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草木皆兵是什么历史典故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024-09-23 11:38:30文/勾子木

‌草木皆兵‌是一个源自淝水之战的历史典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疑神疑鬼,产生错觉。

草木皆兵是什么历史典故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草木皆兵是什么历史典故

东晋时期,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前秦王朝统治。前秦的国王苻坚野心很大,企图统治整个中国。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他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大举南下。

开始,苻坚的部队进展很顺利。由大将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很快攻克了寿阳(今安徽省寿县),由另一大将梁成率领的五万秦兵在洛涧摆下了阵势,准备阻挡晋军的反击。

形势对东晋很不利,但以宰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临危不惧,决定运用计谋,战胜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的敌人。谢安先让人到处散布晋军兵少、粮草将尽的消息,苻融果然上当了。他派人告诉苻坚说:“敌人兵少又不善战,很容易取胜,我只是怕他们要逃跑,所以我们应快速进军,一举抓住他们的统帅,那样的话,晋军就会不攻自溃了。”苻坚一听大喜,立即把大部队留在项城,自己只带了八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到寿阳。

与此同时,晋军的龙骧将军刘牢之率领五千英勇善战的士兵,趁着夜幕掩护,突袭驻守在洛涧的秦军。根本没把晋军放在眼里的秦军,做梦也没想到晋军会从天而降,他们立刻慌作一团,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就做了刀下鬼。这一仗秦军损失一万五千多人,大将梁成也被杀死。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驻扎在寿阳城对岸的八公山下。

苻坚听说晋军攻占了洛涧后又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即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又恰好是个阴天,远远望去,河上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十分严整。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十分险要。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仿佛有无数个东晋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一旁的苻融说:“晋军哪里是一支弱旅?分明是一支劲旅啊!”

不久,谢玄要求苻坚把军队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果然中计,结果前秦军在后退时遭到晋军的突然袭击,伤亡惨重,大败而归。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冷静和警觉,避免因恐惧和焦虑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描述的是在战争中,由于极度恐慌和惊慌失措,士兵们将风声、鹤叫以及周围的草木都视为敌人的迹象,从而产生错觉。这个典故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智慧。在面对困境时,人们往往因为恐惧和无助而失去理智,将周围的事物都视为敌人,这种心态不仅会影响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还可能让人陷入更深的困境。因此,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干扰,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是克服困境的关键。

同时,草木皆兵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警觉之道。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谨慎。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掉以轻心,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前进,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就。

草木皆兵成语含义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近义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