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牧野之战介绍 牧野之战的历史意义

2024-09-02 15:11:14文/勾子木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出征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介绍 牧野之战的历史意义

牧野之战介绍

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孟津县)。《史记》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不是“不期而会”,根据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有参与,但诸侯恐怕并无八百之多。

而此时的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帝辛杀了叔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叔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无疑从来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兵。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尚书》及利簋铭文均称“甲子日”,但年份不详。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

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牧野之战的历史意义

周朝建立后,周文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和政治制度,建立了一个基于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统治体系,从而确立了封建王朝的政治模式。

为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

周文王在战争前通过与诸侯的联合,形成了实力较大的联军,对商朝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采用"兵车、甲胄、弓矢、戈戟"的战争技术,取得了胜利,这种战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来的兵法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的崛起和牧野之战的胜利,使周朝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周朝儒家学派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道德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牧野之战的胜利也为周武王的行动树立了威信,有助于他在未来的统治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周武王在战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地位,包括设立诸侯、赏赐功臣等,这些措施也对周朝的统治稳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牧野之战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开始向下滑坡,与此同时,周朝得以建立,采用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包括封建土地制度、宗法制度等。

这些制度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结构和阶级差异,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