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的故事

2024-06-22 20:25:45文/董玉莹

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的故事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

现代·叶圣陶《城中》:“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近义词:抽薪止沸、拔本塞源、批郤导窾。

反义词:抱薪救火、抱薪救焚、火上浇油。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枚乘(约前210年-前138年?),字叔,淮阴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枚乘早年担任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因在七国之乱前后曾两次劝谏刘濞而显名于世,后离开刘濞而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被以安车蒲轮征召,于入京途中逝世,享年约七十三岁。

枚乘曾经做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他不知道依傍着阴处停驻不动,就会没有影子和脚印。

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

不懂得从那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又说:“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但总有有用的时候;背弃信义和道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

我希望大王您三思而后行,这些都是千百年都不变的道理啊。”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釜底抽薪寓意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不仅仅用在古代的战争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运用,广泛用于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中,遇到问题不要慌,勤于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造句

1、与其扬汤以止沸,莫若釜底抽薪。

2、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病成患。

3、事实证明,诿过于人地否定问题,不如头脑清醒地正视问题;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不如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

4、在听到张明出事的消息之后,隋戈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而且这一手很高明,釜底抽薪,给隋戈来了一个致命一击。

5、釜底抽薪?釜底抽薪!对啊我怎么会没有想到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6、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7、将军这是要釜底抽薪,断其后路!妙哉妙哉!

8、持续存在20年的“公车沉疴”能否迎来一场釜底抽薪的改革,这不仅是民意期待,更关系到政府社会公信的塑建。

9、人们经常把"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比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十分生动形象。

10、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