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卷帙浩繁,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农业、医学、习俗、文艺等诸多领域,将春秋甚至更为久远年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形态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在十二代鲁君纪年的编年纪事中,不但讲解了《春秋》经所运用的“春秋笔法”,还记述了鲁国以外如晋、齐、楚、秦、郑、宋、周、卫乃至一些小国的史事,扩展了《春秋》的国家区域范围。
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文书档案的转录、历史亲历者转述的一些细节,以及贤人对各个事件的评论,组成了《左传》的叙事结构系统。《左传》还借历史人物之口引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易经》以及儒学失书,在叙史的同时,帮助读者解读了这些经典中的文辞,阐述了儒家治国理念,所以《左传》可谓亦经亦史。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鲁国人。他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他著有《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
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相传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在史学方法上为后来的史书编写提供了范例,而且在艺术价值上也具有较高的成就,善于叙事、描写战争、刻画人物以及写外交辞令。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的编纂标志着中国比较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的基本形成,无论从史料价值还是历史编纂方法上,它都“自是一家书”。它的出现说明中国史学有了巨大的进步,并且作为保留春秋历史的主要史籍和编年体史书的鼻祖,在史料、体例乃至思想上影响后世史学深远。此外,《左传》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叙事完备、描写生动,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被后人所推崇。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左传和史记的区别:《左传》: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左传》强调礼义和道德规范,通过历史事件来阐述儒家思想。它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儒家教育产生了深远...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体,严格依从时序叙事。但在个别段落中,时间的线性流动常常被“倒叙”等叙事手法打断。但总体上还是严格以时为序。《史记》的体...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的重大事物,在于祭祀与战争。出自《左传》,刘康公见于成公十三年,出自刘康公的一段说辞。原文...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左传的作者是春秋末期年代的左丘明所著。《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原文为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