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完璧归赵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的故事

2024-10-04 12:14:39文/董玉莹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来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的故事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源自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赵国大臣蔺相如,在秦国以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成功保护赵国国宝“和氏璧”不被秦国侵占,并最终将其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的事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赵国和秦国都是当时的强国。赵国拥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和氏璧”,引起了秦国的觊觎。秦国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国担心秦国得到宝玉后不履行承诺,于是派遣蔺相如出使秦国。

接下来,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到达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无诚意交换城池,于是巧妙地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以死相逼,迫使秦王答应将和氏璧归还赵国。在这个过程中,蔺相如不仅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还体现了他对赵国和国君的忠诚。

最后,这个故事以“完璧归赵”作为结局,寓意着事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将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的行为,也用来比喻事情圆满解决或人物平安归来。

《完璧归赵》故事内容

战国时期,赵惠王从楚国得到一件宝贝,名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情后,写信告诉赵惠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王召见了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王得到了城池,就把和氏璧送给秦王,反之,一定把和氏璧完整的带回来。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昭王非常高兴,却毫无将城池给赵王的意思。蔺相如便对秦王说:玉上有一个小瑕疵,我指给大王看。拿回宝玉后,他走到柱子前说道: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宝玉而不给城池,经过我的劝说才答应,赵王斋戒五天,才让我捧壁前来,以表示对秦国的尊敬。

大王却礼仪简慢,毫无交换的诚意。若大王一定要抢夺宝玉,我宁可将脑袋和宝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昭王无奈,只好拿出地图划出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蔺相如担心秦王只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仪郑重交换,秦王只好答应。蔺相如便派随从带着和氏璧,从小道返回了赵国。等到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事情告诉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蔺相如机智果敢,英勇无畏,重信守义;而秦王倚仗强势,几度失信于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我们在面对强敌时,也应像蔺相如那样,不仅要敢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有勇有谋,有理有节,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战国的形成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

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

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而势衰。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