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才华和名声早已在文坛传为佳话,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成都都督对杜甫的文学才华非常欣赏,邀请他担任参谋和掌书记的职务。作为参谋,杜甫得以参与到军事决策和战略规划中,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出谋划策。而作为掌书记,他的职责是负责文书起草、文件整理等工作,这为他提供了与官方交流的机会,使他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杜甫在成都的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通过担任参谋和掌书记的职务,杜甫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总之,成都都督让杜甫担任参谋和掌书记的职务,不仅是对他文学才华的认可,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关心社会的平台。在这段时间里,杜甫通过诗歌创作和参与政务工作,为成都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1、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主要通过两种艺术手段进行操作。其一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由于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3、杜甫的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杜甫的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不是,杜甫留存诗作并没有《暮年》。杜甫写过和暮年相关的诗有《听杨氏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
杜甫是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沉郁顿挫、兼容并蓄、炼字对仗、内容深远的。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
杜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盛唐、中唐两个时期。杜甫一生基本都处于盛唐,在生命的最后四年是在中唐,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
杜甫江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108号。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杜甫而建的。它位于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