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就像故事里的楚国人,在船行进的过程中把宝剑掉入江中,却只凭主观地在船舷上刻记号,以为船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就能找到宝剑。然而,船在行进,水下的剑却静止不动,他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最终导致了错误的判断。
做事不能死板教条。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总是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解决,就可能会像楚国人一样失败。做数学题的时候,如果只记住一种解题方法,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可能就不会做了。
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不能凭空想做事。就像楚国人以为在船上刻个记号就能找到宝剑,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问题,不能只凭自己的想象。种花都要考虑土壤、阳光、水分等实际情况,不能想当然地觉得随便种在哪里都能开花。
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解决办法,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化。如果我们总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就可能会失败。就像故事里的楚国人,用老办法在船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找剑,结果一无所获。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人坐船渡江时宝剑滑落江中,他在船舷刻记号,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捞剑却一无所获,因为船在行进而剑沉入水底静止不动。
相传,有一个楚国人外出,搭乘一条船渡江。他随身佩带一口宝剑上了船,这口宝剑是他家祖传之物,传到他手中已是第五代了,崭新锃亮、寒光闪闪、剑刃锋利、削铁如泥,他十分珍爱,常常剑不离身。在船中无事时,他便拔出宝剑在手里摆弄。玩赏间,由于行船随着水浪不停地颠簸,他一不小心,宝剑脱手掉到了江水里。
他急出一身冷汗,立刻掏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祖传宝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他心中暗想:等船到岸后,我就从这个记号处下水,把祖传宝剑捞上来,紧紧地佩带在身上,再也不拿出来玩赏了,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决不会再把宝剑拔出鞘来。
船继续前行,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实在是太糊涂了。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查看更多【初中语文】内容《刻舟求剑》告诉小朋友,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能像故事里的人那样,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在生活中,我们应懂得灵活应变,依据实际情况去思...
《刻舟求剑》能让孩子明白:世界瞬息万变,不能墨守成规。故事里那人剑落水中,却刻板地在船舷刻记号寻剑,无视船已前行。这警示孩子,遇事要依据当下...
从前,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正把玩佩剑时,船身一晃,宝剑“扑通”掉入江中。他不慌不忙,掏出小刀在船舷落剑处刻了道记号,旁人诧异询问,他自信说道...
刻舟求剑讲楚人渡江时剑落水中,却在船舷刻痕,靠岸依痕寻剑无果。其寓意是讽刺拘泥成规、不懂变通之人,就像抱着旧法应对万变世事。道理浅显却深刻:...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其中《察今》一篇阐述了先秦法家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懂得变通的人。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