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
一、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二、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
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
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三、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四、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
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问题,因而他不惜修正周礼的“亲亲”原则,主张让非贵族出身的贤才也能参与国政。后人把这种主张叫做“人治”或“贤人政治”。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政治学说的...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物,秦始皇是战国末年出生的。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
孔子的“兴观群怨”,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目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提高这四方面能力,实际上也揭示了诗的四种功能。这四种功能,加上...
前770-前476为春秋时期,前475-前221为战国时期,而孔子生活的阶段为前551年-前479年。所以说孔子大部分都生活在春期时期,而到...
形容音乐的。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
主要内容: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首创私学,以诗、书、礼、乐为教材,内容涉及文史哲诸方面。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孔子的教育模式...
几千年来孔子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在当今,对于孔子研究也一直是全世界的关注点。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