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长衫"是中国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个典故。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价值,无论这个人的外表和社会地位如何。在人生旅途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像孔乙己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面对着一道道高高的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也可能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学历”就像是高高在上的一座高台,对于某些人来说,很难到达或攀登;或者像孔乙己身上的长衫,无论如何都脱不掉,就好像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改变自己的境遇或身份。这就像孔乙己一样,他读过书,自视甚高,却总是身无分文,无法换取更好的生活。
学历是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大人总说读了大学就好了,所以他像被高高架起的高台,让上面的人不敢下来;孔乙己认为他读过书自命不凡,不愿意用劳动换取生存,却又常年没钱换衣衫。所以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是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
在晚清时期,长衫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一般来说,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知识水平的人才穿长衫。穿长衫的多是读书人,长衫对于读书人来说,类似于职业装。孔乙己之所以不肯脱下长衫,是为了表明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有知识有文化,和那些短衣帮是有区别的。
孔乙己是一个迂腐不堪的人,好吃懒做,又爱窃书,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还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殊不知时代早已变了。封建社会读的那些四书五经,早已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世界了,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科技、外交。欧洲国家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晚清的读书人还沉迷在求取功名的狭隘道路上。
孔乙己不肯脱下长衫,似乎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他穿上了短衫,就显不出读书人的优势了。这种优势多是一种心理的优势,显示了一个读书人的清高。但是他的长衫又破又旧,表明了他的经济十分窘迫。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况下如此狼狈,显示出了他的迂腐。
正是由于孔乙己的贫穷,才给予了短衣帮们嘲笑他的机会。假若孔乙己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短衣帮只有羡慕的份了。这显示了丑陋的人性,当别人过的不如自己的时候,就无情地讽刺别人。当别人稍微比自己强一些,就羡慕嫉妒恨。当别人远远高于自己的时候,就只有赞叹的份了。
孔乙己不肯脱下长衫,无非是为了摆臭架子,但是别人并不买账,于是孔乙己就悲剧了。晚清时代,封建思想已经穷途末路,人们根本就不尊重读书人。读书人还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就大错特错了。劳动人民根本就看不起读书人,读书人一心想着不劳而获,太不切实际了。还是有一技之长,有谋生的本领比较实在一些。
孔乙己的长衫是不会脱的,一旦脱下来,就表明自己读书失败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孔乙己当然也不例外,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封建社会戕害读书人的思想,孔乙己不过是百万牺牲品之一。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孔乙已》的主人公,孔乙已是鲁迅的代表作《孔乙已》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缟入《呐喊...
孔乙己,鲁迅所著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是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牺牲者。他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沦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在社会底层的旧式读书人。孔乙己是小说中唯一一个站着喝酒的人。“站着喝酒...
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
孔乙己是一名贫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在书中,孔乙己是一个知识分子,满口“之乎者也”,但是他很穷,还窃书,说过“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窃,”被人嘲笑...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