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 王之涣有哪些代表作

2024-10-18 10:58:34文/董玉莹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秀凌,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尽管他的诗歌作品仅存六首,但他的名字却传颂千古,留下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 王之涣有哪些代表作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

王之涣是唐代的诗人,字季凌,居住在并州晋阳。他是我国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三人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他从小就非常擅长写作,后来被授予衡水主簿。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擅长写文章,擅长写诗,经常被引用为歌词。他尤其擅长五言诗。他最擅长描写边塞的风景的诗歌。传说王之涣的诗不多,记载着《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的只有六首诗。

王之涣和李氏的婚姻很浪漫浪漫。他们在开元十年(公元722年)结婚时,王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他35岁,而李29岁,比王志焕小7岁。县长的女儿嫁给了她父亲的下属,一个35岁的已婚县尉,相当耐人寻味。这一定是因为王志焕的才华。

王之涣代表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诗作中精品中的精品。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远眺壮丽阔大的景象,引发深刻朴素的哲理——高瞻远瞩。尤其后两句,经常被引用,已成为千古名句,借以表达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诗评家赞其“短短二十个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亦被誉为“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广阔苍凉的边塞景色,慷慨雄浑的英雄气概。思乡而不能回乡,又能意识到戍边的责任。悲而不失其壮,哀怨而不消沉,表现出盛唐人广阔的心胸。委婉蕴藉,耐人寻味,称为“唐音”的典型代表。吴逸一评“神奇内敛,骨力全融”。

慈禧太后非常喜欢这首诗,让人写在很多扇面上,供她随时品味。

《凉州词》(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通过一名少数民族首领求亲未得的心理描绘,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颂扬了唐玄宗的文功武治,其威势足以震慑边疆部族,对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抵制,绝不可妥协以求苟安。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及想到的来描写,看似清新明快,却是满含离愁。虽通篇不见一个“愁”字,读者却通过景物的描绘,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化时为虚,借景抒情,意境深邃,耐人寻味。

宋代著名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是由“桃溪浅处不胜舟”化用出的。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这是一首诗人送别朋友诗。前两句写景,渲染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抒情,写离别之苦。全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不做惜别之词,却惜杨柳之苦,反衬离别之愁,很是独具匠心。

“诗仙”李白很喜欢这首诗,也写了一首《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孰优孰略,一目了然。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遭人诬陷,愤然辞职,心情郁闷,外出游历。在蓟州遇到多年的老朋友,短暂的相逢后,第二天又将是天各一方。诗人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伤感之作。

秋风萧瑟的蓟北,重阳登高望乡,今朝相逢共饮,明日漂泊断蓬。“今日”的安慰之语与“明朝”的飘零之语作对比,更显对今日相聚的珍惜,对即将离别的万分悲伤。寓情于景,借景融情,韵味深长,扣人心弦。

王之涣的诗歌风格

王之涣的诗歌风格可以用“高冷”来形容。他的诗句常常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仿佛他是在俯瞰人间的一切。最著名的《登鹳雀楼》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白日依山尽,苍苍苍穹开。远望长安水,天涯共此时。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情感深邃,展现了王之涣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白日依山尽”让人想起夕阳西下的壮丽,而“远望长安水”则让人感受到那种对远方的向往与思念。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仿佛在用“高冷”的姿态告诉我们:生活虽苦,但诗意永存。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