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妙。
6.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7.综合性学习。(9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_①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_②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_③__(阅读、拜读)!”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所给题目。(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春,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所给题目。(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缊: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_
(2)阴布大网____________
(3)须其夜艾______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现代文,完成所给题目。(9分)
俭以养德
张 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04期,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所学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2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走“狗气杀”等小东西。(《故乡》)
17.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所给题目。(13分)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8.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2分)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3.远方也许有撩动心弦的风景,远方也许有点燃梦想的灯塔,远方也许有绵绵不尽的思念……远方是现实的延展,是以踏实为路基、以奋斗为底色成就的精彩。
请以“远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可酌情奖励2分。
2018年安徽淮北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1.(1)肃 朗 (2)sè nǎo (3)撇 A
2.C(同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个冒号,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
3.D(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4.D(“手拿两把板斧”不是鲁提辖,而是李逵)
5.(1)玉垒浮云变古今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荷笠带斜阳 (4)一年之计在于春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6.居高临下 还是谦恭含蓄
7.(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生活处处有礼仪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8.C
9.示例: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1.5分);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1.5分)。
10.(1)依照 (2)暗中,秘密 (3)止,尽 (4)笼罩,捕捉
11.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2.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臆断”的现象(2分);乙文讽喻只看表面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2分)。
13.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1分)。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1分)。②叙议结合(1分)。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1分)。
【乙译文】雁奴是群雁中最小的一只,天性非常机敏警觉。每次群雁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群雁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巧妙设下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群雁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群雁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群雁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群雁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它、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群雁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冯生善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雁奴说》,我感叹文中用欺诈捕捉群雁、嫁祸于雁奴的现象。他的文章这样说:“哪里只是大雁这样呢?人类本来就有这种情况。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
14.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1分),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1分)。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1分)。
16.B
17.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18.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1分);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1分)。
19.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1分),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1分)。
20.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21.(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小心和急切(1分)。(2)运用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彼得的震惊之情(1分)。
22.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1分),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1分);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1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