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阿q正传主要内容概括 故事梗概

2024-05-05 10:39:28文/董玉莹

《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阿q正传主要内容概括 故事梗概

《阿Q正传》主要内容

一、优胜记略。阿Q住在寺庙里,他发明了一种心理上的“计略”。当别人打他时,他心想“儿子打老子”,从而心满意足。

二、恋爱的悲剧。当欺辱了小尼姑后,阿Q竟对女人们生出几分好感来。他突然爆发了,他扯住吴妈:“我和你困觉!”结果,被人打了一顿,还赔了钱财。

三、生计问题。阿Q发现这些天来几乎没有人去找他干活,原来是小D抢了他的行当。阿Q无可奈何,只得决定上城。

四、从中兴到末路。阿Q上城回来,弄得许多钱与稀奇玩意儿,变得受人敬重。可闲人们把他的经历挖出,却得知阿Q上城做了扒手,便越发不理睬他了。

五、革命。革命党来革命了,大家都盘起辫子。阿Q见革命党很威风,要投降,却错过了时间,举人老爷和赵老爷都投降了。之后赵家遭抢,阿Q被抓进了县城。革命党怀疑阿Q是间谍,将他杀了。自此,阿Q的一生结束了。

鲁迅借阿Q的“乐观精神”讽刺了那些人所谓的“乐观”。

《阿Q正传》人物介绍

阿Q是一个自负、逃避、投机的人物,他经常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但最终被社会所抛弃,死于革命的枪口。小说通过阿Q的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也反映了鲁迅对中国民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赵太爷:未庄的首富和实权人物,阿Q曾经给他打过零工,但经常受到他的欺压和剥削。赵太爷是封建社会的代表,他拥有土地、财富和权力,对下属和穷人十分傲慢和残忍。

-赵秀才:赵太爷的儿子,一个读过几年书的文人,阿Q曾经想和他结交,但被他嘲笑和拒绝。赵秀才是旧文化的代表,他虚伪、保守、自私,对新事物和革命没有兴趣,只关心自己的名利。

-假洋鬼子:钱太爷的大儿子,一个留过学的新式人物,阿Q曾经想和他一起参加革命,但被他鄙视和利用。假洋鬼子是西化的代表,他虽然有一些新知识和新思想,但也是自大、冷漠、贪婪的,对国家和民族没有责任感,只想为自己谋取利益。

《阿Q正传》赏析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也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为时化背景,虚构了“未庄”这个旧中国农村的缩影,以贫苦农民的生活为题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创作动机来看“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作品通过对阿Q生活处境和不幸遭遇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阶级关系。阿Q勤劳却依然一贫如洗,他不仅物质上被剥削得一无所有,甚至连姓赵的资格也被地主赵太爷剥夺了。地主阶级对于农民不仅进行物质上的剥削,而且在精神上实施奴役和摧残。

小说通过阿Q与革命的关系,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所谓的革命党人对于阿Q的革命行动的排斥,深刻地揭示出“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广大民众的觉悟,从而在实际上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此外,本文揭示了阿Q那种以虚伪的优胜状态逃避现实的“精神胜利法”,中国国民的自我麻醉、自我欺骗的病态心理。小说通过暴露国民的这一病态心理特征,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性的弱点。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