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萍乡中考 > 萍乡中考试题 > 萍乡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江西省萍乡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精编解析版)

2017-11-25 15:32:42文/王蕊

2018年江西省萍乡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精编解析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由分子构成的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氧化铁              C.水              D.氯酸钾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碳酸钠 烧碱 Na2CO3              B.氯化钠 食盐 NaCl

C.汞 水银 Ag              D.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3.科学家发现在Co3O4的催化下,可以将二氧化碳的转化成甲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O2═HCOOH,则X的化学式为()

A.O2              B.H2O              C.H2O2              D.H2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管的使用              B.读取液体体积             

C.排水法集气              D.检查气密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6.向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FeCl2              B.FeCl2 ZnCl2

C.CuCl2 FeCl2              D.FeCl2 ZnCl2 CuCl2

7.有一种含铱元素和氧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IrO2+              B.IrO3+              C.IrO4+              D.IrO5+

8.某无色透明溶液用pH试纸测得其pH<7,则溶液中还可以同时存在的物质可能是()

A.NaOH  NaCl              B.KCl  AgNO3              C.CuSO4  NaNO3              D.MgCl  NaCl

9.“炒粉”是咱萍乡的特色小吃,在“炒粉”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粉              B.鸡蛋              C.辣椒              D.包菜

10.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水的电解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二、选择填充题(每题3分,共15分.先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葡萄酿酒  C、瓷碗破碎   D、     .

1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物质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同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13.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含C2H4   B、该气体中一定含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C2H4   D、     .

1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aCO3CaO+CO2↑      B.Ca(OH)2+NaCO3═CaCO3↓+2NaOH

C.H2+CuOC+H2O          D.     .

1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回收过氧化氢制氧气后剩余液体中的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C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三、填空与说明题(5小题,共30分)

16.试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结构示意图的粒子符号为     

(4)工业上用熟石灰中和废硫酸     .

17.今年的初中化学复赛在萍乡三中举行,小明和几位同学高兴地来到萍乡三中复赛.实地感受了萍乡三中美丽的风景.

(1)刚进入校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用微粒观点解释:     

(2)在学校上坡的拐角处同学们发现有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大家认为应该给小树补充的化肥是     (填字母序号);

A.NH4Cl  B.K2SO4  C.Ca(H2PO4)2 D.CO(NH2)2

(3)大家朝教学楼走去,发现道路两旁的铁珊栏表面都喷上了蓝色的油漆,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4)到了教学楼门口,大家发现那里有假山,水池,水池里还有畅游的红色鲤鱼,水池中间有个水泵在不断地往水面喷水,这个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5)突然小明自言自语的说到“不知这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酸碱度如何”?请问小明应该用     和     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回答:

(1)t3℃时,A的溶解度为     

(2)t1℃时     与     的溶解度相等,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3)若t3℃时等质量的A、B、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A”“B”“C”)

(4)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至少写一点)

19.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2)“操作3”的名称是     

(3)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仰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     .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是     ,G是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与探究题(3小题,共25分)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22.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该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分析问题】根据老师的介绍及试剂的存放规律,该溶液的溶质可能是Na2CO3、NaOH、或NaHCO3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

Na2CO3

NaOH

NaHCO3

溶解度(g)

20

40

10

【解决问题】

(1)通过分析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理由是     ;

(2)该溶液到底是什么,请完成实验设计:

操作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是     溶液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4)能否用酚酞试液判断溶质的种类,理由是     .

【反思】造成试剂瓶标签破损的原因,从实验操作及药品性质分析可能是     .

23.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 

五、计算题(共10分)

24.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g

(2)若将100ml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加水稀释成9.8%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g

(3)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2018年江西省萍乡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由分子构成的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氧化铁              C.水              D.氯酸钾

【考点】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但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氯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碳酸钠 烧碱 Na2CO3              B.氯化钠 食盐 NaCl

C.汞 水银 Ag              D.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错误;

B.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故正确;

C.汞俗称水银,化学式为Hg,故错误;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故错误.

故选B. 

3.科学家发现在Co3O4的催化下,可以将二氧化碳的转化成甲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O2═HCOOH,则X的化学式为()

A.O2              B.H2O              C.H2O2              D.H2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CO2═HCOOH,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

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管的使用              B.读取液体体积             

C.排水法集气              D.检查气密性

【考点】49:液体药品的取用;42:测量容器﹣量筒;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P: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排水法集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在倒置的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考点】FA:反应类型的判定;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根据饱和溶液合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来解答;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其饱和溶液降温就不会析出晶体,故B错误;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故C错误;

D、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粒子,通过其他方法可以再分,所以错误;

故选A

6.向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FeCl2              B.FeCl2 ZnCl2

C.CuCl2 FeCl2              D.FeCl2 ZnCl2 CuCl2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铁>氢>铜.在 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能将氯化铜全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能与氯化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无氯化铜,有生成氯化亚铁和原来的氯化锌.所以:

A、溶液中还存在未反应的ZnCl2,故错误;

B、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ZnCl2、FeCl2,故正确;

C、由于铁是过量的,不可能有CuCl2,故错误;

D、由于铁是过量的,不可能有CuCl2,故错误.

故选B.

7.有一种含铱元素和氧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IrO2+              B.IrO3+              C.IrO4+              D.IrO5+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根据题意,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Ir)和氧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有一种含铱元素和氧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

A、lr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2=+1,则x=+5价,故选项错误.

B、lrO3+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7价,故选项错误.

C、lrO4+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z,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z+(﹣2)×4=+1,则z=+9价,故选项正确.

D、lrO5+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w,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w+(﹣2)×5=+1,则w=+11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某无色透明溶液用pH试纸测得其pH<7,则溶液中还可以同时存在的物质可能是()

A.NaOH  NaCl              B.KCl  AgNO3              C.CuSO4  NaNO3              D.MgCl  NaCl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没有颜色,用pH试纸测得其pH<7说明溶液显酸性,不能与碱性物质共存,溶液中还可以同时存在的物质必须和原来溶液中溶质能够共存.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得其pH<7说明溶液显酸性,不能与碱性物质共存,所以氢氧化钠不能存在溶液中,故A错;

B、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所以氯化钾和硝酸银不能共同存在同一溶液中,故B错;

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而溶液是无色透明溶液,故C错;

D、MgCl  NaCl可以存在溶液中,相互不能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9.“炒粉”是咱萍乡的特色小吃,在“炒粉”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粉              B.鸡蛋              C.辣椒              D.包菜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米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辣椒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包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B.

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

水的电解

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71:电解水实验;85:金属的化学性质;98:酸碱溶液的稀释.

【分析】A、依据久置的NaOH溶液中的物质成分分析判断;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会生成氢气的情况分析判断;

C、依据水电解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8分析判断;

D、依据碱液加水碱性变弱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在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盐酸,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酸碱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象符合该特征,故A正确;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会立即产生氢气,且随着锌的加入氢气量会不断变大直至反应结束,图象不符合该特征,故B错误;

C、水在电解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图象反映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故C错误;

D、碱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将会减小,但不会小于7,故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填充题(每题3分,共15分.先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B 

A、石蜡熔化  B、葡萄酿酒  C、瓷碗破碎   D、 钢铁生锈 .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瓷碗破碎 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钢铁生锈.

 

1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物质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同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 .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SO2+O22SO3;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甲物质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故选A.D补充:2:1:2.

13.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该气体中一定含C2H4   B、该气体中一定含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C2H4   D、 可能含有CH4和C2H2(或三种均有) .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B: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可计算出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9×)=6:1,故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A.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该气体中不一定含有C2H4,故错误;

B.该气体可以只含C2H4,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不一定含CH4,故错误;

C.该气体可能含C2H4,故正确;

D.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

故答案为:C;可能含有CH4和C2H2(或三种均有).

 

1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C 

A.CaCO3CaO+CO2↑      B.Ca(OH)2+NaCO3═CaCO3↓+2NaOH

C.H2+CuOC+H2O          D. Zn+H2SO4═ZnSO4+H2↑等(合理即可) .

【考点】F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OH)2+Na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H2+CuOC+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Zn+H2SO4═ZnSO4+H2↑等(合理即可).

 

1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回收过氧化氢制氧气后剩余液体中的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C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F:混合物的分离方法;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少量一氧化碳混在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产物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D、根据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分离分析.

【解答】解: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完全分解后,将所剩固体物质中含有水和二氧化锰,要将二氧化锰分离回收,可以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故方法正确;

B、少量一氧化碳混在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采用点燃的方法不行,故方法错误;

C、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足量的稀盐酸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一定会观察到气泡,故方法错误;

D、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足量的铁粉,然后过滤.

故选:A;补充: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三、填空与说明题(5小题,共30分)

16.试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3)结构示意图的粒子符号为 Cl﹣ 

(4)工业上用熟石灰中和废硫酸 Ca(OH)2+H2SO4═CaSO4+2H2O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O;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由核内质子数可知元素符号为Cl,得了一个电子,所以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可表示为:Cl﹣;

(4)熟石灰中和废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故答案为:(1)O;(2)CH4;(3)Cl﹣;(4)Ca(OH)2+H2SO4═CaSO4+2H2O

 

17.今年的初中化学复赛在萍乡三中举行,小明和几位同学高兴地来到萍乡三中复赛.实地感受了萍乡三中美丽的风景.

(1)刚进入校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用微粒观点解释: 分子在不断运动 

(2)在学校上坡的拐角处同学们发现有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大家认为应该给小树补充的化肥是 AD (填字母序号);

A.NH4Cl  B.K2SO4  C.Ca(H2PO4)2 D.CO(NH2)2

(3)大家朝教学楼走去,发现道路两旁的铁珊栏表面都喷上了蓝色的油漆,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氧气 

(4)到了教学楼门口,大家发现那里有假山,水池,水池里还有畅游的红色鲤鱼,水池中间有个水泵在不断地往水面喷水,这个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氧气溶解于水 

(5)突然小明自言自语的说到“不知这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酸碱度如何”?请问小明应该用 肥皂水 和 pH试纸 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性考虑;(2)根据氮肥可以使叶色浓绿考虑;(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考虑;(4)根据氧气供给呼吸,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5)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测酸碱度用pH试纸.

【解答】解:(1)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人才能闻到气味;

(2)氮肥可以使叶色浓绿,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正确;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Ca(H2PO4)2 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正确.故选AD.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解触,铁珊栏表面都喷上了蓝色的油漆,是为了隔绝氧气;

(4)氧气供给呼吸,水池中间有个水泵在不断地往水面喷水,是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氧气溶解于水;

(5)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可以用pH试纸测酸碱度.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AD;(3)隔绝氧气;(4)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氧气溶解于水;(5)肥皂水;pH试纸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回答:

(1)t3℃时,A的溶解度为 60g 

(2)t1℃时 A 与 C 的溶解度相等,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B>A>C 

(3)若t3℃时等质量的A、B、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填“A”“B”“C”)

(4)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t3℃时,溶解度是A>B>C (至少写一点)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3℃时,A的溶解度为60g;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B>A>C;若t3℃时等质量的A、B、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t3℃时,溶解度是A>B>C.

【解答】解:(1)t3℃时,A的溶解度为60g;故答案为:60g;

(2)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B>A>C;故答案为:A;C;B>A>C;

(3)若t3℃时等质量的A、B、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故答案为:A;

(4)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t3℃时,溶解度是A>B>C等,故答案为:t3℃时,溶解度是A>B>C;(合理即可)

 

19.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烧杯 

(2)“操作3”的名称是 蒸发结晶 

(3)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4)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仰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等;

(2)蒸发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

(3)根据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回答;

(4)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质量偏小.

【解答】解:(1)“操作2”能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漏斗.

(2)“操作3”能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操作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3)由于溶液中有过量的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加入“适量稀HCl”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4)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质量偏小,会导致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

故填:(1)烧杯;(2)蒸发结晶;(3)除去过量的碳酸钠,Na2CO3+2HCl═2NaCl+H2O+CO2↑;

(4)偏高.

 

20.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是 H2O ,G是 C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A通电能生成B和H,则A为水,B和H为氢气或氧气,黑色固体G能在B在这燃烧,则B为氧气,H为氢气,G可能为碳,F可能为二氧化碳,E为红色固体,则E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D为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解答】解:(1)B和E反应生成D,则此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化合反应;

(2)A通电能生成B和H,则A为水,B和H为氢气或氧气,黑色固体G能在B在这燃烧,则B为氧气,H为氢气,G可能为碳,F可能为二氧化碳,E为红色固体,则E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D为氧化铜,所以本题答案为:H2O,C;

(3)氢气和氧化铜能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H2+CuO Cu+H2O.

 

四、实验与探究题(3小题,共25分)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c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E (填序号).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③②①⑤⑥④ .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无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6G: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酒精灯;长颈漏斗;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c;

(3)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E;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固定;加热;收集气体;故答案为:③②①⑤⑥④;

(5)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无;

 

22.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该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分析问题】根据老师的介绍及试剂的存放规律,该溶液的溶质可能是Na2CO3、NaOH、或NaHCO3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

Na2CO3

NaOH

NaHCO3

溶解度(g)

20

40

10

【解决问题】

(1)通过分析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理由是 20℃时,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

(2)该溶液到底是什么,请完成实验设计:

操作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 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是 碳酸钠 溶液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4)能否用酚酞试液判断溶质的种类,理由是 不能,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反思】造成试剂瓶标签破损的原因,从实验操作及药品性质分析可能是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流下时腐蚀了标签 .

【考点】27: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解决问题】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氢氧化钠不能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向着手心,以防液体下流时腐蚀标签.

【解答】解:【解决问题】

(1)通过分析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因为20℃时,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1%,小于10%.

故填:20℃时,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2)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是碳酸钠溶液,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操作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4)不能用酚酞试液判断溶质的种类,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不能,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

造成试剂瓶标签破损的原因,从实验操作及药品性质分析可能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流下时腐蚀了标签.

故填: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流下时腐蚀了标签.

 

23.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碳酸亚铁或者碳酸铁 .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 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硫酸铜 溶液中,观察到 黑褐色物质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用磁铁来吸引该黑褐色固体,若磁铁上有残留的粉末,则说明该粉末中含有铁单质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85:金属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探究过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解答;

(2)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3)根据盐酸的性质可以知道,碳酸盐也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据此解答;

(4)若滤纸碳化后吸附了空气,则在水中也能产生气泡,所有可以将该黑褐色固体加入蒸馏水中,观察气泡的持续性,即可完成判断;

(5)实验2:根据铁单质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生成红色的铜,现象较明显,可以据此来进行解答;

【拓展探究】根据铁的性质可用磁铁来进行吸引,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探究过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所以可能生成铁单质;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化亚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由于反应物中含碳元素和氧元素,而碳酸盐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该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亚铁或者碳酸铁;

(4)若滤纸碳化后吸附了空气,则在水中也能产生气泡,所有可以将该黑褐色固体加入蒸馏水中进行验证;

(5)实验2: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生成铜,而铜为红色固体,所以可以将该黑褐色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若观察到黑褐色物质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则说明含有铁;

【拓展探究】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所以可以用磁铁来吸引该黑褐色固体,若磁铁上有残留的粉末,则说明该粉末中含有铁单质.

故答案为:【探究过程】(1)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

(2)Fe+2HCl═FeCl2+H2↑;

(3)碳酸亚铁或者碳酸铁;

(4)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

(5)硫酸铜;黑褐色物质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拓展探究】用磁铁来吸引该黑褐色固体,若磁铁上有残留的粉末,则说明该粉末中含有铁单质.

 

五、计算题(共10分)

24.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6.75 g

(2)若将100ml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加水稀释成9.8%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1656 g

(3)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1%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锌的质量以及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求算铜的质量以及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最后求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00ml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质量为100mL×1.84g/mL=184g

设得到的9.8%的稀硫酸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184g×98%=9.8%x

x=1840g

则加入的水的质量为1840g﹣184g=1656g

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10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y,消耗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a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y      z            a       0.10g

===

y=3.25g

z=4.9g

a=8.05g

则铜的质量为10g﹣3.25g=6.75g

得到的硫酸锌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100%≈15.1%

答:

(1)样品中铜的质量为6.75g;

(2)若将100ml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加水稀释成9.8%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1656g.

(3)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1%

 


 

查看更多【萍乡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