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地理 > 地理知识点 > 正文

塞上江南是哪个平原 具体是哪里

2024-12-26 16:11:17文/刘冬晴

“塞上江南”通常指宁夏平原。这里地处西北干旱区,却因黄河水的滋养而与众不同。秦汉起,人们开凿渠道引黄河水灌溉,让荒滩变沃野,种出大片水稻等作物。鱼米飘香、湖泊众多,既有塞北风光,又具江南水乡韵味,成就独特的“塞上江南”美景。

塞上江南是哪个平原 具体是哪里

塞上江南是什么平原

在人们的印象中,塞外往往是黄沙漫天、干旱贫瘠的景象,然而有一处地方却宛如江南般温润富饶,被称作“塞上江南”,它就是宁夏平原。

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中段,得天独厚地受黄河水润泽。回溯历史,秦汉时期,为巩固边疆、发展屯垦,统治者组织人力开凿渠道,引黄河之水灌溉这片土地,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序章。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持续修缮拓展,一系列如唐徕渠、汉延渠等大型灌溉工程交织纵横,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使得宁夏平原稻香四溢、鱼肥藕壮。

从自然景观来看,宁夏平原既有塞北的雄浑壮阔,贺兰山横亘一侧,阻挡风沙;又有江南的婉约柔美,黄河水蜿蜒流淌,滋养出大片湿地与湖泊,水鸟翩跹,芦苇摇曳。人文方面,古老的西夏王陵诉说着往昔神秘王朝的故事,枸杞子等特色物产声名远扬。

凭借着黄河的馈赠与先辈的智慧,宁夏平原打破干旱魔咒,将塞外荒芜化作鱼米之乡,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成为我国大西北一抹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实至名归地拥有“塞上江南”这一美誉。

塞上江南的发展历史

(一)历史开端:秦汉凿渠引生机

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传奇开篇于秦汉。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边疆,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之地,设北地郡,迁民屯垦。数万人携着对新生活的期盼,扎根这片陌生土地,在牛首山脚下的富平县开启农耕新程。

因驻军与百姓的粮食需求迫切,人们依黄河而居,凭借简陋工具,从奔腾的黄河水辟出渠道,引水解渴,秦渠由此诞生,尽管原始粗放,却如生命脐带,滋养荒芜土地,农耕星火渐起。

至汉朝,匈奴威胁仍在,汉武帝推行更宏大的军屯与移民实边策。百万内地居民如潮水奔赴西北边郡,宁夏平原人口骤增,民政、军政机构林立。

为饱腹求生,水利建设加速,河东现汉渠,引水口于秦渠上方,巧妙绕流,灌溉更广;河西有汉延渠、光禄渠延展,四大干渠初步勾勒引黄自流灌溉雏形,为后世水利布局奠基,宁夏平原农耕文化自此扎根。

(二)历代开拓:渠系织就繁华网

自秦汉起,历代王朝接力,为宁夏平原添彩。唐朝时,宁夏平原作为边防要地与丝路节点,引黄灌渠拓展,薄骨律渠、特进渠等五大干渠与诸多支渠交织,干渠贯通南北,支渠纵横东西,形成严密自流灌溉网,滋养作物,保障军需民用,也促丝路商贸繁荣,中原与西域文化、物资于此汇聚交流。

元代,郭守敬临宁夏“兴复滨河诸渠”,率民众疏浚修复,12条主干渠、68条支渠重生,9万余顷土地复得灌溉,农业再兴。

明清时期,宁夏平原水利持续精进,明大规模屯田,修元末毁渠;清推行“地丁合一”,奖开垦、大兴水利,旧渠改造、新渠涌现,引黄古灌区臻于完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古渠流淌至今,诉说千年沧桑,见证历代人对水利的执着,宁夏平原也在水利滋养下,成西北“塞上明珠”。

(三)现代革新:科技赋能新发展

步入现代,宁夏平原水利拥抱科技。青铜峡、沙坡头水利枢纽如巨龙卧波,调控黄河水,驯服洪流,让其平稳入渠,灌溉更精准高效;固海、红寺堡、盐环定三大扬水工程似动脉,穿越干旱带,引水上山,拓展灌溉疆域,再造绿洲。

在节水与治盐碱上,智能化高效节水农业成主角。平罗等地,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等,依作物需水自动灌溉,节水同时提效;古老治盐碱智慧结合暗管排水、化学改良等现代技术,盐碱地渐成沃土。

贺兰山东麓,引黄灌渠与滴灌结合,戈壁荒滩变身酿酒葡萄王国,产出优质美酒。如今,宁夏平原持续探索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借大数据、物联网等赋能,让古老灌区焕发青春,续写“塞上江南”传奇,迈向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查看更多【地理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