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采用全封闭隔音表示声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音的传播
B.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 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 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5. (2018营口物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 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6. 下列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D )
7.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 人的正常体温约46 ℃ B. 初中生的身高一般为1.6 m左右
C. 一个鸡蛋的质量1 kg D. 人跑步的速度20 m/s
8.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B )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
9. 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A )
10. 今年4月份,我市各地陆续下起了冰雹,范围广,颗粒大,在近几十年来十分罕见.冰雹落到地上,不久就“不见了”,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是( A )
A. 熔化 B. 液化 C. 凝固 D. 升华
11.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
A.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 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 冻豆腐解冻后,发现里面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中的水凝固后又熔化形成的
13.(2018营口物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 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14.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15. (多选)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 在t=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6. 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12.02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如图乙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
甲
乙
17. 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我们听到的爆竹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耳朵的.
18.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音调发生变化.
19. 在书店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识语,其中“大”是指声音的响度(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0. 小明用MP3 给自己录音,然后播放时发现,原本浑厚有力的男声变为了纤纤细弱的女声,仔细查看发现他播放时加快了播放的速度,这使得扬声器振动的频率加快,从该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使得男声变为女声.当他把播放器喇叭边的按钮(如图所示)调节到最右侧时,声音震耳欲聋,这个按钮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
第20题图
第23题图
21. 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蒸发,这种物态变化会吸热.
22. 炎热的夏天,小明想快速喝上冰镇酸奶,于是将一袋酸奶放入了冰箱的冷冻室.等帮助妈妈干完家务后小明发现,放入冰箱的酸奶已冻成了“冰块酸奶”.在酸奶的冰冻过程中,酸奶的内能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叫凝固.
23.(2018营口物理)2015年8月11日,来自挪威的翼装飞行运动员艾斯朋从天门山顶跳下,另一位极限运动员比约恩借助飞机低空跳伞,二位选手各自飞行一段时间后,低空跳伞者准确地落在翼装飞行者身上并短暂停留.如图在短暂停留的瞬间,若以艾斯朋为参照物,比约恩是静止,若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则比约恩是运动.
24. 如图所示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20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1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 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遥控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选填“甲”或“乙”),丙车的速度为0.625 m/s,甲通过20 m所用的时间是20s.
三、简答题(4分)
26. 夏天吹电风扇虽不能降低气温,但人却感觉很凉快,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快,这是因为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四、(2018营口物理)计算题(8分)
27. 快速公交“BRT” 项目试运营,起点站和终点站全长约为24 km.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 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该“BRT”运行过程中,乘客相对于公交是静止(选题“运动”或“静止”)的.
(2)“BRT”从起点站至终点站需要多长时间?
(3)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54 km/h 的速度运行60 s,停车12 s,再以36 km/h 的速度运行36 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解:(2)需要时间t===0.8 h
(3)v1=54 km/h=15 m/s,v2=36 km/h=10 m/s
s1=v1t1=15 m/s×60 s=900 m
s2=v2t2=10 m/s×36 s=360 m
总路程s′=s1+s2=900 m+360 m=1 260 m
平均速度v===≈11.67 m/s
五、实验探究题(共17分)
28. (4分)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69℃;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 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固液共存,该物质为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9. (8分)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损失,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
(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5)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杯水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和Qb,则Qa等于Q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0. (5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v=(用公式表达).
(2)该实验的目的是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或停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