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长平之战历史背景 长平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2024-10-16 09:05:35文/勾子木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长平之战历史背景 长平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长平之战历史背景

‌‌长平之战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晚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代。‌‌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争斗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焦点。赵国位于秦国的东面,是秦国统一路上的主要障碍。因此,秦国决定对赵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以期在长平一带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

在战国中晚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先后西并巴蜀、东侵三晋、南攻荆楚,取得了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的胜利。至秦昭王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了遏制强秦的发展,韩、魏、燕、赵四国建立联盟以抵制强秦。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从公元前268年起,先攻魏迫使魏亲附于己,后又攻打韩。

韩王恐惧,派使者入秦,表示愿意将‌上党(今山西长治)献给秦,但是上党太守不愿意,为了促成韩赵两国联盟,太守将上党献给了赵国。赵王贪利,将上党收入版图,秦王闻之大怒,于公元前261年派遣‌王龁攻打上党。赵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王怕秦军继续东进,遂派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战国时期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决战,最终以秦国的胜利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平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过半。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帷幄,因而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长平之战介绍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