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代 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4-10-14 17:12:43文/勾子木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代 有什么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代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而这种政治秩序由于是基于传统的“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观念,故总体上是非侵略性的。

拓展朝贡体系

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这种朝贡体系是非霸权(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强国国际政治体系。郑和也被视为明朝的和平使者。

开拓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

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改进国内生产

学界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一说,景泰蓝的发展也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明朝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明成祖朱棣的雄才大略以及明朝初期的强盛国力。‌‌

首先,明朝自建国以来非常重视海外贸易。早在1367年,明太祖打下江南后,就在太仓州黄渡镇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以管理外国的“贡舶”和中国人的出海贸易。这一政策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贸易和外交的基础。

其次,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不仅北击瓦剌蒙古人,深入亚洲内陆,还大力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促进与他们的贸易。在他的统治时期,朝廷接待了来自撒马儿罕、哈烈等地的使团,这些使团带来了贵金属、玉器等物品,同时也得到了精美的丝绸、白银等赏赐。这一系列的外交和贸易活动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政治和外交上的支持。

最后,1405年,明政府想重建与南洋的朝贡关系,永乐大帝决定派遣宦官郑和、‌王景弘等率领船队下西洋,与亚非各国建立广泛联系。这一决策不仅是为了恢复与南洋的朝贡关系,也是为了展示明朝的国力和文化,增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