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在5A左右,额定功率在P=UI=220V×5A=1100W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音调就越高
【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声现象;信息的传递.
【分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B、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B错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正确;
D、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途径及电磁波的有关应用,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3.图1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透镜为凹透镜 B.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
【解答】解:A、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故A错误;
B、放大镜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故B错误;
C、此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故C错误;
D、此透镜是凸透镜,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凹透镜的成像情况.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眼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在图2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 B仲夏露似珍珠 C深秋霜打枝头 D严冬冰雕变小
【考点】液化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物态变化.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初春,河流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错误;
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
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寒冬,冰雕逐渐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在火炉边烤火 B.夏天穿薄衣服凉快
C.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 D.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火炉边烤火、薄衣服凉快、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不符合题意;
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属于基础题目.
6.下列对厨房里物理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脱手的土豆下落的越来越快,是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分析四个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结合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平衡力的辨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惯性不是作用,故A选项错误;
B、脱手的土豆下落的越来越快,是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故B选项正确;
C、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饺子上的花边是由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和平衡力的辨别、力的相互作用、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7.图3甲是一个磁信息阅读器的原理图,将磁卡刷过检测头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读取到相应的信息,该阅读器与图3乙所示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甲
A B C D
【考点】电磁感应.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按题意所说,刷卡机检测头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在选项中找出探究电磁感应的对应图即可.
【解答】解:
A、如图电路中有电源,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A错误..
B、如图电路中没有电源,当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选项,故B正确
C、图中是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故C错误
D、当将导体棒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故说明通电直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科学家奥斯特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图非常相似,主要区别是电路中是否有电源,电路中有电源的是电动机,电路中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
8.图4是汽车刹车原理图,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一根能绕O点转动的杠杆,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油受到挤压从而推动活塞向左移,活塞挤压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当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4
A.刹车盘的温度不会升高 B.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费力杠杆
C.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摩擦力越大
D.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考点】杠杆的分类;力作用的相互性;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专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简单机械.
【分析】克服摩擦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受力物体的相反作用力.
【解答】解:
A、刹车时,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刹车盘的温度会升高,故A错误;
B、由图,O点为支点,活塞对金属杆的力是阻力,脚对刹车踏板的力是动力,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这是一个省力杠杆,故B错误;
C、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C正确;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对脚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杠杆类型的识别、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关键.
9.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内盛有适量的A液体,乙容器内盛有适量的B液体.将同一个苹果先后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苹果静止后的浮沉状况及液体的深度如图5所示.对图中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图5
A.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B.苹果排开A液体的重力小于苹果排开B液体的重力
C.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苹果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苹果在B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错解分析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浮沉的应用.
【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再根据p=ρgh判断对杯底的压强关系.
由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中液体的重力之和,则根据F=G=ρgV得出液体重力的大小;最后根据p=即可比较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因为苹果在A液体中漂浮,所以苹果的密度小于A液体的密度;因为苹果在B液体中悬浮,所以苹果的密度等于B液体的密度.因此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
A、因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AB液面相同,体积相同,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所以A液体重力大于B液体重力,由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中液体的重力之和,则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根据p=即可比较得出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故A正确;
B、苹果在A液体中漂浮,苹果受到的浮力等于苹果的重力;苹果在B液体中悬浮,苹果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苹果的重力;因此在A和B液体中苹果所受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苹果排开A液体的重力等于苹果排开B液体的重力,故B错误;
C、放入苹果后,液面等高,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C错误;
D、苹果在A液体中漂浮,苹果受到的浮力等于苹果的重力;苹果在B液体中悬浮,苹果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苹果的重力;因此在A和B液体中苹果所受浮力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压力、压强的比较和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图6 等效电路图
A.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
B.电灯消耗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C.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A~0.6A
D.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1.2W~3.6W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压轴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动态电路变化范围
【分析】A、根据题意判断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其确定变阻器的阻值范围;
BC、根据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灯泡的规格判断电流的最大值,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的最小值;
根据电流的变化范围,由P=UI计算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得出结论;
D、根据灯丝的阻值不变,结合电流的变化得出灯泡电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由P=UI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值I额===0.3A,灯泡的电阻值RL===10Ω;
A、由电路图知,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可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A,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为3V,未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电流最大时,为变阻器允许的最小值,所以R小===10Ω,可得变阻器的变化范围为10~20Ω,A错误;
B 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2A,灯泡的最小电功率PL小=U小I小=(I小)2RL=(0.2A)2×10Ω=0.4W;
灯泡的最大功率等于0.9W,所以灯泡的功率范围为0.4W~0.9W,B正确.
CD、当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I小===0.2A,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小=UI小=6V×0.2A=1.2W;
由A知,I大=0.3A,则P大=UI大=6V×0.3A=1.8W,可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范围为0.2A~0.3A,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1.2W~1.8W,C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有关电功率的应用分析,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能够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值是关键.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考点】物理学史太阳能的利用.
【专题】物理学史和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在自然界短时间就能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解答】解: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被广泛利用;
故答案为:欧姆,可再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史以及太阳能特点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2.小瑞用相同质量的色拉油和水加工同样的青菜,用同样的锅在相同火力下同时加热,发现色拉油升温比水快,这说明色拉油的 比热容 比水小;一段时间后,色拉油把菜炸黄了,而水没有,这说明色拉油的 沸点 比水高.(选填:“熔点”、“沸点”、“比热容”或“凝固点”)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热和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水的比热容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解答】解:用同样的火力分别给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和色拉油加热,发现色拉油温度升高的快,这是因为色拉油的比热容小;
一段时间后,色拉油把菜炸黄了,而水没有,这是因为色拉油的沸点比水高.
故本题答案为:比热容;沸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以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的关系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2.沿海地区,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如图7甲是某地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成.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它的形状如图7乙所示,风叶叶片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7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是利用 电磁感应 原理,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风机叶片要用密度较 小 、硬度较大的复合材料制成;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7乙所示的情况,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使风叶旋转;
(3)由图象可以知道,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风速越大,发电机组的电功率 越大 ;当沿海地区遭遇台风时,给风力发电带来的后果是 根据图像可知风速过大,发电机组功率为0,无法产生电能。
图7
【考点】能源的分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电功率.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所以风能是可再生资源.
(2))①风机叶片材料质量轻减小阻力易于转动,强度高防止变形,耐磨损增加使用寿命,密度小可以减小质量,硬度大增加使用寿命;
②叶片上面弧形,下面平面,风经过叶片时,分析叶片上下空气流速,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分析压强大小,分析受力情况.
(3)风力发电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用电磁感应原理.
(4)由图象丙进行分析,风速比较小时和风速比较大时,不会产生电能,在一定范围内电功率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风速增大,电功率不变.
三 作图与解答题(13题2分,14题4分,共6分)
13.如图8甲所示,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甲),请在图8乙中以O为入射点画出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折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关键知道折射光线好像从它的虚像上发出的.
14.上面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二节的插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图中描述的现象。
【考点】生活用电安全
【解答】用题意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根据P=UI,推出I=P/U,可知在总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根据可知,在电路中的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导致干路上产生的热量过多,从而容易引起火灾。
四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每图1分,共24分)
15.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利用学校实验室的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9甲所示,他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着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9乙所示;最后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9丙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把天平放在 水平 的实验台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
(2)零件的质量为 62 g,体积为 20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3.1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9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实验题.
【分析】(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的位置使天平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游码放在右盘,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然后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两者之差就是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可以用ρ=求出;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图中指针偏左,说明左边重,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为50g+10g=60g,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为2g,左盘中物体的质量为m=60g+2g=62g;
零件的体积是利用排水法来测量的,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ml,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80ml,金属块的体积为V=80ml﹣60ml=20ml=20cm3;
金属块的密度ρ===3.1g/cm3;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零件磨损后,质量和体积减小,但这种金属块的材料不变,密度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右;62;20;3.1;不变.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
①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②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的测量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实验,需要掌握.
(1)完成上述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完成第一步在移动蜡烛B的过程中,人眼一直在蜡烛 A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的大小 相同
(3)第二步的操作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在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10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等效替代法;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
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
【解答】解: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可知,蜡烛A的像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图11
(1)欲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造成以上实验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3)在测量时,眼睛应始终注视 电压 表的示数,当达到设定值时,再读出另一表的示数,根据图像可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5 W
(4)根据图像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其原因是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考点】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灯泡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按要求连接滑动变阻器.
(2)电路故障分两类:短路和断路.电路短路时,短路部分无电压,电流大;电路断路时,断路部分无电流,电压大;
(3)要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由图乙读出电流,根据P=UI计算出其电功率;
(4)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
【解答】
解:(1)灯泡额定电压是2.5V,因此电压表选0~3V量程,滑动变阻器接A接线柱时,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注意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
(2)灯泡不亮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部分断路,即小灯泡断路;
(3)测量小电灯额定功率,移动变阻滑的滑片P,眼睛应先注视电压表的示数,直到示数为2.5V;由图乙可知,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是,小灯泡中电流I=0.2A,则P=UI=2.5V×0.2A=0.5W;
(4)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因为不同电压下灯泡中电流不同、灯丝的温度不同,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18.研究人员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1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v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为汽车行驶速度v=20m/s时空气阻力F1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m2时空气阻力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
表1
S/m2 | 1.0 | 2.0 | 3.0 | 4.0 |
F1/N | 103 | 206 | 309 | 412 |
表2
v/m•s﹣1 | 10 | 20 | 30 | 40 |
F1/N | 103 | 412 |
| 1648 |
(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正比 关系.
(2)表2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 927 N.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 空气密度(或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1)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汽车行驶的速度相同,探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也称风阻)与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S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也称风阻)与行驶的速度关系时,要控制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一定,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还与风速有关,还有可能与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
(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汽车正面投影面积S增大到2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2倍;汽车正面投影面积S增大到3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3倍;所以可得出结论: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与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成正比;
(2)探究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也称风阻)与行驶的速度关系时,要控制汽车正面的投影面积相同;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2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4倍;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4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16倍;所以当汽车行驶速度增大到3倍时,汽车所受空气阻力增大到9倍,所以缺少的数据为103N×9=927N;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还与风速有关,还有可能与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
(1)正比;(2)927;(3)风速(或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
【点评】此题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的关系,这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要熟练掌握.
(1)在实验中,将单刀双掷开关S从1拨到2时,若观察到电压表 示数 变小 ,则Q内是纯净水,否则Q内是矿泉水;
(2)若想继续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型号 相同, 长度 不同的两根玻璃管,再装满同种水,接入图12所示的电路重复上面的操作。
图12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P(或Q)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根据矿泉水和纯净水的导电能力判断单刀双掷开关S从1拨到2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然后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P(或Q)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当待测水是矿泉水时,P、Q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装满矿泉水时电阻相等,
单刀双掷开关S从1拨到2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由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当待测水是纯净水时,
因矿泉水的导电能力较强,纯净水的导电能力较差,
所以,单刀双掷开关S从1拨到2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由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2 )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影响电阻的因素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四 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结果不得分)
20.如图13所示,被称为“世界最快的水陆两栖车”的“美洲豹”已经在海外正式上市.该车车身质量约1300Kg,长度4.6m,可乘坐4人,水上速度可达到72km/h,陆上速度最高达130km/h.“美洲豹”停在平直公路上时,轮眙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大约为,,“美洲豹”车轮可通过液压方式进入底盘,使用一个喷气驱动控制杆从汽车切换成快艇,只需要短短15秒.若“美洲豹”在水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约是车重的0.3倍,g取10N/kg,请你计算;
(1)“美洲豹”在陆地上以最高速度行驶0.5小时,通过的路程;
(2)停放在水平公路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3)“美洲豹”以最高速度在水上匀速行驶时,此时发动机的功率;
图13
【解答】解:(1)由v=得,路程:
s=vt=130km/h×0.5h=65km;
(2)“美洲豹”对地面的压力F=G=mg=1300kg×10N/kg=13000N,
对地面的压强p===1.3×105Pa;
(3)由题可求出F阻=0.3G=0.3×1.3×104N=3.9×103N;
因为车做匀速行驶,由二力平衡条件知:F牵=F阻=3.9×103N;
v=72km/h=20m/s,
P===Fv=F牵v=3.9×103N×20m/s=7.8×104W.
答:(1)通过的路程是65km;
(2)此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3×105Pa;
(3)此时发动机的功率为7.8×104W.
(1)当S旋到位置1时,水龙头流出 冷 水;(选填“冷”、“温”或“热”)
(2)电热丝R1的阻值是多少?
(3)小厨宝的加热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热量的计算;电功的计算.
【专题】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1)根据开关位置的改变,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情况,然后根据电功率公式判断功率的大小,由此可知热水或温水的档位;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3)知道温水功率,利用电功率公式求R1的阻值;
【解答】解:
(1)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处于开路,放出的是冷水;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电路电阻最大,由P=可知,此时功率最小,可见此时放出的是温水;当开关处于位置3时,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电路电阻最变小,由P=可知,此时功率最大,所以此时放出的是热水;
(2)已知温水功率P温水=880W,
由P=可得:
R1===55Ω;
(3)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5kg×(50℃﹣20℃)=6.3×104J;
当开关处于位置3时,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R并===Ω,
W=t=t=×35s=69300J.
所以%=90.9%
【点评】此题是一道电热综合题,考查了电功率、欧姆定律、电路的分析推断状态、电能和热量的计算,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