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古诗词 > 正文

望洞庭的诗意全部译文 原文及翻译

2024-12-05 09:49:48文/刘冬晴

秋夜,澄澈的月光倾洒在洞庭湖面上,湖水波光粼粼,二者相互交融,和谐柔美。湖面无风,宛如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朦胧而静谧。远远眺望,洞庭湖中君山苍翠欲滴,君山浮于湖面,恰似白银盘里放置着一枚小巧青螺,尽显山水的秀丽灵动。

望洞庭的诗意全部译文 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的诗句解析

1.首句解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在秋夜,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此时,日暮时分天未黑但月亮已出,水色与月光互相交融,营造出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和”字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表现出湖水与月光在视觉上的融合,更传达出一种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画境。仿佛还将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递给读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2.第二句解析

“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以镜子比喻夜晚湖面的平静。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如同未打磨的铜镜。这里的“潭面”一词,是因为上一句中已经用过了“湖”字,为避免重复而使用。“潭”字也突出了洞庭湖水深、静、波澜不惊的特点。

这句诗形象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只有当湖面无风时,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

3.第三句解析

“遥望洞庭山水翠”,诗人远望湖中君山,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采用了“偏义复词”的用法,突出了君山的青翠。在皓月银辉之下,君山翠绿的色彩格外引人注目。君山作为洞庭湖中的独特景观,为洞庭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它的存在,让洞庭湖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彩。

4.第四句解析

“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这个比喻新奇而贴切,把洞庭美景再现得淋漓尽致。秋月下洞庭湖水面浩瀚平静,犹如硕大银盘,君山青翠小巧,如同一个青螺。

这个比喻既表现出了山翠水碧的景色,颜色对比感强烈,又化大为小,将八百里洞庭的气象万千融入到一个具体的、秀美的盆景中。此句不仅设譬精警,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表现出湖面的开阔廖远。此时,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和”字用得极为工炼,展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画境,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将湖面比作未经磨拭的铜镜。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便无法辉映成趣。

第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诗人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此句不仅设譬精警,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这首《望洞庭》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查看更多【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