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爱莲说》注释及翻译 中心思想是什么

2024-09-23 15:13:20文/勾子木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爱莲说》注释及翻译 中心思想是什么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

1.可:值得。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甚,很,十分,一作“盛”。

5.予(yú):我。

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秽)。

9.濯(zhuó):洗涤。

10.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1.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12.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13.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4.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1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爱莲说》中心思想是什么

《爱莲说》通过赞美莲花,体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精神。文章以莲花为象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以及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爱莲说》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此外,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了作者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者及其风尚的不满,鲜明地展现了他的进步理想与美学情趣,将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花的自然特点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