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这样记忆:
a.谐音记忆:韩赵魏,楚咽(燕)气(齐)。
b.方位记忆:根据东方六国的地理位置进行记忆,先灭中间的三国韩赵魏(顺序是南北中间),在灭剩余三国楚燕齐(顺序仍然是南北中间)。
齐国: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
楚国:芈姓;熊氏。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
燕国:姬姓,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公元前222年燕灭于秦。
赵国:嬴姓;赵氏。三晋分家之初(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但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
魏国:姬姓;魏(毕)氏。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韩国:姬姓;韩氏。韩国先祖为晋公族。在晋悼公复霸时,韩氏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公元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秦国:嬴姓;赵(秦)氏。秦国之初,土地贫瘠,国力并不强盛,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至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bai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找来的战国七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合纵连横的详细解释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大家快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那么大家知道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吗?欢迎阅读本文。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春秋。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
不是,春秋是以孔子修订鲁国的史书《春秋》为参照划分的,记载的是东周前期,以晋楚两极为主的诸侯争霸的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分解后,形成了七雄并...
吴起是卫国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孔乙己是贫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在书中,孔乙己是一个知识分子,满口“之乎者也”,但是他很穷,还窃书,说过“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窃,”被人嘲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