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阜阳中考 > 阜阳中考试题 > 阜阳生物试题 > 正文

2015年阜阳市颖东区中考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17-11-17 18:38:47文/王蕊

2015年阜阳市颖东区中考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2015•阜阳)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A. 原始大气 B. 现代大气 C. 原始海洋 D. 现代海洋

2.(2分)(2015•阜阳)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A. 地层 B. 化石 C. 火山 D. 喷发岩浆

3.(2分)(2015•阜阳)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4.(2分)(2015•阜阳)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主要区别不正确的是()

A. 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 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C. 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D. 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5.(2分)(2015•阜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拉玛古猿 B. 森林古猿 C. 南方古猿 D. 类人猿

6.(2分)(2015•阜阳)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 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B. 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 产生了语言

D. 四肢行走转为双足行走

7.(2分)(2015•阜阳)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

A. 属和界 B. 种和界 C. 界和种 D. 纲和界

8.(2分)(2015•阜阳)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 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 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

C. 松树比较高大

D. 松树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9.(2分)(2015•阜阳)下列生物技术中,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是()

A. 发酵技术 B. 克隆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扦插技术

10.(2分)(2015•阜阳)在以下叙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 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 没有细胞核

C. 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繁殖 D. 个体十分微小

11.(2分)(2015•阜阳)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水分蒸发 B. 防止细菌进入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

12.(2分)(2015•阜阳)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

B.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C. 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增

D.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13.(2分)(2015•阜阳)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A. 大气圈 B. 生物圈 C. 水圈 D. 岩石圈

14.(2分)(2015•阜阳)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15.(2分)(2015•阜阳)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⑤ D. ①⑤⑥

16.(2分)(2015•阜阳)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改变的原因()

A. 野生生物的灭绝 B. 植被遭受破坏

C. 臭氧层的损坏 D. 全球气温增高

17.(2分)(2015•阜阳)据记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在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中,主要是()

A.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 食物不足,饥饿而死 D.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18.(2分)(2015•阜阳)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A. 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

B. 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

C. 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

D. 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

19.(2分)(2015•阜阳)王师傅用某种杀虫剂杀灭嫜螂,开始的时候,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杀虫剂引起蟑螂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能抵抗杀虫剂

B. 杀虫剂对蟑螂进行选择,能抵抗杀虫剂的蟑螂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C. 杀虫剂的质量越来越差

D. 蟑螂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20.(2分)(2015•阜阳)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有()

①高温  ②低温  ③保持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 ①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21.(2分)(2015•阜阳)下列与安全用药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B. 加大用药剂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C. 用药时间要科学

D. 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2.(2分)(2015•阜阳)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 5× 10× 15× 20×

物镜 8× 40× 10× 45×

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

A. A B. B C. C D. D

23.(2分)(2015•阜阳)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A. 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吸收作用

24.(2分)(2015•阜阳)青少年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蛋白质()

A. 能预防脚气病

B. 是人的生长和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C. 能加速血液循环

D. 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5.(2分)(2015•阜阳)“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的误解.其实,蚕吐尽丝时并未死亡,只是发育成不吃不动的()

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6.(1分)(2015•阜阳)自然发生论认为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判断对错)

27.(1分)(2015•阜阳)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生物越简单、低等,生活在水中的越多..(判断对错)

28.(1分)(2015•阜阳)能人是唯一现存的人种..(判断对错)

29.(1分)(2015•阜阳)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判断对错)

30.(1分)(2015•阜阳)增加室内换气次数是减轻居室环境污染的关键性措施..(判断对错)

31.(1分)(2015•阜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判断对错)

32.(1分)(2015•阜阳)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判断对错)

33.(1分)(2015•阜阳)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所以任何植物都可以摆放在居室内..(判断对错)

34.(1分)(2015•阜阳)对于城市垃圾,比较合理的处理办法是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判断对错)

35.(1分)(2015•阜阳)鱿鱼和鲍鱼都是鱼类,属于脊椎动物.(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36.(5分)(2015•阜阳)请将下列5种植物连接相应分植物类别上

37.(5分)(2015•阜阳)请用线将各种生态系统及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四、解答题

38.(12分)(2015•阜阳)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我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

39.(8分)(2015•阜阳)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

(2)在工业污染区,体色是有利变异,而在非工业区,体色则是有利变异

(3)这种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

40.(10分)(2015•阜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放入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它们能够通过制造有机物

(2)该生态系统中的兔与草、蛇与鼠的关系是关系

(3)此生态系统图未表示出,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的污染,则体内污染物含量最高.

2015年阜阳市颖东区中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2015•阜阳)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A. 原始大气 B. 现代大气 C. 原始海洋 D. 现代海洋

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 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C

点评: 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

2.(2分)(2015•阜阳)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A. 地层 B. 化石 C. 火山 D. 喷发岩浆

考点: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解答: 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B.

点评: 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概关键.

3.(2分)(2015•阜阳)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 解:A、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

B、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C、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无论哪一种生物,无论其高等、低等、简单与复杂,现在能够正常地生活在地球上,就说明其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否则的话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4.(2分)(2015•阜阳)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主要区别不正确的是()

A. 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 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C. 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D. 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人工选择及其意义.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解答: 解: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先有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有人工选择.如图所示: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

5.(2分)(2015•阜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拉玛古猿 B. 森林古猿 C. 南方古猿 D. 类人猿

考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点评: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6.(2分)(2015•阜阳)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 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B. 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 产生了语言

D. 四肢行走转为双足行走

考点: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

7.(2分)(2015•阜阳)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

A. 属和界 B. 种和界 C. 界和种 D. 纲和界

考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

解答: 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8.(2分)(2015•阜阳)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 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 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

C. 松树比较高大

D. 松树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考点: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分析: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据此作答.

解答: 解: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且都比较高大.但桃树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因此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的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出果皮,因此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分析桃树和松树的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

9.(2分)(2015•阜阳)下列生物技术中,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是()

A. 发酵技术 B. 克隆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扦插技术

考点: 克隆技术的应用.

分析: 此题考查了现代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发酵技术及扦插技术的应用,正确区别不同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A.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但是不属于动物繁殖技术,故不符合题意

B.“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因此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能够改变动植物的基因,不符合题意.

D.扦插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但属于植物的繁殖技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对生物技术中每种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10.(2分)(2015•阜阳)在以下叙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 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 没有细胞核

C. 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繁殖 D. 个体十分微小

考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11.(2分)(2015•阜阳)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水分蒸发 B. 防止细菌进入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

考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 此题是关于制作泡菜的知识,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思考作答.

解答: 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以隔绝空气,制造无氧的环境.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真正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即可解答此题.

12.(2分)(2015•阜阳)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

B.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C. 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增

D.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考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答: 解:ABC、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AB正确,C错误.

D、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

13.(2分)(2015•阜阳)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A. 大气圈 B. 生物圈 C. 水圈 D. 岩石圈

考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 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2分)(2015•阜阳)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考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

15.(2分)(2015•阜阳)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⑤ D. ①⑤⑥

考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解答: 解: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②群落的结构单一,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④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稳定性差.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16.(2分)(2015•阜阳)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改变的原因()

A. 野生生物的灭绝 B. 植被遭受破坏

C. 臭氧层的损坏 D. 全球气温增高

考点: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受破坏.

故选:B.

点评: 关于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掌握.

17.(2分)(2015•阜阳)据记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在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中,主要是()

A.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 食物不足,饥饿而死 D.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考点: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 解: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使部分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但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天敌增多,尽管造成部分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但是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B错误;

C、食物不足,饥饿而死也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C错误;

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再适合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D正确;

故选:D.

点评: 理解并掌握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18.(2分)(2015•阜阳)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A. 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

B. 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

C. 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

D. 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

考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 此题重点考察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解答: 解:转基因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基因组内,并使该转基因生物能稳定地将此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技术.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细胞工程: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遵循细胞的遗传和生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制造细胞产品的一门生物技术.

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故符合题意;

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

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

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正确理解转基因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2分)(2015•阜阳)王师傅用某种杀虫剂杀灭嫜螂,开始的时候,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杀虫剂引起蟑螂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能抵抗杀虫剂

B. 杀虫剂对蟑螂进行选择,能抵抗杀虫剂的蟑螂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C. 杀虫剂的质量越来越差

D. 蟑螂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嫜螂 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嫜螂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嫜螂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嫜螂,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嫜螂杀死,抗药性强的嫜螂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嫜螂是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20.(2分)(2015•阜阳)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有()

①高温  ②低温  ③保持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 ①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考点: 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分析: 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解答: 解: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方法有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⑥隔绝空气.而①高温、④保持湿润、⑤暴露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繁殖会加快,加速食品变质.

故选D.

点评: 分清生活中具体实例微生物滋生的原因及贮存方法.

21.(2分)(2015•阜阳)下列与安全用药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B. 加大用药剂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C. 用药时间要科学

D. 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考点: 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 本题涉及的是安全用药和正确用药的知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据此答题.

解答: 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通过药品使用说明书,我们能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是否过期等信息,这是我们安全用药的基本要求.

B、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用药剂量要适当,不符合题意.

C、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

D、注意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故选:B

点评: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22.(2分)(2015•阜阳)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 5× 10× 15× 20×

物镜 8× 40× 10× 45×

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 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4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50倍,D选项放大900倍,只有D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故选:D.

点评: 这类题目比较简单,但却容易做错.原因就是一看简单,没有认真读题.所以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题.

23.(2分)(2015•阜阳)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A. 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吸收作用

考点: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A正确.

B、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的过程,不能提供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B错误.

C、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该能量供细胞是生命活动利用,而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C错误.

D、吸收作用主要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其它作用也要了解.

24.(2分)(2015•阜阳)青少年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蛋白质()

A. 能预防脚气病

B. 是人的生长和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C. 能加速血液循环

D. 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解: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重点掌握蛋白质的作用.

25.(2分)(2015•阜阳)“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的误解.其实,蚕吐尽丝时并未死亡,只是发育成不吃不动的()

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考点: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 本题考查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完全变态发育,在幼虫期间,蚕吃桑叶经过4次蜕皮后就吐丝结茧化蛹,蛹在茧内羽化成蛾.

解答: 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在茧内不吃不动,经过十多天羽化成蛾.

故选:C

点评: 关键知道蚕的发育过程以及蚕在幼虫期吐丝结茧化蛹等一生的变化.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6.(1分)(2015•阜阳)自然发生论认为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 √ .(判断对错)

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 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学说,自然发生论是其中之一.

解答: 解: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生物种类?它们从哪里来的?不同的物种之间有联系吗?早在古代,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 注意多搜集资料,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很多学说.

27.(1分)(2015•阜阳)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生物越简单、低等,生活在水中的越多. √ .(判断对错)

考点: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解答: 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故答案为:√

点评: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28.(1分)(2015•阜阳)能人是唯一现存的人种. × .(判断对错)

考点: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 解: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因此现存的人种属于人类进化的智人阶段,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 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29.(1分)(2015•阜阳)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 × .(判断对错)

考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类人猿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 解: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猕猴有尾,不是类人猿.

故答案为:×

点评: 做这题的关键是了解类人猿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四种类人猿.

30.(1分)(2015•阜阳)增加室内换气次数是减轻居室环境污染的关键性措施. √ .(判断对错)

考点: 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

分析: 本题考查居室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 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 多种,致病病毒 200 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 2﹣5 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 100 倍.

解答: 解:增加室内换气频度是减轻污染的关键性措施.一般家庭在春、夏、秋季都应留通风口或经常开“小窗户”,冬季每天至少早、中、晚开窗10分钟左右.开窗通风10分钟就可使室内氨浓度下降一半.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居室除通风外,还要安放活性炭空气净化器.

故答案为:√

点评: 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换气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换气的次数.

31.(1分)(2015•阜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 .(判断对错)

考点: 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分析: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据此解答.

解答: 解: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中国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45%,但这45%的耕地生产了70%的粮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的农作物.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 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基因多样性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即可解答.

32.(1分)(2015•阜阳)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 .(判断对错)

考点: 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

分析: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尘土、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解答: 解:我国的主要燃料是煤炭,所以近10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尘土、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 环境的污染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相关考题就成为考查的热点.

33.(1分)(2015•阜阳)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所以任何植物都可以摆放在居室内. × .(判断对错)

考点: 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 解:绿色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在夜晚,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造成居室内氧气减少,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有些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故答案为:×

点评: 在居室内摆放花草,可以优化居室环境,令人赏心悦目;但是过多的植物在夜晚会与人争竞氧气,造成人体内缺氧.

34.(1分)(2015•阜阳)对于城市垃圾,比较合理的处理办法是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 √ .(判断对错)

考点: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析: 此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解答: 解: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 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造福人类.

故答案:√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

35.(1分)(2015•阜阳)鱿鱼和鲍鱼都是鱼类,属于脊椎动物 × .(判断对错)

考点: 动物的分类.

分析: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又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解答: 解:题干中的鱿鱼和鲍鱼都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各类群动物的常见动物.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36.(5分)(2015•阜阳)请将下列5种植物连接相应分植物类别上

考点: 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 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解答: 解:①葫芦藓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属于苔藓植物;

②衣藻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

③桫椤具有根、茎、叶,不产生种子,一般用孢子繁殖,属于蕨类植物;

④白菜能产生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⑤水杉能产生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故答案为:

点评: 要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的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就能正确连线.

37.(5分)(2015•阜阳)请用线将各种生态系统及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分析: 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据此答题.

解答: 解:草原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较为干旱,缺乏高等是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本植被为主.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

故答案为: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四、解答题

38.(12分)(2015•阜阳)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我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乙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黑暗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蒸腾 作用.

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甲图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形成一组对照.

解答: 解:(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故答案为:(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3)蒸腾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对照实验的特点.

39.(8分)(2015•阜阳)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 性状 .

(2)在工业污染区, 深色桦尺蛾 体色是有利变异,而在非工业区, 浅色桦尺娥 体色则是有利变异

(3)这种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 自然选择 .

考点: 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解答: 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是有利变异,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是有利变异.

(3)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1)性状

(2)深色桦尺蛾;浅色桦尺娥

(3)自然选择

点评: 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0.(10分)(2015•阜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放入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草 ,它们能够通过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2)该生态系统中的兔与草、蛇与鼠的关系是 捕食 关系

(3)此生态系统图未表示出,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分解者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的污染,则 鹰 体内污染物含量最高.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 解:(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图示中草属于生产者;兔、狐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2)由上图生态系统可知,生态系统中的兔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因此,兔与草、蛇与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3)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此生态系统图未表示出,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又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参与物质的循环.

(4)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所积累的有毒物质的浓度最多.

故答案为:(1)草;光合作用;

(2)捕食;

(3)分解者;

(4)鹰.

点评: 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查看更多【阜阳生物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