物、碘化物”等等,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氯化物的是新余
A.氯化镁MgCl2 B.氯气Cl2 C.高氯酸钾KClO4 D.新余.
14.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新余
A.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H或C2H4O2
B.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
D.乙酸新余.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新余
A.过氧化氢分解:2H2O22H2↑+O2↑ B.铁丝燃烧:4Fe+3O22Fe2O3
C.白磷燃烧:4P+5O22P2O5 D.氯酸钾分解:新余.
三、填空题(共30分)
16.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水滴石穿:请写出水的化学式新余;
(2)湿法炼铜:请写出铜元素的符号新余;
(3)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新余;
(4)饮鸠止渴:“鸠”是指放了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砷元素符号As)的酒.请写出三氧化二砷中砷的化合价新余;
(5)火树银花:指烟花中镁、锌等金属粉末燃烧发出耀眼闪光.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新余.
17.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
(1)氢气;(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5)水;(6)四氧化三铁;(7)磷;(8)高锰酸钾.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新余;属于化合物的有新余,属于单质的新余,属于氧化物的是新余.
18.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新余.
(2)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袁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新余;若发现液体C仍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新余.
b.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新余,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这过程主要是新余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日常生活中检查软硬水的物质是新余,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新余.
19.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新余,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新余;钙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新余.
(2)X=新余;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新余(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新余(填序号).
20.如图ABCDEF为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鱼”形,“﹣”连接的物质之间可相互反应.“→”表示连接的物质间可以转化.D为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气体,A、B组成元素相同.请完成推断.
(1)物质D的化学式是新余,(2)物质A的用途是新余,
(3)请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新余,
(4)若E为淡黄色固体,则D和E基本反应类型是新余,若F与D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则该实验操作前先在集气瓶中新余.
四、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1.根据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新余③新余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新余(填序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新余.
(3)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新余(填序号);
(4)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如图2所示(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新余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新余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新余装置.(已知:CO是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与石灰水不反应.)
22.葡萄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葡萄糖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查找资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新余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作出猜想】故葡萄糖中一定含有新余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方案一:慧慧将葡萄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葡萄糖不易燃烧,但在葡萄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葡萄糖就很容易被点燃,请写出葡萄糖(C6H12O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新余,然后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葡萄糖中一有新余;观察到新余,证明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其中烟灰的作用是新余
【质疑反思】月月认为该方案不能确定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新余.
方案二:月月选用图示装置进行再次证明.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关闭弹簧夹,再点燃酒精灯给葡萄糖加强热.
(1)观察到新余;说明葡萄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经证明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实验结论】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新余.
23.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新余.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新余 | 假设不成立. |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新余,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和金属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新余.
五、计算题(共10分)
24.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三聚氰胺C3N6H6因含氮量高,被不法分子添加至奶制品中“提高蛋白质”含量,“毒奶粉”事件震惊了全国.
(1)三聚氰胺C3N6H6是由新余种元素组成的,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有新余个原子;
(2)尿素[CO(NH2)2]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新余(精确到0.1%);
(3)尿素[CO(NH2)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新余;
(4)加入63克三聚氰胺相当于给奶粉中添加了多少克氮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新余)
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只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是铁生锈,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只是因为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的缘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新余)
A.
加热烧杯中液体
B.
放置洗净的试管
C.
锌粒放入试管
D.
嗅闻气体气味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固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给烧杯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放置洗净的试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热烧杯中液体,应垫上石棉网,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放置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锌粒放入试管,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新余)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烟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各选项中只有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或化学式读法正确的是(新余)
A.氯化钙:CaCl B.硝酸钠:NaNO3
C.KClO3;氯化钾 D.Cu(OH)2;氢氧化铜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②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氧元素在右,其它元素在左,及其满足的条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和化学式的读法,判断所给选项的正误.
【解答】解:A.因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化学式为CaCl2,故错误;
B.钠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故正确;
C.氯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KCl,故错误;
D.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OH)2,故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学生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原则是解答的关键,并能利用元素符号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新余)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主要有四点:①表示反应物,②表示生成物,③表示反应条件,④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由此得到的信息更多,如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等.
【解答】解:A、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前的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反应物,所以正确.
B、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所以正确.
C、在化学方程式中,反映不出厂价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所以错误.
D、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上下标的是反应的条件,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方程式的读法,理解方程式的含义,明确方程式中体现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新余)
A. B. C.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观察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A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B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C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符合题意;
D、D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7.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新余)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PbCrO4中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6)+x+(﹣2)×4=0,x=+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8.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新余)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保持的
C.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验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考虑;B、根据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考虑;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此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分子能再分,因此A说法错;
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
C、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故C正确;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由于本题涉及的知识多,解答时一定要细心,要依据化学上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慢慢推导.
9.如表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新余)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不断地运动 |
C | 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 水分子很小 |
D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A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不断地运动,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B正确;
C、由于水分子的体积很小,水分子能通过滤纸上的小孔,所以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C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则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10.如表图形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新余)
A | B | C | D |
在密闭容器中,双氧水的分解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 碳在 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 电解水 |
A.A B.B C.C D.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双氧水的分解时分子的变化分析判断;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即可;
D、依据水电解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双氧水的分解前后分子个数不会变化,分析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气体质量大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图象应该先上升,则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分析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选择填充题(共15分)
11.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A.N2 B.O C.Fe D. He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纯净物.
故答案为:C;H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操作是 A
A.加热前未擦干试管外壁上的水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D. 加热前没有预热试管 .
【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裂;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容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解答】解: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B、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会聚集在试管口,不会使试管炸裂;
C、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D、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
故选:A;补充D、加热前没有预热试管.
【点评】熟记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锻炼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防止实验时造成试管炸裂而使实验失败.
13.“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类似概念的还有“硫化物、氯化物、碘化物”等等,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氯化物的是 A
A.氯化镁MgCl2 B.氯气Cl2 C.高氯酸钾KClO4 D. NaCl .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氯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氯元素.
【解答】解:A、MgCl2属于化合物,属于氯化物,故A正确;
B、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氯化物,故B错;
C、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氯元素,不属于氯化物,故C错;
D、氯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氯元素,因此氯化钠等都属于氯化物.
故答案为:A; NaCl.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H或C2H4O2
B.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
D.乙酸 属于化合物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
然后结合乙酸的化学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H3COOH或C2H4O2 ,故正确;
B.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A;属于化合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C
A.过氧化氢分解:2H2O22H2↑+O2↑ B.铁丝燃烧:4Fe+3O22Fe2O3
C.白磷燃烧:4P+5O22P2O5 D.氯酸钾分解: 2KClO32KCl+3O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A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B错误;
C、该方程式书写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是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C,2KClO32KCl+3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三、填空题(共30分)
16.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水滴石穿:请写出水的化学式 H2O ;
(2)湿法炼铜:请写出铜元素的符号 Cu ;
(3)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 H+ ;
(4)饮鸠止渴:“鸠”是指放了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砷元素符号As)的酒.请写出三氧化二砷中砷的化合价 ;
(5)火树银花:指烟花中镁、锌等金属粉末燃烧发出耀眼闪光.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水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2)铜元素的符号为Cu,故填:Cu;
(3)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的符号为H+,故填:H+;
(4)三氧化二砷中砷的化合价为+3,就是在三氧化二砷化学式中砷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3,故填:;
(5)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故填:2Mg+O22Mg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
(1)氢气;(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5)水;(6)四氧化三铁;(7)磷;(8)高锰酸钾.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2)(3) ;属于化合物的有 (4)(5)(6)(8) ,属于单质的 (1)(7) ,属于氧化物的是 (4)(5)(6) .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牛奶中含有水和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氧化铝、水、四氧化三铁和高锰酸钾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氧气和磷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氧化铝、水和四氧化三铁等物质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故填:(2)(3);(4)(5)(6)(8);(1)(7);(4)(5)(6).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8.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2)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袁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若发现液体C仍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等 .
b.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活性炭 ,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这过程主要是 化学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日常生活中检查软硬水的物质是 肥皂水 ,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煮沸 .
【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2)①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②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和消毒杀菌时变化的特征分析回答;
(3)根据日常生活中检查软硬水的物质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该反应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2)a.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若发现液体C仍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沿等.
b.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是化学变化;
(3)日常生活中检查软硬水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为:(1)2H2O2H2↑+O2↑.
(2)a.过滤,滤纸破损等; b.活性炭,化学;
(3)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净化以及检查软硬水的物质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9.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钙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0 .
(2)X= 8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填序号).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元素周期表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据此分析回答;
(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X的值;
(3)根据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1)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钙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0.
(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18=2﹣8=8.
(3)由于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
故答案为:(1)19.00,20,20;(2)8;(3)BC;(4)B.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以及原子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ABCDEF为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鱼”形,“﹣”连接的物质之间可相互反应.“→”表示连接的物质间可以转化.D为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气体,A、B组成元素相同.请完成推断.
(1)物质D的化学式是 O2 ,(2)物质A的用途是 做溶剂、灌概农田等 ,
(3)请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4)若E为淡黄色固体,则D和E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若F与D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则该实验操作前先在集气瓶中 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D为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气体,那么D是氧气;A、B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那么A是水,B是过氧化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因此C是氢气;若E为淡黄色固体,那么E是硫;若F与D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那么F是铁,则该实验操作前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解答】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D为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气体,那么D是氧气;故答案为:O2;
(2)A、B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那么A是水,B是过氧化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故答案为:做溶剂、灌概农田等;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因此C是氢气;故答案为:2H2+O22H2O;
(4)E为淡黄色固体,那么E是硫,硫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若F与D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那么F是铁,则该实验操作前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答案为:化合反应;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点评】本题属于常见物质的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首先确定转化关系图中的某物质,然后根据转化关系或物质组成、颜色特点,进行逆推而完成对转化关系图中物质的判断.
四、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1.根据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③ 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AD或AE (填序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填序号);
(4)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如图2所示(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b 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 K 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 H 装置.(已知:CO是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与石灰水不反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方程式的书写.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酒精灯,③是水槽,故填:酒精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发生装置是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故填:AD或AE; 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其中的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故填:C;
(4)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氧气应从b口进入,故填:b;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K装置,故填:K.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H装置,故填:H.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葡萄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葡萄糖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查找资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作出猜想】故葡萄糖中一定含有 碳、氢 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方案一:慧慧将葡萄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葡萄糖不易燃烧,但在葡萄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葡萄糖就很容易被点燃,请写出葡萄糖(C6H12O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6CO2+6H2O ,然后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葡萄糖中一有 氢元素 ;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其中烟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质疑反思】月月认为该方案不能确定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空气中含量有氧元素 .
方案二:月月选用图示装置进行再次证明.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关闭弹簧夹,再点燃酒精灯给葡萄糖加强热.
(1)观察到 烧杯内有水珠 ;说明葡萄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经证明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实验结论】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查找资料】根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分析;
【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葡萄糖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元素会转化成水,碳元素会转化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质疑反思】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提供氧元素进行分析;
方案二:(1)根据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解答;
【实验结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查找资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作出猜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葡萄糖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氢元素会转化成水,碳元素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将蔗糖在空气点燃,分别用干冷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证明一定有氢元素;观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一定含有碳元素,其中烟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质疑反思】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提供氧元素,所以月月认为该方案不能确定否含有氧元素,理由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方案二:(1)观察到小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查找资料】二氧化碳和水;
【作出猜想】C、H;
【实验验证】C6H12O6+6O26CO2+6H2O,氢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催化作用;
【质疑反思】空气中含量有氧元素;
方案二 (1)烧杯内有水珠;
【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试管中不放二氧化锰(或空试管),按图一装置进行加热,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 假设不成立. |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和金属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CMn+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假设1】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考虑,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假设2】利用空气来做一个对比实验;根据图二的思路可知先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再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假设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知气体是二氧化碳;
【假设2】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气体不是来自于空气;
图二中A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B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如果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同学的假设成立,
【结论】从而得到碳粉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MnO2+CMn+CO2↑.
故答案为:【假设1】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试管中不放二氧化锰(或空试管),按图一装置进行加热,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 假设不成立. |
【假设2】澄清石灰水;
【结论】MnO2+CMn+CO2↑.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进行对比实验,解题时只要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结合对比实验的结论就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
五、计算题(共10分)
24.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三聚氰胺C3N6H6因含氮量高,被不法分子添加至奶制品中“提高蛋白质”含量,“毒奶粉”事件震惊了全国.
(1)三聚氰胺C3N6H6是由 3 种元素组成的,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有 15 个原子;
(2)尿素[CO(NH2)2]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46.7% (精确到0.1%);
(3)尿素[CO(NH2)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7:4 ;
(4)加入63克三聚氰胺相当于给奶粉中添加了多少克氮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三聚氰胺的化学式意义来分析;
(2)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三聚氰胺德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故填:3,15;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6.7%;故填:46.7%;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尿素[CO(NH2)2]中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28:16=7:4;
故填:7:4;
(4)100克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为63g×=42g;
故填:42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