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科书总结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当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向维新派发动反扑时,维新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归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早期评论认为,戊戌政变的深层原因是满汉之争,慈禧并不一定反对维新,但变法与“满洲统治”这一根基相抵触,随着变法运动的激进化,康有为上奏在华东建设新都,剪掉辫子,改穿西式服装,改元维新,意味着脱离清兵入关后在北京周边设定的旗地、八旗等满人势力,转向对外开放之地上海,断发、易服、改元意味着对祖法即二百五十年来的清朝统治的全盘否定,因此唤起了满洲人的抗拒。
(1)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垦荒、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成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务;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
(2)政治方面:广开言路,准许大小官员和普通民众上书言事;删改则例,裁汰冗员,撤销重叠闲散机构;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3)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裁汰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军力量。
(4)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鼓励私人和地方创办学堂,创立京师大学堂;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鼓励出国留学等。
百日维新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清末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这次变法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教等方...
百日维新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
百日维新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
百日维新代表人物康无为强调工商立国,鼓舞进展民办企业、农工商总局等,同时在各省设立分局,宽泛地展开农会。百日维新期间一切的书院、社会、祠庙等...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
百日维新一般指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到1898年9月21日结束。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