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2024-10-17 10:25:51文/董玉莹

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虽然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政治措施:削弱以宰相为首的中书门下省的权力,将其权力一分为三。宋太祖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掌兵之权。宋太宗设立审刑院,负责审查大理寺裁断的案件,再交中书施行,从而剥夺了中书门下的复审权。

(2)经济措施:设立中央派出机构转运使司和转运使一职,负责将地方财物运往中央。唐末五代的割据现象之所愈演愈烈,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掌握大量自耕农和充足的财税收入。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税物品转运至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也造成地方财政困窘。

(3)军事措施:为打破武将同士兵间紧密的隶属关系,宋初统治者对兵制进行改革。首先是分散兵权,把握兵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三衙握兵,枢密院调兵,临时遣将统兵,两者均不能拥兵自重。其次是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不断选拣各地精兵进入禁军。再次是制定“更成法”,士兵三年一轮替,以免将领与士兵形成私密关系。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中央集权的概述: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但要注意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二者之间的联系。其根本目的为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评价

《宋史》的编篡者脱脱,曾对赵匡胤作过这样的评价:“五代慌乱,宋太祖兴自军旅而位登九五。建隆以来,有效剥夺藩镇兵权。在位虽只有十七年,却为后世定下了三百年的基业。”

站在封建学者的角度上,对赵匡胤结束五代乱局,强化中央集权进行歌颂,是非常正常的。

可是直至现在,仍然有不少人过高地估计了赵匡胤的统治政策,说他的种种措施,起了拨乱反正、长治久安的作用,认为他的功绩历来为我国史家所公认,颂扬之声,史不绝书,甚至可与汉唐并列;至于后来的积贫积弱、内外交困,是他的后继者思想僵化、因循苟且的结果,并不是宋太祖的问题。

对于这类看法,是有讨论的空间的。明人陈邦瞻在其的《宋史纪事本末》中对宋代的情况如此评价:“宋太祖君臣改变五代的状况,控制住武将兵权,成就了征伐自天子出的盛况。是值得歌颂的,是英明之主。

但太祖在征战之时,不会为了集权而猜忌将领,这是后世子孙没有领悟到的。南渡之后,奸臣一方面对敌求和,一方面操刀向内,这怎会是太祖和赵普的设计?是后代子孙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而造就的矫枉过正,将全国的力量都集中在京师,使得地方不断削弱,造就了中央强而地方弱的格局。某种意义上来说后世的格局也确实是太祖留下的”。

赵匡胤确实为宋代的繁荣奠定了基业,但同时也要看到北宋初年强化中央集权而带来的隐患。也可以说,赵匡胤一手为后代的“积弱”种下了恶果。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