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6-21 20:00:36文/董玉莹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作者的情感转化为陋室铭表上的字句,赤子之心可见一斑。在两句诗里表达出的情感之深,可以说是深沉的、豁达的,从思想内涵上来说,表达出了作者一种最纯净、最真实的内心对于生活的一种认知和把握。

作者表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把握:“朝花夕誓,犹可追溯”,表达出作者对生活某些美好情感的保留、珍藏之心,几乎乐观派一般,作者坚信美好的感情能留存下来,即使表面上呈现出来的有一些失落,但作者坚信,每一份感情都是唯一的,是永不磨灭的。

此外,第二句“几度萧条成追忆”,更能体现出作者所保留的壮烈情操,他保留了他昔日的痴心,把萧胔的痛和苦深深铭记在心,把每一份感情看得无比的重视,生命中的每一份感情有着一份芳华及痛苦,但作者犹坚信,这些“朝花夕誓”也都值得珍惜。

作者在写陋室铭表时表达出对生活、对感情的把握,深情而又不失豁达,表现出一种不忘初心、不离愿望的、坚定的意志,一份对真情的保留,从容而坚定地遨游生活中的夜空。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原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