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2024-09-26 14:57:52文/董玉莹

1.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2.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3.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4.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工商业市镇。农耕自然经济是一种安定自守的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农业产生后,自然经济就存在了。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明清时期对农业的发展

相对来说,明清时期社会比较稳定,两朝的贤明统治者如明成祖朱棣、清帝康熙、雍正等主张重农务本,通过鼓励垦荒,减免赋税以及兴修水利等政策,进一步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经济日渐繁荣。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以及清朝推出的“摊丁入亩”政策,使当时农业的发展迅速提高。

1、明朝兴修水利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面对前朝元留下来的田畴荒芜、民不聊生的情况,开始大兴改革。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经济上,朱元璋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政策,促使农业生产在明执政的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整个社会经济也由此摆脱元末的萧条,开始复苏并逐步走向繁荣。

明初政府除了政励开垦荒地和移民屯田之外,还组织了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许多有名的水利设施就是在这时修成。

这些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灌溉农田数目可达万项甚至数万顷。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将之与大型水利设施配套使用,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2、清朝实行多样化的屯垦形式

清乾隆时期,在政府主导下,开发新疆农业的高潮掀起,并引发了内地民人前往新疆的移民潮,并组成了了新疆自耕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乾隆皇帝提出了“武定功成,农政宜举”的农业政策,开创了历史上诸如兵屯、旗屯、遣屯、回屯、民屯、商屯等多样化的屯垦形式。这些屯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土地开垦的方式和粮食的收成来源。

如何看待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农业的发展使手工业出现繁荣,私营手工业在明中后期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手工业的繁荣再加上世界白银的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商业资本活跃、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但统治阶级却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从而使中国失去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

3、另外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只出现在局部地区、个别行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居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的农书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除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外,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据统计,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著录的古代农书共497部,其中明和清前期就有283部,占57%,超过了历代的总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便民图纂》、《农说》、《群芳谱》、《农政全书》、《国脉民天》、《天工开物》、《补农书》、《知本提纲》、《授时通考》等等,而最能代表明清农学成就的农书当属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地方性农书的大量出现,是明清时期农书的一大特点。这类农书的篇幅不大,都以一个特定的地区为对象,因而所记耕作技术等比较详细切实。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