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5.小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17.31cm B.17.32cm C.17.52cm D.17.30cm
6.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7、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24m/S C、25m/S D、50m/S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9.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0.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1.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12.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13(多选题)、火车车厢长20 m,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乘客用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B.乘客用多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C.乘客用少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D.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 s也可能少于10 s
14、(多选题)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二填空题(14分)
15.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
1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7.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方法 |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现象 | 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 | |
问题 讨论 |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
18.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 ___________传播到客船上。
19、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20、如图19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__cm。
2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 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3 实验探究题(19分)
22.(6分)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 橡皮筋长短 | 橡皮筋粗细 | 振动快慢 | 声音 |
甲 | 相同 | 细 | 快 | 尖锐 |
乙 | 相同 | 粗 | 慢 | 低沉 |
②两次敲打音叉,观察音叉溅起的水花,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 有关,即振动的 越大,则 越高。
(2)实验②主要研究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 有关,即 越大,则
越大。
23.(8分)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21-甲。
(1) 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21-乙所示。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 m。
(2) 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21-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 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4.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四计算题
25.(4分)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由于山崖对声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进入正前方的山洞隧道口之前鸣笛,经过2s司机听到了回声,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多远?
26.(5分)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长,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2)查阅资料:小明和小军上网查询了一些关于声速的数据,如下表:
|
|
|
|
物质 | 声速/(m·s-1) |
|
|
空气 | 340 |
|
|
海水 | 1531 |
|
|
大理石 | 3810 |
|
|
物质 | 声速/(m·s-1) |
|
|
铝 | 5000 |
|
|
铁、钢 | 5200 |
|
|
铜 | 3750 |
|
|
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