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选:C.
8.(2017鄂州生物)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 )
A.免疫系统 B.消化系统 C.血液系统 D.神经系统
【考点】R9: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通过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都有可能传播HIV,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解答】解: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侵入人体之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所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故选:A
9.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处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紧急抢救的方法是( )
A.手指压血管
B.止血带或绷带从远心端压迫止血
C.止血带或绷带从近心端压迫止血
D.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考点】CF:出血的初步护理.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出血的初步护理,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首先明确破裂的是哪种血管.
【解答】解:我们平时说的外伤出血是指体动脉和体静脉出血.体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而体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因此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题干中外伤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处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可以判断这是动脉出血,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或绷带止血.
故选C.
10.(2017鄂州生物)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B.免疫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
C.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
D.免疫具有三方面的重要功能
【考点】R9: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免疫的三大功能:能抵抗抗原侵入(防御感染);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
【解答】解:A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所以人体对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的抵抗力,就叫做免疫.免疫也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AD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当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是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B错误.
C、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当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可发生肿瘤.C正确.
故选:B
二(2017鄂州生物)、判断题(每小题0.5分)
11.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消化道传染病. × .(判断对错)
【考点】RD:传染病的分类.
【分析】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解答】解:人类四大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常见病例如图所示:
所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血液传染病.
故答案为:×
12.(2017鄂州生物)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其他脏器没有影响. × (判断对错)
【考点】T1: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酒精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解答】解: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故答案为:×
1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 (判断对错)
【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分析作答.
【解答】解: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为一种先天性的免疫,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不会因为物种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而特异性免疫则有物种的差异性.
故答案为:×
14.(2017鄂州生物)“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的误解.其实,蚕吐尽丝时并没有死亡,只是发育成不吃不动的卵. × (判断对错)
【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完全变态发育,在幼虫期间,蚕吃桑叶经过4次蜕皮后就吐丝结茧化蛹,蛹在茧内羽化成蛾.
【解答】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在茧内不吃不动,经过十多天羽化成蛾.
故答案为:×.
15.(2017鄂州生物)在蝌蚪向青蛙的转变过程中,蝌蚪先长出前肢. × .
【考点】J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结合对生活蝌蚪、青蛙的观察及课本知识的学习进行记忆.
【解答】解:青蛙属于变态发育,如图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a)→蝌蚪【先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b→c)】→蝌蚪长出后肢、前肢(d、e)→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f)→幼蛙(g)→成蛙(h).所以在蝌蚪向青蛙的转变过程中,蝌蚪先长出前肢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2017鄂州生物)“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 .(判断对错)
【考点】K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变异现象,解答时可以从遗传、变异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故答案为:×.
17.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判断对错)
【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解答】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 (判断对错)
【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答】解: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性状的显隐表现取决于亲本遗传给子代的基因组合;生物产生不同的性状后,是否能保留下来是由环境决定的,能适应环境性状会被保留下来,其出现频率会较高,不能适应环境的性状被淘汰,其出现的频率较低.因此并非出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9.(2017鄂州生物)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 (判断对错)
【考点】NA:生物学史.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故答案为:×
20.(2017鄂州生物)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血亲,如兄弟姐妹. × .(判断对错)
【考点】KC: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分析】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据此解答.
【解答】解: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自己与兄弟姐妹及其伯叔姑、姨舅之间就属旁系血亲.所以题干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