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5.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观察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6.清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红.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酸或遇碱会改变颜色.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出结论
7.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市今天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可吸入颗粒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8.(2017恩施化学)关于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很活泼的气体,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氧气能燃烧,也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常见氧化剂
D.氧气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9.下列反应既不是氧化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Mg+O2MgO
B.石蜡+O2CO2+H2O
C.KMnO4K2MnO4+MnO2+O2
D.P+O2P2O5
10.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里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炭,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有水流入,乙瓶没有
D.甲乙两瓶均没有
二、(2017恩施化学)非选择题
11.试管洗干净的标志是 .
12.根据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按编号分别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③ ;⑥ ;
(2)用编号填空:能加热的仪器是 ;可用于收集气的仪器是 .
(3)⑤号仪器的主要用途是 .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
14.实验室有5、10、20、50、100等毫升的量筒,现要量取40毫升的液体,应取 毫升量筒.若读数时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所取液体的真实体积 (<、>、=)40毫升.
15.某同学称25.2克高锰酸钾时,称量完毕时,发现砝码和物体放错盘,问该同学实际称量的质量是 克.
16.A B两图分别是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1)可观察到的现象A B:
(2)其中水的作用是:A ,A中是否可用砂来替代:
(3)A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B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7.(2017恩施化学)在下流物质中:①洁净的空气,②冰水混合物 ③液态氧气 ④锌粒
⑤河水 ⑥二氧化碳 ⑦磷 ⑧硫酸铜,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18.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硫、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这说明了:
(1)氧气能支持燃烧
(2) .
19.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的气体250mL两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20.如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3)(2017恩施化学)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只答一点).
【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九(8)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是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2017恩施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2017恩施化学)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答题卡内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考点】化学的用途.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特征是能生成新物质,因而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故A正确;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有益处,也有害处,故B错误;
C、化学可以使我们的食物、衣物、生活用品等等丰富多彩,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特征是能生成新物质,所以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自然界许多不存在的物质,故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2017恩施化学)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用高分子薄膜装一些美丽的鸟儿,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过段时间取出,鸟儿依旧如初,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良好的绝热性 B.良好的导电性 C.隔水 透气 D.熔点高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高分子薄膜有隔水性,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有透气性.
【解答】解:A、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故A错误;
B、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C、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过段时间取出,鸟儿依旧如初,说明高分子薄膜具有隔水性,小鸟能呼吸说明有透气性,故C正确;
D、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熔点高,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3.(2017恩施化学)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粮食能酿酒
B.氧气加压降温到﹣183℃时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C.蜡烛受热会融化
D.盐酸滴到大理石上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2017恩施化学)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所以粮食能酿酒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氧气加压降温到﹣183℃时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属于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蜡烛受热会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盐酸滴到大理石上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2017恩施化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观察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通过闻气体的气味无法鉴别,故错误;
B、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6.(2017恩施化学)清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红.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酸或遇碱会改变颜色.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出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酸或遇碱会改变颜色,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
B、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酸或遇碱会改变颜色,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正确.
C、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酸或遇碱会改变颜色,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
D、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酸或遇碱会改变颜色,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而不是做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7恩施化学)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市今天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可吸入颗粒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
【解答】解: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沙尘暴天气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体.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告诉我们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人要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并做好宣传.
8.关于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很活泼的气体,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氧气能燃烧,也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常见氧化剂
D.氧气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考点】(2017恩施化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解答;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
C、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解答;
D、根据氧气的用途解答.
【解答】解: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所有物质,故错误;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D、氧气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反应既不是氧化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Mg+O2MgO
B.石蜡+O2CO2+H2O
C.KMnO4K2MnO4+MnO2+O2
D.P+O2P2O5
【考点】(2017恩施化学)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Mg+O2Mg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O2CO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C、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D、P+O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17恩施化学)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里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炭,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有水流入,乙瓶没有
D.甲乙两瓶均没有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磷燃烧后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而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根据集气瓶甲、乙中的压强的变化来选择答案即可.
【解答】解:甲中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从而使水进入瓶中,且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乙瓶中的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二氧化碳代替了氧气的位置,使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乙瓶中.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红磷和碳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生成物的性质才能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2017恩施化学)非选择题
11.试管洗干净的标志是 洗涤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玻璃的性质来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解:根据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玻璃的性质,玻璃是会被水浸润的.(放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的一滴水,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进入水里再取出来,玻璃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现象叫做浸润.)如果有水滴或成股流而下,说明玻璃表面有让水不浸润的物质的存在,间接证明玻璃不干净.
故答案为:洗涤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点评】(2017恩施化学)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玻璃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的洗涤的操作方法是:①对附有易去除物质的简单仪器,如试管.烧杯等,用试管刷蘸取合成洗涤剂刷洗.在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时,须用力适当,避免损坏仪器及划伤皮肤.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当倒置仪器,器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无成滴水珠,也不成股流下时,即已洗净.③对附有难去除附着物的玻璃仪器,在使用合适的洗涤剂使附着物溶解后,去掉洗涤残液,再用试管刷刷洗,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④一些构造比较精细、复杂的玻璃仪器,无法用毛刷刷洗,如容量瓶、移液管等,可以用洗涤液浸洗.
12.根据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按编号分别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③ 漏斗 ;⑥ 集气瓶 ;
(2)用编号填空:能加热的仪器是 ①④ ;可用于收集气的仪器是 ⑥ .
(3)⑤号仪器的主要用途是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1)按编号分别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③漏斗;⑥集气瓶;故填:③漏斗;⑥集气瓶;
(2)能加热的仪器是试管和烧杯,其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可用于收集气的仪器是集气瓶;故填:①④;⑥;
(3)⑤号仪器是量筒,主要用途是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故填: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留心观察就可做好此题.
13.(2017恩施化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先预热;试管上不能有水珠;试管夹夹在中上部;手拿试管夹长柄;液体不超过;用外焰加热;加热时要来回晃动使受热均匀.
【解答】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是正确的操作;
②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其后果往往是加热沸腾后液体飞溅出现事故;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
故选:C.
【点评】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先进行加热前的预热;②试管上不能有水珠;有水珠要擦干③试管夹夹在中上部;④手拿试管夹长柄;⑤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⑥用外焰给其加热;⑦加热时要来回晃动使受热均匀.
14.实验室有5、10、20、50、100等毫升的量筒,现要量取40毫升的液体,应取 50 毫升量筒.若读数时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所取液体的真实体积 > (<、>、=)40毫升.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量筒用于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量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答】解:要量取40毫升的水,应选用50毫升的量筒,量筒用于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使用量筒时,先倒至接近所需刻度,然后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该用胶头滴管滴至所需刻度,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若读数时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所取液体的真实体积偏大.
故答案为:50;>.
【点评】量筒是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同学们一定要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15.(2017恩施化学)某同学称25.2克高锰酸钾时,称量完毕时,发现砝码和物体放错盘,问该同学实际称量的质量是 24.8 克.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根据题意,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所用砝码的质量为25g,游码的质量为0.2g;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25g﹣0.2g=24.8g.
故答案为:24.8g.
【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A B两图分别是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1)可观察到的现象A 有明亮蓝紫色火焰 B: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其中水的作用是:A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A中是否可用砂来替代: 不能
(3)A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B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集气瓶底部的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底部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然后可以根据它们反应的生成物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2017恩施化学)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铁丝燃烧时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硫燃烧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而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所以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因此不能用沙替代;
(3)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硫,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1)有明亮蓝紫色火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不能.
(3)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完成题中两个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留一些水,注意水的作用.
17.在下流物质中:①洁净的空气,②冰水混合物 ③液态氧气 ④锌粒
⑤河水 ⑥二氧化碳 ⑦磷 ⑧硫酸铜,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⑤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水)、液氧、锌、二氧化碳、磷和硫酸铜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
故填:①⑤.
【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
18.(2017恩施化学)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硫、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这说明了:
(1)氧气能支持燃烧
(2)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硫、碳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浓度有关,故填: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影响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氧气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9.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的气体250mL两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专题】(2017恩施化学)填写实验报告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插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瓶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少.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插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 |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17恩施化学)如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
(2)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只答一点).
【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九(8)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2017恩施化学)(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A (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不能 ,原因是 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水蒸气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 C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AB ,因为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结合蜡烛燃烧实验:
(1)根据实验内容猜测实验目的;
(2)根据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解答;
(3)白烟是汽化的石蜡,可燃.
【实验验证】(1)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判断是验证哪种假设即可;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是为证明是否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为假设C提供依据;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可排除假设AB,可以据此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解:
(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是为了根据火柴烧焦的程度判断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故答案为: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2)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
故答案为: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要保证实验成功,应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白烟与烛芯不断开;
【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
(1)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2)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实验验证】(1)A;不能;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C;A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蜡烛燃烧实验的了解,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就能正确解答.
第21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