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孔子人物介绍 孔子有哪些思想

2024-09-24 15:16:36文/勾子木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人物介绍 孔子有哪些思想

孔子人物介绍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有哪些思想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仁”和“礼”观念中。他主张“仁者爱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充满慈爱和互爱,这种情感是人性、道德和审美的基础。同时,孔子强调“礼”,即等级制和社会规范,认为人们应该遵循礼的准则,否则就是非礼,不值得尊重。孝道是仁的基础,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人性、道德和审美的体现。因此,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和审美。

中庸

中庸是孔子思想中关于道德和哲学方法的核心观点。它强调在处理事物和待人接物时,应保持适中的态度,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这种思想不仅是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更是一种通过修养和锻炼,融入人的性行和品质中的美德。孔子认为,遵循中庸之道,可以使人的言行举止恰到好处,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他自己在为人的风格上也做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充分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可以达到仁的境界。在《论语·颜渊》中,颜渊询问孔子的仁德思想,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并解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句话意味着人们应该避免观看、听取、说出和做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从而培养自己的仁德品质。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