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与朱元思书写了什么内容 原文及翻译

2024-06-07 13:25:27文/董玉莹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写了什么内容 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秀丽的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翻译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鉴赏品读

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

以对偶句发端,从大处着笔,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形象气势,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句描写出作者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洒脱的情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时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3. 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吴均体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