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三令五申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

2024-09-18 11:20:59文/董玉莹

出自春秋时期。“三令五申”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向吴王阖闾的宫女再三讲解的做法。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

三令五申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

三令五申出自什么时期

“三令五申”出自春秋时期。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令五申什么意思

“三令”:

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

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

所谓“五申”:

一申赏罚,以一其心;

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

三申画战阵旌旗;

四申夜战听火鼓;

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

后来,“三……五……”成为了一种语言结构,比如人们常说“三年五载”、“三番五次”等等。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诸侯国数量大幅减少。前453年,韩、赵、魏推翻了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格局。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前386年,田和被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

当时情况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和魏国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秦、魏、齐是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灭齐,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终结。

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分别是:秦、魏、韩、赵、楚、燕、齐。

春秋与战国的区别

1. 政治格局

春秋时期,诸侯国尚存一定的封建制度,周王室的权威虽已衰落,但仍有一定的号召力。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彻底瓦解,七雄争霸,各自为政。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战国时期的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 军事战争

春秋时期,战争以争霸为主,战争规模相对较小。战国时期,战争以兼并为主,战争规模更大,更为残酷。这种战争方式的变化,使得战国时期的社会充满了暴力和血腥。

3. 文化思想

春秋时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地域性特点。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繁荣,百家争鸣,形成了独特的战国文化。这种文化思想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也体现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4. 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相对缓慢。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社会变革迅速。这种社会变革的加速,使得战国时期的社会充满了变革和发展的动力。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