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大庆中考 > 大庆中考试题 > 大庆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大庆中考化学模拟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10-27 08:24:14文/张平

2018大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B.镁带燃烧C.石蜡熔化D.橙子榨汁

2.属于纯净物的(  )

A.食醋B.生铁C.液态氧D.洁净的空气

3.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图所示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净水

B.

金刚石做装饰品

C.

铜丝做导线

D.

 

氢气作高能燃料

5.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块状固体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6.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化学符号的是(  )

A.CuB.NO2C.ND.SO2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铝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的白烟

C.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8.汽车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是2CO+2NO2X+N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O2B.CO2C.H2OD.C

9.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酱油呈碱性

B.牙膏呈酸性

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10.氧化铟锡是制触摸屏的重要材料,它由氧化锡和氧化铟熔融而成.氧化铟(In2O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

A.0B.+3C.+2D.+6

11.民以食为天,下列食用方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松花蛋时,可加入一些醋去除涩味

B.火腿肠中可大量的使用亚硝酸钠保持肉质鲜美

C.保存白菜时,可在白菜上喷洒甲醛以防其腐烂

D.用地沟油炸制油条

1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B.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13.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A.B.

C.D.

14.除去如表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u(Fe)

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CaCO3)

适量的稀盐酸

蒸发

C

KNO3(NaCl)

足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

D

Zn(NO3)2溶液(AgNO3)

足量锌粒

过滤

A.AB.BC.CD.D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B.Cu和MgC.Zn和CuD.Mg和Al

17.下列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C.某固体物质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该固体一定是生石灰

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1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三、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9.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回答:

(1)两个氢原子  ;(2)3个氢氧根离子  ;(3)不含金属离子的盐  .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现有如下几种常见物质:A、氧气B、二氧化碳C、食盐D、盐酸E、氢氧化钠.

请用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填写: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是  ,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厨房中用于调味,交通中用于消除地面积雪的是  .

Ⅱ.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的  元素,人体缺维生素C容易患  .

Ⅲ.右图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为燃气.

①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当“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M的化学式为  .

21.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Ⅰ.某自来水厂中加入明矾作用是  

Ⅱ.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a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

Ⅲ.电解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从示意图中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填写编号).

A.反应前后共有6种原子,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为3种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E.该化学反应中,氢、氧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F.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22.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实验A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该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偏大和偏小各一种)  、  .

Ⅱ.实验B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

Ⅲ.实验C中在烧杯内壁涂一层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

23.根据如图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  .

(2)若在常温下乙是气体,则X是  .

24.向Al(NO3)3、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5.塑料的品种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如图所示的食品保鲜膜就是一种塑料制品,请回答:该保鲜膜具有哪些性质(至少答两点)?随意丢弃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请你谈一点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

26.在课外小实验中,小强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如图2为小强同学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请说出两组实验设计的共同优点及不同优点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27.请你说说:“女娲补天”的传说中,“补天”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补天”这一现象?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答出一点即可)

28.某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右,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西服成分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2)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3)我们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来验证面料中一定含有羊毛,其现象是什么?

 

五、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9.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  ,乙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  (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  (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0.小刚同学认为家里废锁的锁芯是黄铜,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它的成分.他们将锁芯样品放入一个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物,然后将其过滤.

(1)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的理由是  .

(2)证明黄铜中含有锌的现象是  .

(3)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4)探究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1题4分,32题7分共11分)

31.“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人喝了这样的饮用品,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完成下列问题: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4)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2.(7分)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8大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B.镁带燃烧C.石蜡熔化D.橙子榨汁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镁带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属于纯净物的(  )

A.食醋B.生铁C.液态氧D.洁净的空气

【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331: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516: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食醋是醋酸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生铁中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态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D、洁净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B:氧气的工业制法;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空气属于混合物来分析;

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法的实质来分析;

D.根据空气的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错误;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故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等,难度不大.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图所示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净水

B.

金刚石做装饰品

C.

铜丝做导线

D.

 

氢气作高能燃料

【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毒性等.

【解答】解:A、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金刚石做装饰品只是将其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块状固体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48:固体药品的取用;49:液体药品的取用;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

B、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为了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图中水注入到硫酸里面操作错误,应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否则会溅出伤人,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固体药品的取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6.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化学符号的是(  )

A.CuB.NO2C.ND.SO2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C3: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二氧化氮的化学式,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和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属于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氮气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铝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的白烟

C.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85:金属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524:金属与金属材料;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D、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铝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的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显酸性)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汽车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是2CO+2NO2X+N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O2B.CO2C.H2OD.C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化学方程式求出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2CO+2NO2X+N2可知:

反应前碳原子个数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氮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9.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酱油呈碱性

B.牙膏呈酸性

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碱性溶液的pH大于7,pH越大,碱性越强,酸性溶液的pH小于7,pH越小,酸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等于7,据此解答.

【解答】解:A、酱油的pH约为5,小于7,呈酸性,错误;

B、牙膏酱油的pH约为9,大于7,呈碱性,错误;

C、玉米粥的pH大于7,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正确;

D、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弱,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氧化铟锡是制触摸屏的重要材料,它由氧化锡和氧化铟熔融而成.氧化铟(In2O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

A.0B.+3C.+2D.+6

【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钇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民以食为天,下列食用方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松花蛋时,可加入一些醋去除涩味

B.火腿肠中可大量的使用亚硝酸钠保持肉质鲜美

C.保存白菜时,可在白菜上喷洒甲醛以防其腐烂

D.用地沟油炸制油条

【考点】J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323:化学知识生活化;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A、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地沟油含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可以中和碱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所以火腿中不能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不可在白菜上喷洒甲醛以防其腐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地沟油含有毒素,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1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B.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考点】94: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6T: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HI:几种常用的灭火器;I1:塑料及其应用.

【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解答;

B、根据成型后的塑料还可以重新加热融化者属于热塑性塑料;成型后的塑料不能够重新加热融化者属于热固性塑料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分析;

D、根据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解答.

【解答】解:A、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故错误;

B、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故正确;

C、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因此为了避免煤气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错误;

D、图书档案属于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也是维护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基本保障,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A.B.

C.D.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526: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鸡蛋进入瓶内,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

B、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

C、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塑料瓶变瘪,是由于NaOH与CO2反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产生的现象;

D、水槽中盛有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实验现象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

 

14.除去如表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u(Fe)

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CaCO3)

适量的稀盐酸

蒸发

C

KNO3(NaCl)

足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

D

Zn(NO3)2溶液(AgNO3)

足量锌粒

过滤

A.AB.BC.CD.D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85:金属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16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Fe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NO3和NaCl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足量锌粒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4B2:函数图像的应用.

【分析】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明白固体的溶解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

【解答】解:有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温度越低,乙的溶解度越大,它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只能是变得越不饱和;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克,即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8.6%,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B.Cu和MgC.Zn和CuD.Mg和Al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锌、铁、镁、铝都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生成盐和氢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解答】解:A、锌、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652562

由以上关系可知,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因此6g锌、铁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0.2g氢气;

B、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Mg+H2SO4═MgSO4+H2↑,

242

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由以上关系可知,生成0.2g氢气时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因此6g铜、镁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0.2g氢气;

C、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H2SO4═ZnSO4+H2↑,

652

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由以上关系可知,生成0.2g氢气时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因此6g铜、锌合金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2g;

D、镁、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242546

由以上关系可知,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因此6g镁、铝合金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故选:AB.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下列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C.某固体物质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该固体一定是生石灰

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考点】9L:铵态氮肥的检验;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526:常见的碱碱的通性;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C、某固体物质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该固体不一定是生石灰,也可能是氢氧化钠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无色酚酞溶液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考点】31: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93:酸的化学性质;98:酸碱溶液的稀释;9F: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16:压轴实验题.

【分析】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并且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显碱性,并且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3的溶液显酸性,加水时酸性减弱,PH增大,PH接近7但到不了7.

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nSO4+H2↑,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增加,当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两者都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实质是:H++OH﹣═H2OCu+2OH﹣═Cu(OH)2↓因Cu(OH)2能与酸反应,故该过程先发生酸碱中和,酸完全反应后,NaOH再与CuSO4反应,才出现沉淀.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需要高温,因此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生如下反应:CaCOCaO+CO2↑,剩余质量减少,但还有CaO剩余,故不能为0.

【解答】解:A选项应为:

B选项应为:

C选项,因中和优先,所以正确

D选项应为:

故选C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关注实验的过程,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加强读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三、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9.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回答:

(1)两个氢原子 2H ;(2)3个氢氧根离子 3OH﹣ ;(3)不含金属离子的盐 NH4NO3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是不含金属离子的盐.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

(3)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是不含金属离子的盐其化学式为:NH4NO3(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2H;(2)3OH﹣;(3)NH4NO3(或NH4Cl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现有如下几种常见物质:A、氧气B、二氧化碳C、食盐D、盐酸E、氢氧化钠.

请用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填写: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是 氧气 ,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盐酸 ,厨房中用于调味,交通中用于消除地面积雪的是 食盐 .

Ⅱ.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的 钙 元素,人体缺维生素C容易患 坏血病 .

Ⅲ.右图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为燃气.

①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②当“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M的化学式为 CO .

【考点】9G:常用盐的用途;69:氧气的用途;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G5:书写化学方程式;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JE: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13:化学与能源;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Ⅰ.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Ⅱ.根据钙对人体的作用进行分析.

Ⅲ、根据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解.

【解答】解:Ⅰ.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是氧气,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盐酸,厨房中用于调味、交通中用于消除地面积雪的是食盐;

Ⅱ.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元素,人体缺维生素C容易患坏血病.

Ⅲ.①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②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

故答案为:Ⅰ.氧气;盐酸;食盐;Ⅱ.钙;坏血病Ⅲ.①CH4+2O2CO2+2H2O;②CO.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影响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1.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Ⅰ.某自来水厂中加入明矾作用是 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Ⅱ.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a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

Ⅲ.电解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从示意图中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CE (填写编号).

A.反应前后共有6种原子,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为3种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E.该化学反应中,氢、氧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F.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考点】71:电解水实验;76: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Ⅰ.根据净水的原理分析解答.

Ⅱ.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现象分析回答;

Ⅲ.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首先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Ⅰ.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Ⅱ.由装置可知,该装置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试管a中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试管b中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Ⅲ.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共有3种原子,故错误;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为2种,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故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故错误;

E、两种生成物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

F、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答案:

Ⅰ.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Ⅱ.氧气;

Ⅲ.CE

【点评】要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中各物质的用途、电解水的有关知识.

 

22.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实验A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该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偏大和偏小各一种) 止水夹没有夹紧(或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 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

Ⅱ.实验B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熔融物落下炸裂瓶底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升高铁丝的温度 ,

Ⅲ.实验C中在烧杯内壁涂一层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检验生成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

【考点】62:空气组成的测定;68:氧气的化学性质;AB: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Ⅰ.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Ⅱ.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Ⅲ.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Ⅰ.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主要有装置的漏气、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读数时气体的温度没有达到室温气体的体积膨胀等均能造成测量的误差;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止水夹没有夹紧或红磷点燃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过慢,造成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故填:4P+5O22P2O5;止水夹没有夹紧(或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

Ⅱ.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在实验前集气瓶内要放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升高铁丝温度,引燃铁丝;故填:防止熔融物落下炸裂瓶底;升高铁丝的温度;

Ⅲ.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烧杯内壁涂一层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故填:检验生成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考查了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三个实验,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根据如图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 铁 .

(2)若在常温下乙是气体,则X是 碳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F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115: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乙的溶液为浅绿色,则为亚铁溶液,而单质Y是红色固体为铜,所以单质X只能是铁,和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和单质铜.

(2)若在常温下乙是气体,由于乙是化合物,所以乙可以是二氧化碳,则单质可以是碳.

故答案为:

(1)铁;(2)碳(合理即可).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题目时注意两问之间没有必然的限制关系,各自独立.

 

24.向Al(NO3)3、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Al3+和Zn2+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AgNO3=Zn(NO3)2+2Ag(或Zn+2HCl=ZnCl2+H2↑) .(写一个即可)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依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锌可以置换出银,但不能置换出铝,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锌过量,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Ag和Zn(NO3)2溶液,A1(NO3)3不反应.

【解答】解:锌可以置换出银,但不能置换出铝,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锌过量,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Ag和Zn(NO3)2溶液,A1(NO3)3不反应,故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Al3+和Zn2+;反应的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或Zn+2HCl=ZnCl2+H2↑);

故答案为:Al3+和Zn2+;Zn+2AgNO3=Zn(NO3)2+2Ag(或Zn+2HCl=ZnCl2+H2↑).

【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5.塑料的品种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如图所示的食品保鲜膜就是一种塑料制品,请回答:该保鲜膜具有哪些性质(至少答两点)?随意丢弃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请你谈一点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

【考点】I6:白色污染与防治;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16:压轴实验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食品保鲜膜应该具有保鲜、无毒的性质;通过塑料回收再利用,寻找新的可分解的替代品等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解答】解:食品保鲜膜具有调节内外O2、CO2平衡和保留内部果蔬水分的作用,就是具有保鲜的性质;另外食品保鲜膜应该无毒;

减少“白色污染”的可能方法有:塑料减量使用,回收再利用,寻找新的可分解的替代品如淀粉餐具等,也可用化学的方法将废弃物加工成汽油、涂料等.

【点评】白色污染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就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26.在课外小实验中,小强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如图2为小强同学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请说出两组实验设计的共同优点及不同优点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526: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棒棒冰”塑料管的特点以及使用点滴板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使用“棒棒冰”塑料管和点滴板能使使用的药品的质量减小,从而节约药品减少污染;“棒棒冰”塑料管中间的细口可以放固体药品,通过捏塑料管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而点滴板中的优点能同时做多个实验,便于观察对比,故答案为:节约药品减少污染;通过捏塑料管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而点滴板中的优点能同时做多个实验,便于观察对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装置的特点进行.

 

27.请你说说:“女娲补天”的传说中,“补天”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补天”这一现象?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K5: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专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补天”就是要防止臭氧层出现空洞分析解答.

【解答】解:臭氧层损耗是臭氧空洞的真正成因,造成臭氧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化产生的氟氯化合物(氟利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或使用氟利昂制冷剂等,在大气中引起化学反应,所说的“补天”是指修复臭氧空洞.尾气达标排放或不用氟利昂制冷剂,可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臭氧层出现空洞或修复臭氧空洞;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或使用氟利昂制冷剂;尾气达标排放或不用氟利昂制冷剂.

【点评】根据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措施,难度不大.

 

28.某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右,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西服成分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涤纶 .

(2)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3)我们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来验证面料中一定含有羊毛,其现象是什么?

【考点】I4:合成纤维及其应用;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16:压轴实验题;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它具有涤纶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耐腐蚀,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是最好,燃烧后会生成黑色小球;羊毛属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磨性差,不耐高温,燃烧会产生焦羽毛味.

【解答】解:(1)涤纶是重要的合成纤维,故答案为:涤纶

(2)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可以增加面料的强度、弹性、耐磨性、耐腐蚀、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等;故答案为:增加面料的耐磨性等;

(3)天然纤维燃烧会有焦羽毛味,涤纶燃烧时会熔化成黑色小球,故答案为: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纤维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羊毛与涤纶的特性,掌握相关反应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属基础知识的分析考查题.

 

五、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9.(12分)(2015•福州)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 酒精灯 ,乙 烧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A (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 a (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 a (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澄清的石灰水 .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D (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氯化钙 .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4I:蒸发与蒸馏操作;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6M: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根据固液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根据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甲酒精灯;乙烧杯;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故选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故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a进;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从b进,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a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

(4)①固液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蒸发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为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钙.

答案:

(1)酒精灯;烧杯;

(2)A2KMnO4K2MnO4+MnO2+O2↑;a;

(3)CaCO3+2HCl=CaCl2+H2O+CO2↑;a;澄清的石灰水;

(4)①D;引流;②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氯化钙.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0.小刚同学认为家里废锁的锁芯是黄铜,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它的成分.他们将锁芯样品放入一个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物,然后将其过滤.

(1)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的理由是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或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 .

(2)证明黄铜中含有锌的现象是 产生气泡 .

(3)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硫酸锌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硫酸 .

(4)探究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16:压轴实验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氢后金属则不能,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与硫酸不反应,所以无论加入多少硫酸,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2)锌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前面,所以可据加入硫酸有气泡产生判断黄铜中含有锌;

(3)锌与硫酸可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由于硫酸的量不确定,若过量,还可能含有硫酸;

(4)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取样向样品中加入石蕊,若石蕊变红,则含有硫酸;也可向滤液中加入锌、或碳酸钠固体,若有气泡,则含有硫酸;

故答案为:(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或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

(2)产生气泡;

(3)硫酸锌;硫酸;

(4)实验步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并振荡;

实验现象和结论:液体变红,说明滤液中有硫酸.(合理方案均可)

【点评】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反应完成情况、设计实验,能很好考查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1题4分,32题7分共11分)

31.“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人喝了这样的饮用品,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完成下列问题: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90 .

(3)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44:19:32 .

(4)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73.8% .(精确到0.1%)

【考点】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16:压轴实验题;191:化学式的计算;516:物质的分类.

【分析】(1)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可知,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可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38+16×4=390;故填:390;

(3)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可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4):(1×38):(16×4)=144:19:32;故填:144:19:32;

(4)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3.8%.故填:73.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以及有机物的定义,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32.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16:压轴实验题;19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给的条件可以知道所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来分析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并求算出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根据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成的,一个是混合物中含有的,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计算.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xyz4.4g

,x=l0.6g

,y=7.3g

,z=11.7g

(2)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0%

(3)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

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3.6g+73g﹣4.4g=82.2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9%

答:(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9%.

【点评】本题通过计算的形式考查了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本题的易错点就是在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的质量漏算固体中原有的氯化钠.

 

 

查看更多【大庆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