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5.三位科学家因“分子机器合成”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6.“中国高铁”已成国家的新外交名片,高铁车身主要是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的,如图为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
C.铬元素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
D.铬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7.“农村淘宝”里有下列多种化肥出售,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Cl B.CO(NH2)2 C.Ca(H2PO4)2 D.KNO3
8.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模型图中还需添加的微粒是()
A. B. C. D.
9.在化学学习中,归纳推理是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所以水可以溶解所有的物质
B.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燃烧反应要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燃烧
D.燃料都有可燃性,所以有可燃性的物质一定适合做燃料
10.某化学反应为“A+B→盐+水”,则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可能放热 B.一定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C.一定有酸参与反应 D.生成的盐一定难溶于水
二、选择填充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塑料制品中必须采用热固性塑料制作的是.
A、塑料桶 B、炒锅手柄 C、凉鞋 D、.
12.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负氧离子(O2﹣)是国家标准的35倍,堪称“天然氧吧”.一个O2﹣与O2分子比较,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化学性质 D、.
13.如图所示.小烧杯乙中盛有浓盐酸.在小烧杯丙中加入某种溶液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烧杯丙中出现了明显变化.则烧杯丙中加入的溶液可能是
A.酚酞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
14.今年央视3.15曝光了一种不该喂食给动物的新“瘦肉精”﹣喹乙醇(化学式为C12H12N2O4).关于喹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相对分子质量为263g D、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
B、甲物质溶解度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C、敞口放置的浓盐酸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填一种溶液名称)
三、填空与说明题(5小题,共30分)
16.(3分)江西德兴素有“中国铜都”美誉,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金矿、辉铜矿、黄铜矿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黄金中含有金元素;
(2)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硫化亚铜中的阴离子符号;
(3)从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中提取铜,标出其中一种生成物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17.(6分)甜瓜珍品﹣江西梨瓜,以“脆、甜、香”而闻名
(1)将鲜梨瓜榨成果汁,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吃江西梨瓜,除补充水分和糖类外,主要补充的营养素还有;
(3)梨瓜贮存时常套一个塑料袋,其作用是阻止梨瓜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防止腐烂;
(4)梨瓜适宜生长在pH为6.0﹣6.8土壤中,若土壤酸性过强,可用来进行改良.
18.(6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3)为维护食品安全,禁止向面粉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作为增白剂.过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一种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7分)含汞废水主要来源于氯碱工业和塑料工业,未经处理进入人体,会伤害大脑及肾脏等.某含汞酸性废水(主要含HgCl2、HCl、NaCl等)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含汞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危害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引起温室效应 B、引起人体中毒 C、造成水体污染
(2)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使用.加入溶液A调节废水pH=9,则溶液A可以选用.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稀H2SO4
(3)Na2S与H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gS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8分)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和E均为氧化物,B和C物质类别相同且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可做补钙剂,F中不含氧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一种用途是;F物质的化学式为;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D转化为E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②B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③C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④D和F在分类中都属于盐.
四、实验与探究题(3小题,共25分)
21.(9分)请根据如图填空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能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C装置作为制取气体的装置与B装置相比,明显的优点是;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进气口应该是(填“a”或“b”).
(4)D装置还可用作其他用途,如将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除去,可在D中盛放(填一种溶液名称).
22.(8分)小红发现实验台上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询问老师,确认溶液是初中化学实验用剩的两种化学试剂.于是她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中的任意两种.
【查阅资料】①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Na2SO4溶液呈中性;
②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分别取少量瓶中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分别测定两种溶液的pH |
| 两瓶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 |
实验2: | 均有气泡产生 | 两瓶溶液分别是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3:滴加适量溶液 |
| 1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2号溶液是NaHCO3溶液. |
【实验反思】小红经过分析认为1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3.(8分)过氧化钠常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养剂.兴趣小组取适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小组同学对此现象产生好奇.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猜想与假设】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1)猜想1,其他同学一致认为不合理,理由是;
(2)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观察现象. | 溶液仍然为红色 |
|
【拓展】有同学从资料上得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能导致溶液颜色褪去,他们又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
|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
五、计算题(共10分)
24.(10分)小明同学在家中带来了一个废弃的水龙头,其成分为黄铜(铜锌合金),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g) | 32.0 | 32.0 | 32.0 | 32.0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40.0 | 80.0 | 120.0 | 160.0 |
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g) | 71.9 | a | 151.7 | 191.7 |
请分析实验数据,完成下列计算
(1)第2次实验中a的数值为.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第4此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写化学式).
2018年江西省宜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空气成分中,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6K: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分析.
【解答】解: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故选D.
【点评】掌握各气体的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2.2016年12月《江西日报》报道:有权威排名机构绘制处全国“躲霾城市”20强,江西省新余、宜春等城市“榜上有名”.下列做法可能会导致雾霾产生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 B.大量燃烧垃圾
C.以步代车,绿色出行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造成“霾”的罪魁祸首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
【解答】解:A、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增加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会导致雾霾产生,故符合题意.
C、以步代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镁 B.铜 C.锌 D.铁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镁、铜、锌、铁四种金属中钠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A、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故选项正确.
B、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不是铜,故选项错误.
C、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不是锌,故选项错误.
D、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粗盐提纯”实验的下列基本操作中,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考点】4I:蒸发与蒸馏操作;42:测量容器﹣量筒;43:称量器﹣托盘天平;48: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三位科学家因“分子机器合成”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B、根据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考虑;C、根据分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考虑;D、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考虑.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质量大,有的原子质量比有的分子质量大,故C错;
D、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6.“中国高铁”已成国家的新外交名片,高铁车身主要是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的,如图为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
C.铬元素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
D.铬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铬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金”字可知,其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正确;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24,故错误;
D.由铬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铬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农村淘宝”里有下列多种化肥出售,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Cl B.CO(NH2)2 C.Ca(H2PO4)2 D.KNO3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Cl中含有钾素,属于钾肥,故A错.
B、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8.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模型图中还需添加的微粒是()
A. B. C. D.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在该模型图中还需添加的微粒是一个水分子,观察选择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9.在化学学习中,归纳推理是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所以水可以溶解所有的物质
B.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燃烧反应要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燃烧
D.燃料都有可燃性,所以有可燃性的物质一定适合做燃料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7B:常见的溶剂;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有的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解答;
B、根据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解答;
C、根据燃烧的必须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解答;
D、根据有些可燃性的物质不一定适合做燃料解答.
【解答】解: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但水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如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故错误;
B、常温下,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显碱性,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正确;
C、燃烧的必须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D、燃料都有可燃性,但有些可燃性的物质不一定适合做燃料,故错误.
答案: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常见的溶剂、酸碱性溶液与酸碱盐之间的关系,掌握燃烧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某化学反应为“A+B→盐+水”,则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可能放热 B.一定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C.一定有酸参与反应 D.生成的盐一定难溶于水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某化学反应为“A+B→盐+水”,据此结合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B→盐+水”,可能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A+B→盐+水”,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能有气体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A+B→盐+水”,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一定有酸参与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A+B→盐+水”,可能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盐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碱与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填充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塑料制品中必须采用热固性塑料制作的是 B .
A、塑料桶 B、炒锅手柄 C、凉鞋 D、 电器开关 .
【考点】I1:塑料及其应用.
【分析】塑料可区分为热固性与热可塑性二类,前者无法重新塑造使用,后者可一再重复生产.
【解答】解: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等.塑料桶、凉鞋、食品塑料袋、电线外皮要用到热塑性塑料,炒锅手柄、电器开关、电视机外壳由于需要工作时耐热不能变形的要求,所以需要使用热固性塑料.
故答案为:B;电器开关等.
【点评】此题是对塑料性质的考查,性质决定用途.可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用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
12.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负氧离子(O2﹣)是国家标准的35倍,堪称“天然氧吧”.一个O2﹣与O2分子比较,相同的是 A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化学性质 D、 含氧原子个数等 .
【考点】B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可知在形成离子时变化的是电子,不变的是质子;所以二者不同的是电子数;而氧原子个数都为2;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则相对原子质量也不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在形成离子时得到一个电子,不变的是质子;所以二者不相同的是电子数;化学性质不相同,而氧原子个数都为2;中子数也不变,所以氧原子个数不变,质子数不变.
故答案为:A; 含氧原子个数等.
【点评】解答时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变化的是电子,了解原子的构成和特定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13.如图所示.小烧杯乙中盛有浓盐酸.在小烧杯丙中加入某种溶液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烧杯丙中出现了明显变化.则烧杯丙中加入的溶液可能是 B
A.酚酞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 石蕊试液等 .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小烧杯乙中盛有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小烧杯丙中加入某种溶液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烧杯丙中出现了明显变化,说明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丙中溶液反应出现了明显现象,据此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B、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烧杯丙中出现了明显变化,故选项正确.
C、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B;石蕊试液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今年央视3.15曝光了一种不该喂食给动物的新“瘦肉精”﹣喹乙醇(化学式为C12H12N2O4).关于喹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相对分子质量为263g D、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碳元素 (填元素名称).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该物质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喹乙醇(化学式为C12H12N2O4)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2):(14×2):(16×4)=144:12:28:6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答案为:A;碳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C
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
B、甲物质溶解度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C、敞口放置的浓盐酸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 (填一种溶液名称)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镁比铝活泼,和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比铝快;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浓盐酸易挥发;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时,由于镁比铝活泼,和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比铝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同时最终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甲的溶解度或大于乙,或等于乙,或小于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浓盐酸易挥发,随着浓盐酸不断挥发,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不断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因此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D中也可以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但是不能是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这是因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钡离子立即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三、填空与说明题(5小题,共30分)
16.江西德兴素有“中国铜都”美誉,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金矿、辉铜矿、黄铜矿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黄金中含有金元素 Au ;
(2)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硫化亚铜中的阴离子符号 S2﹣ ;
(3)从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中提取铜,标出其中一种生成物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O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硫化亚铜中的阴离子是硫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金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u.
(2)硫化亚铜中的阴离子是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3)氧化亚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O.
故答案为:(1)Au;(2)S2﹣;(3)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甜瓜珍品﹣江西梨瓜,以“脆、甜、香”而闻名
(1)将鲜梨瓜榨成果汁,该变化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吃江西梨瓜,除补充水分和糖类外,主要补充的营养素还有 维生素 ;
(3)梨瓜贮存时常套一个塑料袋,其作用是阻止梨瓜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氧气 ,防止腐烂;
(4)梨瓜适宜生长在pH为6.0﹣6.8土壤中,若土壤酸性过强,可用 熟石灰 来进行改良.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I1:塑料及其应用.
【分析】(1)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塑料袋保鲜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将鲜梨瓜榨成果汁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梨瓜,除补充水分和糖类外,主要补充的营养素还有维生素;
(3)塑料的透水、透气性很差,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或空气),防止食物由于缓慢氧化而腐败;
(4)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熟石灰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物理;(2)维生素;(3)氧气;(4)熟石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酸碱中和反应、塑料袋保鲜的原理以及营养素的来源于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生成新分子 .
(2)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H+和OH﹣反应生产水 .
(3)为维护食品安全,禁止向面粉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作为增白剂.过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一种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可以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过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由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从构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酸与碱中和的实质;
(3)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解:(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为氢气,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由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酸与碱中和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过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一种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答案:
(1)是否生成新分子;
(2)H+和OH﹣反应生产水;
(3)2CaO2+2H2O=2Ca(OH)2+O2↑.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考查了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19.含汞废水主要来源于氯碱工业和塑料工业,未经处理进入人体,会伤害大脑及肾脏等.某含汞酸性废水(主要含HgCl2、HCl、NaCl等)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含汞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危害是 BC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引起温室效应 B、引起人体中毒 C、造成水体污染
(2)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使用 pH试纸 .加入溶液A调节废水pH=9,则溶液A可以选用 B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稀H2SO4
(3)Na2S与H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gS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HgCl2═HgS↓+2NaCl .
【考点】F8:酸、碱性废水的处理;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废水的危害、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含汞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引起人体中毒、造成水体污染,故填:BC;
(2)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使用pH试纸,加入溶液A调节废水pH=9,则溶液A可以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故填:pH试纸;B;
(3)Na2S与H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gS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故填:Na2S+HgCl2═HgS↓+2NaCl.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和E均为氧化物,B和C物质类别相同且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可做补钙剂,F中不含氧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一种用途是 做溶剂 ;F物质的化学式为 HCl ;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②③ (填序号)
①D转化为E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②B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③C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④D和F在分类中都属于盐.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D可做补钙剂”,故D为碳酸钙;根据“B和C物质类别相同且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BC为减性溶液;根据“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和E均为氧化物”、“F中不含氧元素”,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水,B为氢氧化钙,C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F为稀盐酸,代入图框检验.
【解答】解:根据“D可做补钙剂”,故D为碳酸钙;根据“B和C物质类别相同且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BC为减性溶液;根据“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和E均为氧化物”、“F中不含氧元素”,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水,B为氢氧化钙,C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F为稀盐酸,代入图框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A为水,F为稀盐酸,A的一种用途是做溶剂;F物质的化学式为HCl;
(2)根据分析,B为氢氧化钙,C为氢氧化钠,B→C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①D转化为E的反应,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也可以高温分解,故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②根据分析,B为氢氧化钙,B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说法正确;
③根据分析,C为氢氧化钠,C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放热现象,故说法正确;
④根据分析,D为碳酸钙,F为稀盐酸,故“D和F在分类中都属于盐”,说法错误.
故选②③.
故答案为:
(1)洗涤、做溶剂等;HCl;(2)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②③.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3小题,共25分)
21.请根据如图填空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试管 .能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用C装置作为制取气体的装置与B装置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进气口应该是 a (填“a”或“b”).
(4)D装置还可用作其他用途,如将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除去,可在D中盛放 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填一种溶液名称).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能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进气口应该是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D装置还可用作其他用途,如将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除去,可在D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都可以把氯化氢气体除去.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能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答案为:试管;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
(3)C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进气口应该是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a;
(4)D装置还可用作其他用途,如将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除去,可在D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都可以把氯化氢气体除去;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小红发现实验台上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询问老师,确认溶液是初中化学实验用剩的两种化学试剂.于是她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中的任意两种.
【查阅资料】①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Na2SO4溶液呈中性;
②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分别取少量瓶中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分别测定两种溶液的pH | 两种溶液的pH均大于7 | 两瓶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 |
实验2: | 均有气泡产生 | 两瓶溶液分别是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
实验3:滴加适量 氯化钙 溶液 | 1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1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2号溶液是NaHCO3溶液. |
【实验反思】小红经过分析认为1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考点】27: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pH都大于7,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都显中性,pH都等于7;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氢钠不能和氯化钙反应;
【实验反思】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pH都大于7,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都是显中性的溶液,pH都等于7,分别测定两种溶液的pH,两种溶液的pH均大于7,说明两瓶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1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1号溶液是Na2CO3溶液,2号溶液是NaHCO3溶液,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分别测定两种溶液的pH | 两种溶液的pH均大于7 | 两瓶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 |
实验2: | 均有气泡产生 | 两瓶溶液分别是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
实验3: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 | 1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1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2号溶液是NaHCO3溶液. |
【实验反思】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和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过氧化钠常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养剂.兴趣小组取适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小组同学对此现象产生好奇.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猜想与假设】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1)猜想1,其他同学一致认为不合理,理由是 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
(2)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现象. | 溶液仍然为红色 | 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
【拓展】有同学从资料上得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能导致溶液颜色褪去,他们又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水 . | 溶液变成红色 |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
【考点】28: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95: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如果酚酞试液变质,滴入显碱性溶液时不能变红色;
(2)可以设计实验判断过氧化氢能否使溶液褪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否影响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答】解:(1)其他同学一致认为猜想1不合理,这是因为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故填: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2)验证过氧化氢能否使溶液褪色: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过氧化氢不能使溶液褪色,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 溶液仍然为红色 | 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
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能否使溶液褪色: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稀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 溶液变成红色 |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五、计算题(共10分)
24.(10分)(2017•宜春模拟)小明同学在家中带来了一个废弃的水龙头,其成分为黄铜(铜锌合金),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g) | 32.0 | 32.0 | 32.0 | 32.0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40.0 | 80.0 | 120.0 | 160.0 |
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g) | 71.9 | a | 151.7 | 191.7 |
请分析实验数据,完成下列计算
(1)第2次实验中a的数值为 111.8 .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第4此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H2SO4、ZnSO4 (写化学式).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第一次总质量减少了32.0g+40.0g﹣71.9g=0.1g,第三次减少了32.0g+120.0g﹣151.7g=0.3g,说以可以推得每40g硫酸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0.1g,所以第二次减少应该为0.2g,所以可得a.而第四次质量在第三次的基础上不再减少,说明第三次是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求算次求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而求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第一次总质量减少了32.0g+40.0g﹣71.9g=0.1g,第三次减少了32.0g+120.0g﹣1541.7g=0.3g,说以可以推得每40g硫酸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0.1g,所以第二次减少应该为0.2g,所以可得a=32.0g+80.0g﹣0.2g=111.8g
而第四次质量在第三次的基础上不再减少,说明第三次是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的氢气为0.3g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3g
=
x=9.75g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69.5%
第四次时硫酸已经过量,所以此时的溶质为剩余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锌,此处要求书写化学式,为:H2SO4、ZnSO4.
答:(1)第2次实验中a的数值为 111.8.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约为69.5%.
(3)第4此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H2SO4、ZnSO4(写化学式,填写名称不得分).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