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绝句,借吟咏石灰,来表达诗人高洁的人生理想。诗的前两句,借石灰的特征描写人的品质,烧石灰的石头要从深山中开采,经过烈火的历练才能成为石灰。
志士仁人也一样,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应从容不迫,视若等闲。三四句,描写石灰历经锤炼,却没有一丝畏惧,将一生的清白长留人间,也表明了诗人想要实现理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决心。后两句诗更是于谦日后的人生写照
明英宗时,敌人入侵,英宗被俘。国难当头之际,于谦提议立景帝,并亲自率兵击退敌寇,使人民免受战乱之苦。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将其杀害,这位民族英雄就此从浩瀚的历史银河中陨落,只留一身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一首以石灰为吟咏对象的咏物诗。作为咏物诗,不能只停留在描摹事物具体的形态,而是要对事物寄寓更深层次的含义。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其并不是单纯地吟咏石灰本身,而是托物言志,表达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很不起眼的事物,历代很少有对石灰进行吟咏的作品。
这首《石灰吟》却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借石灰开采、煅烧、粉碎的过程之艰辛来赋予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如同诗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查看更多【古诗词】内容《石灰吟》改成粉骨碎身,是因为“粉骨碎身”更符合这首诗的格律。《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石灰...
《石灰吟》全诗的的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
《石灰吟》中是“粉骨碎身”,原句为“粉骨碎身浑不怕”。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七言绝句。 这本诗物语志运用象征手法,字面上咏唱石灰,实借物比人,托物寄怀。 咏石灰的锤炼过程,体现...
《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
《石灰吟》的主要内容:全诗托物言志,首句写开采石灰石的艰难,第二句写石灰石要经历烈火焚烧的痛苦,第三句写石灰石最后烧成石灰粉,第四句写直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