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有哪些

2023-10-04 16:26:32文/宋艳平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2分)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有哪些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5分)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1分)

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

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5分)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②邓坎:地名。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1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2分)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一、1.(1分)担忧,担心

2.(2分)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读书不能不背诵。

【解析】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可从他的话语中得出,“用力多者收功远”“书不可不成诵”中得出答案。

3.(2分)总体特点是“勤学”,具体表现为“勤记”和“勤思”。

【解析】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原文的内容读懂,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读懂题干要求进行解答。例如本题抓住“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博闻强志”“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这几个关键性的句子,进行归纳概括,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二、1.(1分)征讨

2.(2分)连破七寨的事迹

【解析】由“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可概括得出答案。

3.(2分)勇敢机智,不慕荣利的人,射艺高超、文武兼备的女英雄。

【解析】阅读选段,从“连破七寨,大败贼众”,见其勇敢;从“贼平,良玉不言功”,见其不慕荣利;从“为人饶胆智,善骑射”,见其胆智,武艺高超;“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见其儒将风采。

【参考译文】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同时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初一语文怎么学好文言文

1、认真学习每一篇古文,积累文言词汇。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累,积累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文言词汇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每一篇古文时,都要将每一个字的用法弄清楚,并且将它记住,尤其是课下注释里的字词,一定要记住。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慢慢的积累文言词汇,才能逐渐的学好古文。

2、掌握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文言文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古文言文里常有通假字出现,所以要想学好古文,一定要掌握好通假字。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