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10-16 16:03:29文/董玉莹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表达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对快乐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民同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于官场的一点无奈思想感情。

文章中心思想-以“乐”字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心明确。点明中心主旨。

《醉翁亭记》的三种情感

1、欢乐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一个“乐”字为核心进行书写的。

虽然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醉”的状态,但是实质上作者想要抒发的却是“乐”的情感。欧阳修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希望能够实现与民同乐的状态,同时也从侧面展现出,欧阳修在即使被朝廷不断贬谪的情况下,仍然心系百姓的胸襟。

欧阳修描绘了一幅十分欢乐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不仅作者自己十分欢乐,其中的百姓也十分欢乐,这种欢乐是超越现实的,是摆脱了政治压力进入理想境界,享受精神的高度自由的。

2、悲苦

乐是外部状态,悲是内心世界。

欧阳修通过反衬的手法,将美好的景色,欢乐的百姓,欢快的宾客,鸟儿的啼鸣,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被贬谪之后的失意痛苦情绪形成对比,不要求处在如此热闹欢快的场景之中,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从白发、苍颜可见憔悴之态。颓然一词更是想要掩藏在热闹中的悲愁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太守为什么会“饮少醉辄”?是内心的悲戚失意,让他想醉吧。

3、孤独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勾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醉酒的老翁,另一个则是朝廷的太守,醉翁的状况与欧阳修本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最为相相似,由于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只能向自然界美好的山水中寻求慰藉,得到欢乐,但是作为太守,这是欧阳修在朝廷中的职责所在,他需要承担太守的责任,因此他必须要将自己某些真实的情绪掩藏起来,在宴会之中与众位宾客寒暄,营造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抬头却很难融入其中。展现出欧阳修作为太守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醉翁亭记》介绍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亭记》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