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活在唐朝,具体来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2月12日,逝世于770年。
杜甫的一生跨越了盛唐和中唐两个时期。他少年时代曾游历吴越和齐赵,后来在长安应试落第,向皇帝献赋和向贵人投赠。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逃到凤翔,投奔唐肃宗,并被任命为左拾遗。在收复长安后,他随肃宗返回京城,但因目睹朝廷腐败和人民疾苦而深感失望,最终弃官入蜀,在成都的浣花溪旁修筑草堂。
杜甫的诗歌以古体和律诗见长,深刻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创作生涯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他与时代的互动。杜甫的代表作品包括《杜工部集》、《三吏》和《三别》,这些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要特点,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思想情感的深沉和波动上,还表现在诗歌的语言和结构上。他的诗歌常常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受时代背景影响,关注政治兴亡、社会动荡、战乱和贫困等现实问题。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唐代盛衰交替的社会风貌,被誉为“诗史”。
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格律: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他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多样化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有明快通俗的表达。他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形象鲜明,既有质朴自然的一面,也有音调美和节奏感强烈的一面。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后靠献赋才得授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后弃官移家至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
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善于运...
杜甫的主要写作风格是沉郁顿挫。这种风格体现在他诗歌的深沉阔大和感情表达的起伏波动中。沉郁是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则是指其感情的表达波...
杜甫(712—770)一生,有长达四十三年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天盛世”中度过的,但绝大多数杜诗尤其是代表作,又是在755年安史之乱以后的十五...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是杜甫善于选择典型的艺术形象,二是善于作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三是善于寓客观于主观,四是善于运用极富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和...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杜甫字子美,生于唐朝公元712年,号少陵野老,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词以律诗、古体见...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