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正想解衣欲睡时,皎洁的月光照进了我的小屋,没想到在这番凄凉的寺庙里,竟有如此好看的美景。可又有谁能和我一同欣赏着美景呢?对,还有和我遭遇一样的怀民啊!
于是,我快步走向承天寺寻找怀民兄,他的灯还亮着,太好了,他也没有睡下。我与怀民走在院子里,聊聊亲人,聊聊朋友,并非像以前一般讨论朝廷大事。月光洒在了庭院里,如同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那竹影的影子。“怀民兄,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不禁想到了从前啊!”“是啊,如此景色本应在家里与亲人团聚在一起欣赏,可如今……哎”,我们二人下头沉思了起来。经过了无数次在朝政中的勾心斗角后,我现在也只不过是个平民百姓罢了。
哪一个晚上的月色不是这样呢?哪个地方能没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想到这里,我和怀民不约而同的想去湖边走走,惆怅,思绪也都涌现了出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月光照进屋内,我高兴地起床去散步。想到无人同游,我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睡,我们便在庭院中散...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的课文,其作者是宋代文学苏轼。
这句话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原句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的闲人罢了。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苏...
《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背景小编已经为大家找来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本文整理了白话译文,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一方面自己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一同赏月。苏轼,北宋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